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慕朵生作者簡介:慕朵生,男,獨立學者,曾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並任總編。 |
中國媒體(ti) 宜禁用粗鄙的“屌絲(si) 體(ti) ”詞匯
作者:慕朵生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孔子2564年暨耶穌2013-3-3
日前,中國著名導演馮(feng) 小剛連發兩(liang) 條微博,炮轟網路上自稱“屌絲(si) ”者“不以為(wei) 恥反以為(wei) 榮”,認為(wei) “稱自己是草根是自嘲,稱自己是屌絲(si) 那是自賤”,迅速招致數以萬(wan) 計“屌絲(si) ”網友的圍攻,更引爆網民圍觀和媒體(ti) 關(guan) 注,成為(wei) 一大網絡熱點文化事件。
筆者比較欣賞馮(feng) 氏執導的電影,但向來對其好爆粗口的語言風格沒有好感。不過,此次他炮轟“屌絲(si) ”一詞,雖仍粗口連連,也不排除為(wei) 其新片《私人定製》宣傳(chuan) 造勢的可能性,但“屌絲(si) ”一詞折射出的漢語粗鄙化趨勢及其背後所反映的社會(hui) 現象和民眾(zhong) 心態,卻值得高度重視,需要深入反思。
筆者認為(wei) ,無論“屌絲(si) ”一詞確切含義(yi) 是什麽(me) ,它都是一個(ge) 粗鄙的詞匯,這是個(ge) 不爭(zheng) 的事實。遺憾的是,近些年來,隨著電腦日益普及和網絡不斷發展,類似“屌絲(si) ”一樣的粗鄙詞匯還出現了很多。它們(men) 或扭曲了原有詞義(yi) ,或出於(yu) 拚湊捏造,如“小姐”(妓女)、“鴨子”(男妓)、“叫獸(shou) ”(教授)、“苦逼”、“二逼”、“糞青”、“剩女”、“滅絕師太”,等等。
上述“屌絲(si) 體(ti) ”的粗鄙詞匯,對漢語的優(you) 雅、純潔以及品位構成了嚴(yan) 峻的挑戰,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嚴(yan) 重的語言汙染。這些粗鄙的詞匯,將與(yu) 人們(men) 在日常生活和報刊雜誌上大量使用“OK”、“BYE”、“GDP”、“STYLE”等英語詞匯,以及在網絡上大量使用由字母、數字、符號等構成的“火星文”一道,使原本優(you) 雅的漢語變得愈來愈庸俗混亂(luan) ,愈來愈令人情難以堪!
更為(wei) 重要的是,人生而無往不在語言之中,正如德國哲人伽達默爾所說:“人不能站在語言之外看世界。”因為(wei) ,語言既是思維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和精神的載體(ti) 。就此而言,語言的品味是反映一個(ge) 國家文化精神品味的重要標尺。粗鄙的語言,體(ti) 現的必然是一種粗鄙的文化和精神。特別是,不加節製地捏造並公開使用粗鄙的語言,更是對文化和精神的一種褻(xie) 瀆與(yu) 傷(shang) 害。令人震驚的是,類似“屌絲(si) ”之類的粗鄙詞匯,幾乎登上過中國所有的公共媒體(ti) !
相比之下,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都非常重視防範本國語言的粗鄙化。比如,法國民間組織“法語的明天”,既力主阻止英語對法語的汙染,又堅決(jue) 防止法語的粗鄙化。再比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hui) (FCC)1972年曾將7個(ge) 粗鄙的英文單詞列為(wei) 褻(xie) 瀆性髒話,規定禁止電影電視、報刊雜誌等公共媒體(ti) 使用,1974年美國最高法院正式同意FCC規定,使之上升為(wei) 法令。至今,這一法令仍是美國公共媒體(ti) 進行語言、道德和文化自律的一大底線,偶有違反,即遭到社會(hui) 各界批評。
當然,任何新語詞的出現,都是社會(hui) 現實的客觀反映。根據通常解釋,“屌絲(si) ”一詞是指相對於(yu) “高富帥”而言的“窮矮醜(chou) ”男青年,真實反映了當下部分人在經濟社會(hui) 迅速發展和急劇分化的情況下,既無助又無奈的生活境遇和心理心態。就此而言,他們(men) 屬於(yu) 社會(hui) 上的弱勢群體(ti) 和邊緣群體(ti) 。無論是自嘲還是自賤,自稱“屌絲(si) ”都是他們(men) 的權利,人們(men) 可以反對,但無權禁止,甚至要尊重他們(men) 的這一選擇。
不過,中國公共媒體(ti) 在使用類似“屌絲(si) ”的詞匯時,又犯了另一大忌,即沒有遵守“語言正確”即“政治正確”的規則。“政治正確”,即使用中性語言或文明語言描述弱勢群體(ti) ,以避免對其造成人格、心理、權利上的傷(shang) 害,在歐美國家以及我國香港、台灣地區早已成為(wei) 公共媒體(ti) 和政治生活的常識,如說土著人為(wei) “原住民”,口吃的人為(wei) “語言障礙患者”,妓女為(wei) “性工作者”,等等。顯然,中國公共媒體(ti) 在這方麵尚無任何自覺意識和自律傳(chuan) 統,這也是馮(feng) 氏微博中提到的那位會(hui) 講中文的外國人,為(wei) 何對此深感震驚的原因。
無論如何,不加限製地使用“屌絲(si) ”之類的粗鄙詞匯,既嚴(yan) 重汙染了漢語,又褻(xie) 瀆了中華文化和我們(men) 的精神家園。現在,馮(feng) 小剛以尖銳的言辭炮轟“屌絲(si) ”,雖有不妥之處,但切中了問題的要害。在不能強行要求普通民眾(zhong) 在日常生活或網絡交際中使用這些字眼的情況下,作為(wei) 公共資源的中國媒體(ti) 有責任做好自律和審查工作,國家也宜盡快在語言文字政策和公共媒體(ti) 政策等方麵予以立法,以便使我們(men) 的漢語、文化以及精神家園,變得更純潔、更優(you) 雅、更文明。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