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知止堂重陽節活動:追尋南通公益慈善前輩的足跡
作者:知止堂
來源:新浪博客
時間:2013年10月14日
又逢重陽佳節,重陽節又稱敬老節,九為(wei) 陽數之極,“九九”亦含長久、長壽之意,重陽菊花則是長壽之草,重陽時節正值民間秋祭薦祖,故重陽節便有了尊老敬老之意。登高、賞菊、插茱萸,時代的變遷,有些習(xi) 俗已不多見,但尊老敬老的美德,依然是我們(men) 民族的道德標準。
說到南通的敬老傳(chuan) 統,不能不提到先賢張謇先生,他1913年創辦了養(yang) 老院。張謇先生飽讀儒家經典。他創辦慈善事業(ye) ,就是源於(yu) 他思想深處積澱的儒家傳(chuan) 統文化養(yang) 分。除養(yang) 老院外,他還於(yu) 1906年創辦了育嬰堂,1914年創辦貧民工廠,1916年創辦盲啞學校,1916年創辦殘廢院等。張謇先生為(wei) 推進中國慈善事業(ye) 所做的思考和實踐,今天仍使人感到親(qin) 切而有啟發力。
10月13日,重陽節,南通義(yi) 工聯、陸善洪工作室、飛鶴集團愛心車隊、知止堂義(yi) 學、和平橋居家養(yang) 老中心、北濠東(dong) 村社區、板橋社區和四宜糕團店聯合舉(ju) 辦“追尋南通公益慈善前輩的足跡”活動,各團隊的義(yi) 工及服務物件,老老少少110多人前往海門張謇紀念館,緬懷南通的公益慈善事業(ye) 先驅。
汽車從(cong) 北濠東(dong) 村出發,車廂成了課堂,從(cong) 那幅有名的對聯“人騎白馬門前過,我踏金鼇海上來”講到張謇先生實業(ye) 報國、創造了他事業(ye) 巔峰的輝煌,以及無力挽狂瀾的悲哀。
聽得最仔細的莫過於(yu) 老人們(men) 了,說到張謇,當然要說到張四先生在通城建的幾座公園,“小時候,我就在那裏玩的。”東(dong) 、西、南、北、中,你還能說出大概所在地嗎?
走進張謇先生紀念館,民國建築風格的紀念館外景及陳列的實物也是讓老南通人感到一份親(qin) 切,那些酒壹、銅臉盆、竹箱,還都是記憶中的模樣,這似乎在暗示著我們(men) ,張謇先生的精神還在,南通人樂(le) 善好施的傳(chuan) 統還在。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不僅(jin) 被張謇先生的事跡打動,也被這群年輕人打動。來自南通義(yi) 工聯的義(yi) 工們(men) ,他們(men) 抬著輪椅上的老人參觀紀念館,這當中,要過小橋、過門檻、還要上下二樓……照片最左邊的“老年輕人”就是義(yi) 工聯的秘書(shu) 長陳炳生,一名公職人員。論年齡,也是當爺爺的人了,可是他和小夥(huo) 子們(men) 一起服務老人,一點都不含糊。不知道的是不是還以為(wei) 他們(men) 是一家子出遊呢。
親(qin) 眼看到他們(men) 的服務,也就明白為(wei) 什麽(me) 這樣一支公益團隊能獲得那麽(me) 多的榮譽了,由衷佩服!
午餐過後,休息一會(hui) 兒(er) ,我們(men) 準備了小禮物送給孩子們(men) ,當然,要拿禮物,就要說出今天他有哪些行為(wei) 可稱得上是孝行的。“我扶奶奶的。”“我幫媽媽剝桔子。”“我給爺爺奶奶讓路的。”眼看我手中的禮物快分完了,這時有位奶奶徑直過來,指著禮物就要。呃,好吧……我給。誰知奶奶一轉身就把禮物送給緊跟身後的小夥(huo) 子了。大家都笑了。原來這位奶奶也是義(yi) 工聯的服務對象,義(yi) 工們(men) 一路照顧得如何,她的心裏可明白著呢。這不,豁出老臉了,來和小孩子們(men) 搶禮物,也許在她的心中,這個(ge) 高高的小夥(huo) 子就是自家的孫子,所以奶奶要疼著、寵著的。
古人說“行萬(wan) 裏路,讀萬(wan) 卷書(shu) ”,讀書(shu) 與(yu) 行路是一體(ti) 的。今天的老少出遊,也拉開和平橋街道全民終身學習(xi) 活動周的序幕——街道向知止堂義(yi) 學贈送了50本《說解二十四孝》,這本書(shu) 是知止堂義(yi) 工老師的講課資料。此次印刷成冊(ce) ,也是為(wei) 了向更多的居民宣傳(chuan) 傳(chuan) 統的孝道,更好地支持知止堂的教學。而知止堂義(yi) 學也向街道贈送了《群書(shu) 治要360》,今後學堂還會(hui) 配合終身學習(xi) 活動開展麵向居民的國學講座活動。
在今天的活動中,四宜糕團店還向老人們(men) 贈送了重陽糕。
要告別了,讓我們(men) 把歌聲留下來,沒有伴奏音樂(le) ,沒有話筒,但一樣可以很開心。義(yi) 工聯的東(dong) 子憑著其專(zhuan) 業(ye) 水平的演唱,把氣氛一下子調動起來,小姑娘徐映雪也獻歌一首。而這位爺爺的興(xing) 致更高,他先用俄語演唱了一首《喀秋莎》,又表演了一段三步舞。老有所樂(le) 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guan) 注老人。關(guan) 注老人,就是關(guan) 注我們(men) 的明天,讓我們(men) 用愛來建設我們(men) 和諧的家園。
責任編輯:李泗潮
【下一篇】 【曹景年】豈可有聖城而無聖教?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