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國內(nei) 書(shu) 院學堂有感
作者:楊丁宇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孔子2564年暨耶穌2013年11月05日
作者簡介:楊丁宇,男,西曆1985年5月生,現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cong) 事唐宋史和外交史研究。
近一段時間,筆者先後走訪參觀了國內(nei) 多個(ge) 書(shu) 院學堂,通過對這些書(shu) 院的走訪,收獲還是不小的,從(cong) 中也學到了很多東(dong) 西。同時,對這些書(shu) 院學堂在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提出一些建議,希望今後書(shu) 院的發展能夠取得更大的成績。
筆者曾於(yu) 去年和今年三次走訪順義(yi) 的七寶閣書(shu) 院,對七寶閣書(shu) 院的一些教育理念頗為(wei) 認同。比如,七寶閣書(shu) 院特別重視培養(yang) 孩子從(cong) 小勞動的習(xi) 慣,孩子從(cong) 入學後就要幹最髒的活——刷廁所。而且聽七寶閣書(shu) 院院長馬力華先生還說,他們(men) 的學生從(cong) 小就要培養(yang) 互助的精神。我認為(wei)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七寶閣書(shu) 院還有一片菜地,從(cong) 前還喂養(yang) 了一群雞和鵝,後來因為(wei) 禽流感,所有的雞和鵝都送人了。其實在書(shu) 院體(ti) 驗農(nong) 業(ye) 勞作是新時期書(shu) 院應具有的一大特色,這是古代書(shu) 院相對欠缺的一個(ge) 環節。如果能夠將書(shu) 院和勞動特別是農(nong) 業(ye) 勞動結合起來,那麽(me) 我們(men) 新時期培養(yang) 的書(shu) 院就不會(hui) 隻是一群隻會(hui) 考試不會(hui) 社會(hui) 實踐的書(shu) 呆子,而是一群真正對社會(hui) 有貢獻的青年人,從(cong) 而也就真正能夠使得書(shu) 院培養(yang) 的學生具有當今西式教育培養(yang) 的大學生所不具有的素質。(筆者認為(wei) ,在目前的體(ti) 製下,書(shu) 院隻能作為(wei) 一種對大學教育的互補,但這種互補是非常有意義(yi) 的,因為(wei) 當下的大學教育具有明顯的弊端,即經常既忽視大學生的傳(chuan) 統文化修養(yang) ,也忽視大學生的社會(hui) 實踐與(yu) 操作,結果就導致文科生在這兩(liang) 方麵往往都比較欠缺,而理科生兩(liang) 方麵都不行的人也是大有人在)馬院長還特別講了一個(ge) 故事:有一次他帶七寶閣書(shu) 院的學生到內(nei) 蒙古出差,當時正值暑期,天氣很熱,但是書(shu) 院中年齡較大的學生卻背著年齡較小的學生一步一步的前進,直到目的地。而另一位汽車司機卻在學生們(men) 急需一個(ge) 避雨的地方的時候拒絕將自己的車子借用給學生避雨,這就表現出這位司機自私的本性。這兩(liang) 個(ge) 故事對筆者很有啟發,筆者認為(wei) ,在當下社會(hui) 道德已經降到五千年最低點這個(ge) 環境下必須加強對民眾(zhong) 的傳(chuan) 統教育,特別是用儒家的做人理念感召民眾(zhong) ,才能扭轉社會(hui) 不正之風。
七寶閣書(shu) 院的學習(xi) 內(nei) 容比較全麵,馬院長曾經對我們(men) 說,傳(chuan) 統書(shu) 院的一大問題是缺乏對學生的自然科學教育,因此為(wei) 了彌補這一缺憾,他們(men) 對自然科學教育相當重視。當然四書(shu) 五經傳(chuan) 統文化的學習(xi) 是必修課。他們(men) 還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六藝教育。因此他們(men) 的學生還會(hui) 武術、書(shu) 法、國畫等多種一個(ge) 中國人必備的本領,這樣他們(men) 的素質就可能高於(yu) 其他用西式小學教育培養(yang) 出來的兒(er) 童。另外,書(shu) 院的一大特點就是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每個(ge) 老師隻帶1-2個(ge) 學生,最多不超過4個(ge) 。這種教學方法非常好,因為(wei) 批量生產(chan) 出來的學生往往不會(hui) 重視教學質量。而這種教育隻能教授學生書(shu) 本知識,很多書(shu) 本以外的東(dong) 西特別是做人和實踐的道理很容易被授課教師忽視掉,這樣學生走上社會(hui) 就容易產(chan) 生各種心理問題,包括自殺或者報複社會(hui) 殺害他人等等。因此將來應當恢複更多的師傅帶徒弟型的教育。這樣,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許多細節都可以關(guan) 注到,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予以糾正。
七寶閣書(shu) 院的小孩們(men) 都非常懂禮貌,見到我們(men) 來了他們(men) 都紛紛鞠躬點頭,這很好,我們(men) 很多人可能這些未必能完全做到,今後還得向他們(men) 學習(xi) 。
除了七寶閣書(shu) 院以外,這一年多還到了北京其他幾個(ge) 書(shu) 院訪學,其中包括懷柔的繼光書(shu) 院,順義(yi) 的博雅書(shu) 院,海澱的三人行家塾,在謙學堂,君謙學堂,季謙學堂等等。繼光書(shu) 院也是一座很有自己特點的書(shu) 院,它位於(yu) 懷柔九渡河鎮附近,依山傍水,周邊環境很好,沒有城市的喧囂,在這樣一個(ge) 環境下學生就比較容易安心讀書(shu) 。在這個(ge) 書(shu) 院用餐有非常嚴(yan) 格的規定,書(shu) 院規定碗中不得留一粒飯粒,而且實行光盤原則,這讓我感覺到勤儉(jian) 節約之風在這裏執行的很好。書(shu) 院對學生的要求有著很詳細的規定,規定學生哪些必須做,哪些不能做。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從(cong) 那些小地方做起,比如不得遲到早退,長者立幼勿坐等等。筆者感覺這個(ge) 書(shu) 院特別強調修心,這是很對的,因為(wei) 心不修就不能修身。書(shu) 院另一大特點是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包括打掃房間衛生,擦窗戶等基本勞動必修內(nei) 容都在其中,這一點與(yu) 七寶閣非常相近。
三人行家塾我在幾年前就知道了,2011年末第一次拜訪,感覺收獲還是不小,來到三人行家塾,首先看到的是家塾學規:
勸諸生,聽教誨,勤讀書(shu) ,要孝悌。學謙恭,行禮義(yi) ,節飲食,少遊戲。勿說謊,勿貪利。勿任性,勿使氣。勿責人,但自責。能下人,是自製。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小人。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學之道,全在是。當諦聽,勿輕棄。
家塾的規模不大,隻有16個(ge) 學生,但這總比那種批量生產(chan) 出來的學生質量要高得多,所以聽馬力華山長說,批量生產(chan) 培養(yang) 不出高素質的人才,最好每個(ge) 老師隻帶那麽(me) 三四個(ge) 學生,集中培養(yang) ,效果肯定要好的多。看來,這是一種共識,必須采取小班教學的方式培養(yang) 對儒家有一種熱愛之心的人。
在家塾裏還看到一篇文章,是廣州一個(ge) 家長寫(xie) 的,她說,因為(wei) 讀經,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把《論語》讀了300遍,結果立刻起了很大的效果,過去,她經常忙於(yu) 單位裏的工作,孩子都由爺爺奶奶管,自己也很少陪家人,讀了經以後,她把原來公司裏的工作辭掉了,盡量在家陪孩子。孩子原先有空就吵她出去玩,現在不在這樣了,而是有空就念四書(shu) 五經。孩子原先經常去吃肯德基麥當勞,學了傳(chuan) 統文化以後再也不吃這些東(dong) 西了。孩子原先有病就找西醫,現在也不再這樣了,而是有病先通過中醫自己解決(jue) 。這個(ge) 個(ge) 案充分表明儒家文化對孩子的修行有極大的正麵作用。今天我們(men) 雖然已經進入了現代文明,但在一個(ge) 人們(men) 出現群體(ti) 焦慮,內(nei) 心極度空虛的世界,是非靠儒家拯救不可。我們(men) 要從(cong) 個(ge) 人做起,自覺抵製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以利於(yu) 我們(men) 的身體(ti) 健康,防止被殖民文化熏染,要多學一些中醫,有了病盡量不要亂(luan) 找西醫。筆者認為(wei) 小孩子必須從(cong) 小就讀四書(shu) 五經,就不能養(yang) 成他自由散漫的習(xi) 慣,不能到處玩。這是筆者在三人行家塾中感受最深的幾點。
在謙學堂的規模總的來看比三人行要大一些,那裏的孩子們(men) 很懂禮貌,見到我們(men) 都鞠躬,並說:叔叔好,阿姨好。這讓我的內(nei) 心受到了很大觸動,看來儒家的禮儀(yi) 用處真大呀!聽學堂趙伯毅校長說我們(men) 應該每天把論語全書(shu) 讀40分鍾,他引用魯迅的話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要擠總是有的。所以每天抽出40分鍾很必要,我覺得這當然好,關(guan) 鍵是我得有這個(ge) 決(jue) 心,貴在堅持,切忌三天打魚兩(liang) 天曬網。
北京以外,筆者還先後走訪了山東(dong) 曲阜國學館,河北衡水國學館,江蘇丹陽養(yang) 正國學館、東(dong) 林書(shu) 院,江西的白鹿洞書(shu) 院、鵝湖書(shu) 院、豫章書(shu) 院等地。這些學堂書(shu) 院情況各不相同,有些書(shu) 院目前還未恢複教學功能,包括白鹿洞書(shu) 院、鵝湖書(shu) 院,但是有時這些書(shu) 院也會(hui) 定期舉(ju) 辦會(hui) 議,但是沒有教學功能確實是這些書(shu) 院的一大遺憾。筆者曾經兩(liang) 次走訪白鹿洞書(shu) 院,對書(shu) 院印象最深的地方是當年學生使用的教材以及書(shu) 院的學規——白鹿洞規——父子有親(qin) ,君臣有義(yi) ,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陸九淵所作的《白鹿洞書(shu) 院講義(yi) 》,由此可見當年白鹿洞書(shu) 院的繁盛狀況,與(yu) 今天的蕭條寂寞形成了鮮明對比。今天雖然沒有君臣關(guan) 係了,但上下級的關(guan) 係還是有的,所以朱子為(wei) 白鹿洞書(shu) 院所作的這五條學規對今天仍然有積極意義(yi) ,它可以將一個(ge) 人教化成君子,也是維持應有的社會(hui) 秩序,防止道德墮落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白鹿洞學規還強調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這對一個(ge) 人的修養(yang) 是頗有幫助的。如果我們(men) 每天能夠將這十四個(ge) 字好好對照一下自己,那麽(me) 我們(men) 會(hui) 在做人修煉上有一個(ge) 明顯進步,隻可惜當今多數人不願意對自己有這種束縛,他們(men) 追求的隻是所謂的自由,到最後反而被自由所束縛住,甚至陷入了自我封閉。鉛山縣的鵝湖書(shu) 院也是南宋時期發展壯大的,整座書(shu) 院的建築基本上是徽派的。1175年的鵝湖辯論因為(wei) 影響太大,所以後來辛棄疾和陳亮就模仿鵝湖辯論進行了第二次鵝湖之辯。也正是在鵝湖辯論的影響下,鵝湖書(shu) 院才逐漸創辦起來的,1250年宋理宗親(qin) 自賜匾,鵝湖書(shu) 院最終獲得了最高統治者的承認並正式宣告成立。而這一點,與(yu) 大儒蔡沉的兒(er) 子蔡杭也有著密切關(guan) 係,因為(wei) 蔡杭時任江東(dong) 提刑,視察信州時,路過鵝湖寺舊址,於(yu) 是決(jue) 定建立鵝湖書(shu) 院。後來鵝湖書(shu) 院幾經戰火,明代之後又屢次返修。在此筆者不得不提及明代中葉的一位大儒,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夢陽,李夢陽對江西四大書(shu) 院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貢獻。作為(wei) 複古派文學團體(ti) 前七子首領的李夢陽,不僅(jin) 在詩歌上一掃台閣體(ti) 的靡靡之音,而且對中國儒家文化教育建設和傳(chuan) 承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李夢陽在江西期間,先後重修了白鹿洞書(shu) 院和盱江書(shu) 院,並重建被焚毀的鵝湖書(shu) 院,使之重現勃勃生機。由此可見李夢陽作為(wei) 一個(ge) 深受屈原杜甫愛國思想的現實主義(yi) 儒者,其對中國文化的忠誠由此可見一斑。
豫章書(shu) 院也是江西四大書(shu) 院之一,現位於(yu) 南昌郊區的青山湖區羅家鎮,它是朱門的先導,兩(liang) 宋之交的大儒羅從(cong) 彥所創辦的,至今仍然掛著對書(shu) 院建設有功的江西二十四賢圖,與(yu) 其他三大書(shu) 院所不同的是它目前已經恢複了一些教學功能,山長吳軍(jun) 豹先生根據古代書(shu) 院特點實行男女分校的製度,這是該校一個(ge) 亮點,至於(yu) 這麽(me) 做是否合理,也可以再商榷。從(cong) 該書(shu) 院目前的學習(xi) 內(nei) 容上看,與(yu) 其他書(shu) 院沒什麽(me) 太大的不同,所不同的隻是男生學男生禮儀(yi) ,女生則完全學的是女生的禮儀(yi) ,他們(men) 還專(zhuan) 門印了供女生學習(xi) 的《女小兒(er) 語》,六藝在該書(shu) 院中仍然占據著重要地位。筆者走訪時正趕上書(shu) 院正在上書(shu) 法課,教書(shu) 法的是一位老先生,看來學識比較淵博。豫章書(shu) 院的女子德育學校采用封閉式的教學管理,根據不同層次分為(wei) 三種班型,包括修身中學堂,潛力生教育學堂,傳(chuan) 統文化師資種子學堂。第一種教育女生道德素養(yang) ,開展琴棋書(shu) 畫等教育,可以轉學籍,參與(yu) 中高考。第二種則重點培養(yang) 女生的修身、養(yang) 德教育,著重開展養(yang) 正遺規,教女遺規,弟子規教育,同步進行心理教育,琴棋書(shu) 畫等才藝教育。最後一種還要參加傳(chuan) 統文化教師認證培訓。男子修身學校的班型大體(ti) 類似。書(shu) 院采用修身考評製教育,這不同於(yu) 以往的應試教育,因為(wei) 它更加注重文化自信和文化傳(chuan) 承,書(shu) 院還定有十項學約:立誌向,明義(yi) 利,立誠敬,敦實行,培仁心,嚴(yan) 克治,重師友,立課程,讀經典,正文體(ti) 。這十點中,筆者認為(wei) 前三點最為(wei) 重要,因為(wei) 現在社會(hui) 多數人沒有大誌,而且容易見利忘義(yi) ,忽視義(yi) 利之辯,現在社會(hui) 誠信嚴(yan) 重缺失。所以這三條是非常必要的。
今年端午節到段炎平先生創辦的曲阜國學院和由丹陽傳(chuan) 統文化研究會(hui) 開設的養(yang) 正學堂參觀,收獲也是不小的。
炎平兄的曲阜國學院是一個(ge) 集學前預科教育和正式教育為(wei) 一體(ti) 的地方,國學院招生包括預科班的學生和正式的書(shu) 院班學生,其中預科班的學生規定年齡為(wei) 8-12歲,在接受了兒(er) 童讀經班教育以後可直接升入書(shu) 院班接受教育。國學館教學的內(nei) 容很多,除了四書(shu) 五經之外,六藝、琴棋書(shu) 畫都是必修課,筆者認為(wei) 這是非常對的。因為(wei) 如果不培養(yang) 六藝那麽(me) 學生在國學這一塊就會(hui) 有瘸腿,就不能成為(wei) 一個(ge) 真正的具有紮實國學功底的人。炎平兄還認為(wei) :十三歲以前應當著重讀經,十三歲以後主要講解經典義(yi) 理,所以他們(men) 先從(cong) 私塾教育開始,然後采取書(shu) 院開講的辦法,讓學生領會(hui) 經典的深意,這樣才能按照聖賢教導去做。國學院認為(wei) ,如果不能到書(shu) 院聽講僅(jin) 僅(jin) 讓孩子讀經,就好像學到中學就輟學了一樣。所以他們(men) 特別重視培養(yang) 國學師資,基礎紮實的青少年五年就會(hui) 拿到國學學士學位。他們(men) 的學習(xi) 方式一般是:第一先大量誦讀,主要講述四書(shu) 五經。第二是聯係文言文詩詞寫(xie) 作,曆史,演講辯論等,當然也有英語。這一點我是不太同意的,我反對10歲以下的學生學英語,我建議10歲以下的學生接觸國學,就應該浸泡在全漢語的教學環境中,否則就會(hui) 影響學習(xi) 效果。因為(wei) 英語是在基督教文化當中發展的,而不是在儒家文化中發展的。這樣孩子就不是在一個(ge) 完全以儒家文化為(wei) 主體(ti) 的中華文化中成長的人,對他的教育效果肯定要受到影響。第三是強調學習(xi) 古琴圍棋書(shu) 法國畫茶藝等國藝,然後是外出遊學,拜訪名師,接下來是協助師長籌辦學術會(hui) 議和祭孔大典,接待學者並舉(ju) 辦國學講座。同時他們(men) 還特別強調學生的勞動鍛煉意識,培養(yang) 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要學會(hui) 做事。這是人事關(guan) 係上非常重要的一環,還要求學生製定個(ge) 人閱讀計劃,學會(hui) 獨立學習(xi) 。總的來看,曲阜國學館已經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教學相長的道路。
丹陽的養(yang) 正國學館是由丹陽縣傳(chuan) 統文化學會(hui) 開辦的。到了養(yang) 正國學館首先看到的是學規,比如不許遲到早退,不許不尊重老師,上課不幹其他的事情等等,這些說起來都容易,但是要實踐起來其實需要有定力,完全做到並不容易。在國學館裏見到了一位去年在衡水仲舒學堂認識的文化傳(chuan) 播者,他說他將仲舒學堂的一條經驗帶到了這裏,那就是家長必須配合老師的工作,所以他們(men) 那裏都有家長培訓班。筆者認為(wei) 這是非常對的。因為(wei) 如果家長不能配合的話,就不能形成學生-教師-家長的三點一線的合力,那樣培養(yang) 的學生質量肯定要打折扣。在這家國學館裏還有一點和其他書(shu) 院學堂不同,就是他們(men) 特別重視讀史書(shu) ,他們(men) 挑了《史記》和《資治通鑒》、《貞觀政要》、《群書(shu) 治要》等書(shu) 的選段讓學生閱讀,筆者認為(wei) ,讀曆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政治,特別是儒家文化在政治製度中的應用,從(cong) 而讓學生明白,儒家文化絕不隻是存在於(yu) 修身養(yang) 性當中,它和製度是密不可分的。
在本文即將結束之時,對未來書(shu) 院發展也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書(shu) 院在中國大陸逐漸複興(xing) ,這是一件好事,它是對中國目前從(cong) 小學到大學教育帶來的問題的一次反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現在大學批量生產(chan) 培養(yang) 人才的弊病,教育學生在一般學校當中很難學到的一些事情。過去一些已經不具備教學功能的書(shu) 院建議應當逐步恢複教學功能,使得書(shu) 院可以真正做到名副其實。當然,必須指出,今天的書(shu) 院教育還難以成為(wei) 中國教育的主流,它目前隻能是對已經西化的大中小學教育的一個(ge) 必要的補充。
其次,教師必須具有高度的社會(hui) 責任感和文化責任感,教師要認真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並成為(wei) 新時期中國文化複興(xing) 的積極分子,這就必須要教師們(men) 樹立大誌,要明白自己的責任,要把自己培養(yang) 成君子。
第三,書(shu) 院要從(cong) 教育學生修心開始,從(cong) 而讓學生認真修身、讀書(shu) ,閱讀經典特別是要把儒家經典反複理解與(yu) 記誦,並將其與(yu) 自己的實踐交往結合,這樣就不會(hui) 出現教育和實踐的脫節。同時,書(shu) 院必須加強對學生立誌的教育,學生要從(cong) 小樹立遠大的誌向,把自己的命運同中國的命運特別是中華文化的命運緊密聯係。
第四,書(shu) 院要培養(yang) 學生的勞動意識,加強學生的勞動和社會(hui) 實踐教育,現在的不少書(shu) 院重視學生勞動是一件非常好的現象,但是沒有把讓學生從(cong) 事種菜或者其他農(nong) 業(ye) 勞動相結合這是一些書(shu) 院的一大弊端。筆者認為(wei) 每個(ge) 書(shu) 院都應當開辟一片學田,在學田中種一些蔬果,至少應當讓學生了解如何耕作。
第五,學生進入書(shu) 院以後,家長必須配合,如果家長不配合,對老師的要求不接受甚至陽奉陰違的話,學生是不會(hui) 有出息的,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用於(yu) 此恰如其分,這一點,王建濤先生的衡水仲舒學堂相當重視,而且搞的也很成功。家長絕對不能采用自由主義(yi) 的價(jia) 值觀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用傳(chuan) 統教育模式。
第六,筆者不讚成在書(shu) 院裏特別是在為(wei) 10歲以下的兒(er) 童開設英語課,因為(wei) 過早的進入雙語環境,會(hui) 妨礙學生智力的深度發展,並且由於(yu) 英語和漢語來源於(yu) 兩(liang) 種完全不同的文化,英語文化來自於(yu) 基督教,基督教與(yu) 儒家為(wei) 代表的中華文明從(cong) 起源上就明顯不同,儒家文化強調隱惡揚善,而基督教文化強調的則是原罪抗爭(zheng) ,容易幹擾漢語母語兒(er) 童的正常重演。(詳見張祥平《經典複雜科學》第15頁。)
最後,書(shu) 院應大力普及自然科學知識教育,這是現代書(shu) 院不同於(yu) 古代書(shu) 院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地方。而且書(shu) 院教師應當盡量與(yu) 學生采取一對一式的教育,這樣可以確保學生質量更高。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
責任編輯:葛燦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