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周口複墳,政府公權力再次尷尬

欄目:殯葬改革
發布時間:2013-02-22 08:00:00
標簽:
慕朵生

作者簡介:慕朵生,男,獨立學者,曾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並任總編。

     
     
     
    周口複墳,政府公權力再次尷尬
    作者:慕朵生  
    來源:環球時報2013-2-21 
      
    
    
    去年河南省周口市發起的“平墳運動”,曾引發社會各界議論,蔚為當年一大公共事件。日前媒體又爆出,今年春節期間,此前被平掉的數百萬座墳墓,幾乎是一夜之間就被周口民眾自覺恢複起來,從而再次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也再度使“公權力”陷入尷尬境地。
    
    周口民眾自覺恢複墳墓的原因無非有三:首先,封墳護墓、安葬祖先是中國人最悠久、最深厚、最強大的一種傳統精神信仰,強製平墳違背民意、不得人心。其次,春節期間,外出打工的青壯年男勞動力紛紛返鄉回家過年,掃墓祭祖必然會恢複祖墳。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去年11月16日國務院公布的《殯葬管理條例》刪除了強製平墳的有關條款,使民眾恢複祖墳沒有了法律負擔和心理壓力。
    
    無論如何,周口民眾自覺恢複祖墳既合乎法律,也合乎情理,有助於延續傳統精神信仰和風俗習慣,社會各界需要予以支持和肯定,尤其是“公權力”不能橫加幹涉,更不能再度發起“平墳運動”。否則,必將激起更大的民憤,甚至引發不必要的群體性事件。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大踏步前進,尤其是隨著18億畝“耕地紅線”的不斷逼近,以及農業人口的不斷減少,使田野中的墳頭較少和較小,更能適應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需要。因此,周口“平墳運動”的關鍵,不在於“平墳”本身,而在於沒有尊重民意,疏導進行,相反卻采取了大規模、強製性、暴風驟雨式的“平墳”措施,同時又未能提供良好的公共墓地服務。
    
    因為“平墳運動”是強製性的,所以整個過程中並沒有贏家,而其最大受害者與其說是當地民眾,勿寧說是“公權力”。在初期,地方政府未經調查研究和社會聽證,就倉促發起且強製進行“平墳”,傷害了民眾的情感和利益。在中期,地方政府既沒有及時回應社會各界質疑,也沒有停止或改進“平墳”,因此使自己陷入孤立狀態。在後期,民眾大規模恢複祖墳,地方政府不知所措、無所作為,再度陷入尷尬境地。所有這些,都使“公權力”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受到嚴重損傷,甚至使之成為各方麵批評和嘲笑的靶子。
    
    遺憾的是,類此周口“平墳運動”的不良事件,如強製拆遷、汙染環境、有毒食品等,不斷地在中國大地上重複上演,並由此使“公權力”陷入了一個難以自拔的怪圈,即武斷決策必遭受質疑,推行失利則百般遮掩,甚至采取刪除信息、關閉官網等“鴕鳥”策略進行搪塞。長此以往,有時候即使一項決策是合理的或有利的,但“公權力”麵對各方麵質疑和批評的時候,也往往本能地選擇退縮,其權威性和公信力就會無止境的下降和沉淪下去。 
    
    那麽,“公權力”如何走出上述怪圈呢?周口“平墳運動”帶給我們一大啟迪是,“公權力”絕不能一意孤行、一錯到底,而是必須在以民為本和尊重民意的基礎上,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真正實行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能否做到這點,既是中國和諧社會與清明政治建設的一大任務,也是對“公權力”自身建設的一大挑戰和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