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以為作者簡介:餘(yu) 以為(wei) ,自由撰稿人,現居廣東(dong) 。 |
極權和暴力是宗教的小兄弟
作者:餘(yu) 以為(wei)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孔子2564年暨耶穌2013年8月13日
今天讀了兩(liang) 篇印象比較深刻的文章,一篇是孫立平的《極權主義(yi) 肇端於(yu) 不容質疑的正義(yi) 》,一篇是蘇小和的《中國人到了必須告別暴力的時候》,兩(liang) 篇文章都有大量似是而非的表述,不吐不快。
孫立平教授的文章標題可縮寫(xie) 為(wei) “極權主義(yi) 源自正義(yi) ”,錯得離譜。極權主義(yi) 之惡是公認事實,正義(yi) 的善性來自定義(yi) 。能夠導出極權主義(yi) 的“正義(yi) ”一定不是正義(yi) ,該處“正義(yi) ”應替換成“所謂的正義(yi) ”。
孫教授對極權主義(yi) 的認識基本來自阿倫(lun) 特的《極權主義(yi) 的起源》,認為(wei) :“極權主義(yi) 是一種人類曆史上從(cong) 未有過的新的統治形態。”他概括極權主義(yi) 三大特征:(1)基於(yu) 一種意識形態烏(wu) 托邦基礎上的對社會(hui) 的係統改造;(2)打破了傳(chuan) 統的“統治”或“治理”邊界;(3)模糊了“統治”與(yu) “被統治”的界限。
《極權主義(yi) 的起源》是本優(you) 秀讀物,但是情感多於(yu) 理性。該書(shu) 當作參考讀物無妨,言極權主義(yi) 必援引阿倫(lun) 特,則落入俗套。我讚成徐友漁所說,讀阿倫(lun) 特不如讀波普爾,或者說,先讀波普爾再讀阿倫(lun) 特。阿倫(lun) 特眼界狹窄,缺乏古典文化的修養(yang) ,加上她的猶太身份和左傾(qing) 立場,束縛了她的洞察力。該書(shu) 最大的貢獻是在二戰剛剛結束,就用極權主義(yi) 將納粹德國與(yu) 蘇聯這兩(liang) 個(ge) 交戰國聯係起來。隨著蘇聯解體(ti) ,真相大白於(yu) 天下,該書(shu) 的意義(yi) 貶值大半,幸虧(kui) 還有中國朝鮮,不至於(yu) 毫無價(jia) 值。
阿倫(lun) 特不可原諒之錯誤是故意忽視馬克思主義(yi) 與(yu) 極權主義(yi) 的聯係(或許我看的是刪節本,請指正),矛頭指向所謂的民族國家、帝國主義(yi) 、反猶主義(yi) 。後者不是沒有關(guan) 聯,但不如馬克思主義(yi) 直接。極權主義(yi) (全能政治)一詞由意大利人喬(qiao) 瓦尼•秦梯利首先提出來,他是馬克思的信徒,出版過一本《馬克思的哲學》,後來成為(wei) 墨索裏尼的謀臣。
除了作家,阿倫(lun) 特還有一個(ge) 著名身份,德國納粹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學生兼情婦,做了幾十年的二奶。海德格爾是馬克思的信徒,用張愛玲的話說,海德格爾把馬克思主義(yi) 經過陰道注入到了她的心靈深處,阿倫(lun) 特回避馬克思主義(yi) 絕非偶然。海德格爾或許稱不上希特勒的精神導師,吹鼓手是沒問題的。阿倫(lun) 特礙於(yu) 自身的猶太身份,才讓她不得不與(yu) 反猶的海德格爾中途分手,也許這更加深她對反猶主義(yi) 的怨尤,以至於(yu) 限製了她對極權主義(yi) 的深究。極權主義(yi) 是反人類的,蘇聯比納粹德國更明顯。抓住反猶主義(yi) 這一局部大書(shu) 特書(shu) ,就好像說一個(ge) 強奸犯發生過輪流性關(guan) 係。
極權主義(yi) 名詞雖然新,但是符合極權主義(yi) 三大特征的政教合一政權卻曆史悠久。西羅馬滅亡之後,歐亞(ya) 北非地區多數是程度不等的政教合一政權,隻有東(dong) 亞(ya) 例外。極權主義(yi) 與(yu) 政教合一的神權政治,差別僅(jin) 僅(jin) 是後者信神,前者不信神。這本應該成為(wei) 常識,可惜現時學界文化基督徒充斥,整天攪混水。
《中國人到了必須告別暴力的時候》就是攪混水的典型。崇尚暴力的紅色曆史學家,嫌正史太和平,將中國曆史教科書(shu) 編成農(nong) 民起義(yi) 史。蘇小和秉持反暴力的價(jia) 值觀,卻拿教科書(shu) 當史實,然後揭批中國“暴力、殺人在曆史裏綿延幾千年”。
暴力和殺人在哪個(ge) 國家哪個(ge) 時代沒有呢?橫向與(yu) 全世界比較,中國社會(hui) 都算不上最暴力的。秦末的動蕩對應著亞(ya) 曆山大西征和分裂,漢末魏晉的動蕩對應著西羅馬帝國覆滅,唐五代的動蕩對應著東(dong) 羅馬帝國龜縮,蒙古征服對應著維金人南侵,明末之亂(luan) 對應著歐洲三十年戰爭(zheng) 。除了極端西化的最近這六十多年,東(dong) 亞(ya) 應該算是相對和平的地區。至少古典文化傳(chuan) 承下來了,文化大革命才有目標。不像西方公元之後被掃蕩好幾遍,已無家底可敗,隻能搞文藝複興(xing) 。
為(wei) 什麽(me) 東(dong) 亞(ya) 地區相對和平呢?因為(wei) 儒家崇尚理性,“子不語怪、力、亂(luan) 、神”。依仗儒家熏陶出來的文化底蘊,各路宗教迷信難以掌控民心和把持政治權力。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曆次社會(hui) 動亂(luan) 都有宗教背景。
陳勝、吳廣起義(yi) 是宗教色彩最淡的,但那是秦軍(jun) 將六國精英屠戮殆盡的後果。貧民食不果腹,又沒文化,加上荷爾蒙刺激,聞風而動,有什麽(me) 難理解呢?像秦軍(jun) 那樣對待任何社會(hui) ,都會(hui) 有同樣的結果。亡秦者秦也,中國人無時無刻不反思其教訓。歌頌秦皇的毛澤東(dong) 統治隻不過二十多年,朝未亡,其親(qin) 族就被老權貴反攻倒算,政策改弦更張,嗜暴哪裏是中國人的集體(ti) 無意識?對中國特色的了解,小和不如小平。
漢末黃巾軍(jun) 起義(yi) 是道教叛亂(luan) ,道教是佛教初入中國,與(yu) 本土宗教結合的產(chan) 物。元末紅巾軍(jun) 起義(yi) 說是明教、彌勒教、白蓮教叛亂(luan) ,其實是替佛教避諱。接續白蓮教、彌勒教(密特拉)、明教衣缽的,就是淨土宗。白蓮教老是死灰複燃,因為(wei) 火種在寺廟裏。禪宗也好不到那裏去,南少林是天地會(hui) 的發祥地,天地會(hui) 又稱洪門。關(guan) 於(yu) 洪門名稱,有一種說法是來自元末紅軍(jun) 。耶教徒孫中山為(wei) 了結合洪門的力量組織同盟會(hui) ,冒稱客家人,因清末香港洪門以粵東(dong) 客家人為(wei) 主。
道教、佛教叛亂(luan) 不免殺人,但嗜殺程度遠不及亞(ya) 伯拉罕諸教。蘇小和引用聖經的話詛咒中國人:“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我再添一句:“你眼不可顧惜,要以命償(chang) 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在聖經舊約的指引下,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楊秀清在中華大地上屠戮無數異教徒。在拉比的孫子、神甫的兒(er) 子、偉(wei) 光正的導師馬克思指引下,中國人死難半億(yi) 。這場巨禍,耶教徒宋氏家族孫中山馮(feng) 玉祥張學良蔣介石罪責難逃。
在所謂的“農(nong) 民起義(yi) ”之中,有一種特殊的類型,商人起義(yi) 。唐末王仙芝、黃巢起義(yi) ,元末張士誠、方國珍起義(yi) ,都是在皇帝沉迷於(yu) 佛教,對商販橫征暴斂,法治敗壞的情況下,商人奮起自救。《三國演義(yi) 》作者羅貫中曾經與(yu) 《水滸》作者施耐庵一道入幕張士誠,但兩(liang) 人觀念差別明顯。施耐庵以叛亂(luan) 為(wei) 榮,羅貫中則鄙視黃巾軍(jun) ,暗諷靠紅巾軍(jun) 起家的朱明政權,貶曹操意在斥蒙元,將張士誠政權寄情於(yu) 蜀漢身上,隱約以諸葛亮自許。愛新覺羅家族讀《三國演義(yi) 》奪了朱明天下,大概是羅貫中沒有料到的。幸而滿清皇族得了羅貫中的教誨,有些基本判斷力,才沒有像蒙元那樣早早因宗教叛亂(luan) 失國,而且替漢人平定了好些宗教叛亂(luan) 。
如果沒有理解錯的話,孫立平所說“極權主義(yi) 肇端於(yu) 不容質疑的正義(yi) ”,不但包含了反思西來的意識形態,而且包含了對宗教的警惕,隻是我覺得這話說得有瑕疵,直接引用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話就行了:“我個(ge) 人覺得支持基督教的,才大多是胡作非為(wei) 之輩。有一件事十分奇怪:宗教愈熱烈,獨斷的信仰愈深,殘酷的事情就愈多,社會(hui) 情況就愈腐敗。在所謂信心時代,當人們(men) 毫無保留地信仰基督教時,就有宗教裁判,和宗教裁判的酷刑,數百萬(wan) 不幸的女子被當作女巫活活燒死,各種殘酷的人性,假藉宗教之名而迫害人類。”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
責任編輯:葛燦燦
【上一篇】【餘(yu) 樟法】朝聖雜記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