【高全喜】儒家與自由主義大同多於小異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3-12-17 14:57:23
標簽:
高全喜

作者簡介:高全喜,男,西曆一九六二年生,河北唐山人。中國社科院哲學博士(師從(cong) 賀麟先生)。曾任教於(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現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為(wei) 西方政治哲學、法哲學和憲政理論。著有:《理心之間——朱熹和陸九淵的理學》,《法律秩序與(yu) 自由正義(yi) ——哈耶克的法律與(yu) 憲政思想》,《休謨的政治哲學》,《論相互承認的法權——精神現象學研究兩(liang) 篇》。主編有:《大國》暨《大觀》輯刊,《政治與(yu) 法律思想論叢(cong) 》,《國是文從(cong) 》等。 







(照片說明:前排左起:程農(nong) 、許章潤、秋風、任劍濤、陳明、梁濤;後排左起:任鋒、胡水君,張旭,張龑林桂榛、張晚林、陳喬(qiao) 見、弘毅、紹清)


儒家與(yu) 自由主義(yi) 大同多於(yu) 小異

——在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暨“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座談會(hui) 上的發言


高全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



編者按西曆2013年11月24日下午,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暨“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座談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會(hui) 議由弘道書(shu) 院主辦,弘道書(shu) 院學術部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係任鋒副教授召集並主持。本次會(hui) 議采取了對話方式,一方是許章潤、高全喜、任劍濤、胡水君、程農(nong) 、張旭、張龑等來自政治學、法學和哲學等學科的學者,一方是陳明、姚中秋、梁濤、唐文明、慕朵生、任鋒等北京儒家學者以及張晚林、林桂榛和陳喬(qiao) 見三位“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的作者代表,雙方圍繞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會(hui) 議主題,在跨學科、論辯式的討論中展開激烈的思想交鋒,新見迭出,精彩紛呈。經與(yu) 會(hui) 者訂正,現將會(hui) 議發言紀錄公開發表,以饗讀者。



我覺得這個(ge) 會(hui) 名為(wei) 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很有意思,因為(wei) 我們(me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下個(ge) 月召開第二屆思想年會(hui) 題目是中國時刻的思想創發,秋風(姚中秋)在此之前特意先搞這個(ge) 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並結合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一起討論,別有深意我表示支持我認為(wei) ,當代儒家、儒學、儒生在中國社會(hui) 的大變革時期,扮演什麽(me) 角色、發揮什麽(me) 作用、擔負何種使命,值得在理論上深入探討,在實踐上銳意履行。下麵我談幾點體(ti) 會(hui) :


第一,我本來想說,剛才張旭已經說了,我認同這個(ge) 看法,即現今一波的中國新儒學,應該改變學風和心態,或者說要樹立更加高遠的學風和氣象。因為(wei) 此前的儒學,無論是李澤厚時代還是蔣慶時代,在當時的社會(hui) 大背景和意識形態之下,確實是處於(yu) 被打壓的境況,十分凋弊,由此表現出悲憤乃至偏執的激進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經過二三十年的社會(hui) 演化、文明化育,現今的儒學乃至儒家文明,社會(hui) 層麵已經被基本認同,儒家倡導的價(jia) 值和禮儀(yi) ,已經成為(wei) 中國人的共識,甚至成為(wei) 執政黨(dang) 的某些複興(xing) 話語的依據,在此情況下我覺得儒家或儒學應該展示寬容和開放的心態,在這點上,我要對秋風先生的某些言辭有所批評,有時不像儒家。在中華文明的演進中,儒家並不是被生硬地鑲嵌在裏頭的,而是活出來的,以中庸的態度來積極建設,要與(yu) 時俱進,在現代社會(hui) 的文明肌理中把握與(yu) 儒家的契合之道,而不是用儒家覆蓋、化約現代之價(jia) 值與(yu) 義(yi) 理。


第二,我想談一下學理上的看法。你們(men) 這一波以秋風為(wei) 代表的儒家,大力倡導讀經的重要,注重經學在儒家傳(chuan) 統乃至中國文明的根本性地位,我是讚同的。但是,我要提醒的是,中國文明曆來是經史互動,曆史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如果不重視史,會(hui) 把人讀死的。古人雲(yun) :讀經曰剛,讀史曰柔。剛柔具備,才是正道。說到讀史,就不能六經注我,尤其是關(guan) 於(yu) 中國近現代文明史,還要有一個(ge) 世界的視野。秋風的《國史綱目》寫(xie) 得很好,但某種意義(yi) 還是經學的寫(xie) 法,不是真正的史。讀經以儒家為(wei) 主體(ti) 沒有問題,如果讀史,古代有儒法之爭(zheng) ,近現代有共和創製以及兩(liang) 個(ge) 黨(dang) 國曆史,儒家的理論與(yu) 實踐在這裏頭到底處於(yu) 什麽(me) 位置,值得好好檢討與(yu) 反思。


第三,我一直認為(wei) ,儒家的基本價(jia) 值,與(yu) 自由主義(yi) 是有非常大的相關(guan) 性的,儒家和自由主義(yi) 無論在製度層麵和價(jia) 值層麵,都能夠找到很多的共同之處,尤其是在社會(hui) 轉型過程中,他們(men) 之間的大同多於(yu) 小異。所以,希望兩(liang) 派,多在大是大非上求同,而不是雞毛蒜皮上扯淡,在點上,當然自由派應該檢討,儒家也應該檢討。因為(wei) 中國社會(hui) 在近代以來所麵對的根本問題是製約政治專(zhuan) 製的問題,對於(yu) 不講理的權力框架,無論自由主義(yi) 還是儒家思想,都要與(yu) 之講理,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這就是大是大非問題的共同點。此外,儒家希望中國的轉型是和平的,不希望采用大砍大殺的暴力轉型,尋求循序漸進、改良更化的路徑。自由主義(yi) 從(cong) 本質上也是訴求這個(ge) 轉型的途徑。所以,以講理對不講理、以改良、和平轉型對暴力壓迫和蠻橫專(zhuan) 斷,追求一個(ge) 公正、有尊嚴(yan) 的社會(hui) 生活,我覺得至少上述三點,兩(liang) 派是完全可以相通相容的。


西曆20131124


附錄:“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書(shu) 目




學術指導:蔣慶 陳明 康曉光 餘(yu) 樟法 秋風

主編:任重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書(shu) 目(七冊(ce) )


.《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姚中秋著)

.《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餘(yu) 東(dong) 海著)

.《追望儒風》(米灣著)

.《赫日自當中:一個(ge) 儒生的時代悲情》(張晚林著)

.《親(qin) 親(qin) 相隱問題研究及其他》(林桂榛著)

.《閑先賢之道》(陳喬(qiao) 見著)

.《政治儒學評論集》(任重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