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生活出一種古今相融的新文明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3-10-08 23:45:35
標簽:


生活出一種古今相融的新文明

作者:戴誌勇(南方周末評論員)

來源:南方周末

時間:2013年9月27日

 

 

 

中華書(shu) 局剛出版了兩(liang) 冊(ce) 《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將在北京四中、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等30所中學開課。這是台灣國文教材第一次進大陸,兩(liang) 岸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終於(yu) 相互“說上了話”。

 

教材主體(ti) 內(nei) 容選自《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原版在台灣用了六十多年。這門必修課,2006年因民進黨(dang) “去中國化”被廢除,代之以選修《論孟選讀》,又於(yu) 2012年9月變為(wei) 必選。台灣之所以能維持中華文化於(yu) 不斷,這樣的教材與(yu) 課程功莫大焉。

 

究竟如何對待傳(chuan) 統?百年來,思想者、政治家們(men) 分歧巨大。爭(zheng) 議往往直接指向國家的現代轉型。要“帝製”還是要“共和”?要“專(zhuan) 製”還是要“自由”?信法家“前進”,還是尊儒家“複辟倒退”?從(cong) “打倒孔家店”到“批林批孔”,傳(chuan) 統文化,尤其儒學,總是萬(wan) 箭所向,既要背起近代中國落後於(yu) 人的原罪,還得認下不能趕英超美的新賬。

 

激烈的反傳(chuan) 統者說,故紙堆裏講的要麽(me) 是男尊女卑,愚孝蠢忠;要麽(me) 是獨裁專(zhuan) 製,滅絕師太……不但不講人權與(yu) 法治、民主和科學,反倒處處與(yu) 這些“現代價(jia) 值”截然相反。傳(chuan) 統的中國人,仿佛不是傻瓜,便是奴才。反傳(chuan) 統反到這個(ge) 份上,舉(ju) 世罕見。

 

稍微和緩者則認為(wei) :傳(chuan) 統倫(lun) 理多數還是好的,做個(ge) 好人總沒錯。至於(yu) 傳(chuan) 統的政治思想資源,早已枯竭。到康有為(wei) 搞今文經學、托古改製那套為(wei) 止,路已走到盡頭。

 

捍衛者也不絕如縷。錢穆以畢生之力,對傳(chuan) 統表達了“溫情與(yu) 敬意”;牟宗三意圖通過良知坎陷,從(cong) 德性主體(ti) 下降為(wei) 知性主體(ti) ,形成權利與(yu) 權力的對列之局,開出民主和科學。最激進的辯護者,要數懂9種語言、有13個(ge) 博士學位的辜鴻銘。他認為(wei) 經曆過歐戰的西方文明崇拜物質與(yu) 強權,且基督教信仰衰退,惟有推崇德性的中華文明堪任其拯救者。

 

近三十年來,以桑德爾、麥金泰爾等人為(wei) 代表的社群主義(yi) 興(xing) 起,批判基於(yu) 個(ge) 人主義(yi) 的自由主義(yi) ,強調共同體(ti) 善。重視親(qin) 子之愛與(yu) 家族自治這種原發社群的儒家,似乎也能與(yu) 之找到相契點,可以對現代社會(hui) 的種種弊端,提供解決(jue) 的良方……

 

爭(zheng) 了一百多年的大題目,不是短短一篇千餘(yu) 字的評論所可解決(jue) 。我們(men) 不妨拋開理論的百年聚訟,回到自己的生存體(ti) 驗,回到現代人的基本認同,回到文本。

 

我們(men) 所渴望者,無非是被人道地對待。《論語》裏說:“廄焚。子退朝,曰:‘傷(shang) 人乎?’不問馬。”或有動物保護主義(yi) 者說,不問馬也不對!且看接下來選的一章:“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說的,便是惻隱之心及於(yu) 獸(shou) 鳥。

 

我們(men) 所渴望者,無非是有意義(yi) 的生活。《論語》裏說:“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le) 亦在其中矣!不義(yi) 而富且貴,於(yu) 我如浮雲(yun) 。’”孔子和顏回,是樂(le) 學樂(le) 活的典型。在諸多反傳(chuan) 統者眼中,宋明理學是“滅人欲”的罪魁禍首,但二程去向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周敦頤求學時,第一件事,卻是被要求琢磨“孔顏所樂(le) 何事”。

 

我們(men) 所渴望者,無非是生命的不斷精進。《論語》裏寫(xie) 著孔子的夫子自道:“其為(wei) 人也,發憤忘食,樂(le) 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yun) 爾!”

 

我們(men) 希望被關(guan) 懷,《論語》裏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我們(men) 又不希望被關(guan) 懷過度甚至被損害,於(yu) 是《論語》裏說:“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

 

我們(men) 不休不止,追求一種優(you) 良的政治。《論語》裏說:“政者,正也。”孟子說“民為(wei) 貴,社稷次之,君為(wei) 輕”。當著齊宣王,他說得更狠:“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這是人們(men) 通常理解的“君為(wei) 臣綱”嗎?“父有爭(zheng) 子,則身不陷於(yu) 不義(yi) ”,這是人們(men) 通常理解的“父為(wei) 子綱”嗎?對放在今日的語境裏絕對不正確的“夫為(wei) 妻綱”,儒家所提倡“乾坤並建”,也並非不能對之“新生轉進”,向男女平等這一現代價(jia) 值邁進。

 

當然,我們(men) 沒那麽(me) 懶惰,隻靠“老古董”過新日子。隻是說,傳(chuan) 統的精義(yi) ,與(yu) 現代人的生命追求,並不違背;現代人的生活,何必拒絕傳(chuan) 統中經過時間考驗的智慧?古人以古人的高貴,以軸心時代的智慧,用極優(you) 美簡潔的語言,將極生動活潑的生命經驗,留存在了字裏行間,呈現在了《中華文化基礎教材》這類文本裏。

 

當然要讓人道落定為(wei) 人權,讓民本硬化為(wei) 民主,讓禮治轉化為(wei) 現代法治。但我們(men) 首先得放下對古人的傲慢,傾(qing) 聽他們(men) 的思想和實踐,跟今天的訴求,自然地共生互長。

 

這樣,我們(men) 才能站在自己的大地上,與(yu) 各國人民一起,生活出一種古今相融的新生活,文明出一種中西合璧的新文明。才能在古今中西的激蕩中,既遵循人類共通的價(jia) 值,也不憚於(yu) 做自己的新夢。這樣,才能建構我們(men) 真正的新中國,引導這三千年一遇的大轉型。



                                                                                        責任編輯:李泗潮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