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助人反被敲詐 中國人如何重建道德?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僑(qiao) 報網
時間:2013年8月20日
近日,遼寧盤錦有位王女士好心扶起摔倒受傷(shang) 的老人送醫,幫著墊付醫藥費,反而被索賠4萬(wan) 元人民幣醫療費。好在公交車上的錄像還原真相,還了王女士一個(ge) 清白。
以怨報德事件頻發,民德敗壞征象
類似助人為(wei) 樂(le) 反被敲詐的事例,從(cong) 南京彭宇案至今層出不窮,各種違仁背義(yi) 、以怨報德的現象愈演愈烈,中國社會(hui) 的道德水平堪憂。想起孔子的一段教導: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yi) 者,天下之製也;報者,天下之利也。子曰: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詩》曰:無言不仇,無德不報。……子曰: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禮記-表記》)
孔子將報與(yu) 仁義(yi) 並舉(ju) ,突顯其非同尋常的意義(yi) 。彼此相報,禮尚往來,是仁義(yi) 的表現和禮的要求,關(guan) 乎天下之利,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人之間相處的問題。
以德報德,大家就會(hui) 有所勸勉;以怨報怨,大家就會(hui) 有所警惕。以德報怨和以怨報德,都不正常。但最壞的是以怨報德,這種人缺了大德,很容易觸犯法律。
唐朝宰相李德裕將以怨報德者視為(wei) “小人之甚者”,認為(wei) 這種人最難防範最不可救藥,比盜賊更壞。
以怨報德的範圍很廣。本文開頭所提及的老人,為(wei) 老不尊,以怨報德,可能是一時糊塗而已。但如果這種劣行此伏彼起,便是民德敗壞的征象之一。
政治道德與(yu) 社會(hui) 民德之間的關(guan) 係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強調“正君心”和“君子之德”,認為(wei) 文化群體(ti) 、政治群體(ti) 特別是為(wei) 官者的文化道德優(you) 劣,整體(ti) 上決(jue) 定著社會(hui) 文明及國民品格的高低。
商朝成湯、太甲、盤庚、武丁在位時,一切蒸蒸日上。但同樣的商,由於(yu) 紂王喪(sang) 德,政治無道,先王所遺的民本原則、德政法度就被架空或破壞,上梁不正下梁歪,上上下下都被敗壞。小民在“相為(wei) 敵讎”的同時,亦“好草竊奸宄”。官民的道德水平和國民的幸福度都嚴(yan) 重降低。
孟子說:“霸者之民,歡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wei) 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yu) 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孟子盡心篇》)
意思是,霸道下的民眾(zhong) ,愉快歡樂(le) ;王道下的百姓,悠然自得。犯罪被殺而不會(hui) 怨恨,得了好處不用報答,因為(wei) 法律公正。人民一天天趨向於(yu) 善而不知道是誰使他們(men) 這樣。聖賢君子經過哪裏,哪裏就被感化,住在哪裏,哪裏就有神奇變化,上下與(yu) 天地造化協調運轉,難道說是小小的補益嗎?
西哲也有類似認知。200多年前,法國路易斯·博洛爾就曾指出:“在一個(ge) 國家裏,為(wei) 政者的品質總是影響並成為(wei) 該民族性格品質的模型。惡劣的政治道德可以像瘟疫一樣傳(chuan) 染給人民,於(yu) 是,人民也慢慢地習(xi) 慣於(yu) 冷漠、殘忍和不講正義(yi) 了。”
如何重建以德報德的正常秩序?
上梁不正下梁歪。要重建社會(hui) 道德,重建以德報德的正常“秩序”,就必須從(cong) 正上梁入手:
一是正政德(政治道德)、正官德,正“草上之風”,領導階級和官員群體(ti) 要起模範帶頭作用;
二是正製度,以良製良法懲罪止惡;
三是正文化,確立儒家的主體(ti) 地位,加強仁本主義(yi) 教育,讓國人普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
(作者係大陸傳(chuan) 統文化研究者)
【上一篇】【桑振中】中國係統經濟學初探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