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生書係作者簡介:儒生書(shu) 係由伟德线上平台出品,主要包括大陸新儒家文叢(cong) 、《儒生》集刊、“儒生文叢(cong) ”、中國儒學年度熱點係列叢(cong) 書(shu) 。 |
《儒生》第二卷
任重 主編
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I S B N :9787516120057
【學術指導】
蔣 慶(陽明精舍山長)
陳 明(《原道》輯刊暨文叢(cong) 主編)
康曉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餘(yu) 樟法(民間儒者)
秋 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圖書(shu) 介紹】
《儒生》主要刊載中國內(nei) 地儒家的學術研究論文、思想文化評論以及社會(hui) 活動方麵的信息。
《儒生》秉持公益性、獨立性、民間性,既是儒門同道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各界認識當代儒生的窗口。儒家立場,儒學理念,儒教事業(ye) ,是《儒生》的宗旨。
凡關(guan) 切中國及人類命運的思想探索者、社會(hui) 實踐者、儒學服膺者,通過閱讀本刊應該會(hui) 有所啟發並有所益助。
【主編簡介】
任重,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研究員。二〇〇四至二〇〇七年,參與(yu) 創辦儒學聯合論壇網站並任總版主,同時任《原道》輯刊編委。二〇〇六年,參與(yu) 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網站並曾任總版主。二〇〇六年,創辦電子刊物《儒家郵報》並任執行主編。二〇〇八年,創辦儒家中國網站和《儒生》集刊並任主編。二〇一二年,主編“儒生文叢(cong) ”。曾發起聯署五十四位學者發布《以孔子誕辰為(wei) 教師節建議書(shu) 》、十名青年博士生《我們(men) 對“耶誕節”問題的看法》、五十多個(ge) 儒家團體(ti) 《致電影<孔子>劇組人員公開函》、十學者《關(guan) 於(yu) 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見書(shu) 》。
【目錄】
■本卷作者簡介
■甲編:思想
儒家憲政論綱(康曉光)
儒家憲政民生主義(yi) (秋風)
儒家思想與(yu) 憲政主義(yi) 試說(陳明)
積善之家,必有餘(yu) 慶——論儒家憲政原則的曆史維度(盛洪)
王道與(yu) 人民共和——從(cong) 經學依據談中國的憲政建設(柯小剛)
期待開放的憲製對話:國族崛起下的儒學與(yu) 自由主義(yi) (任鋒)
■乙編:回應
虛心的人與(yu)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蔣慶先生答北京諸道友問(任重)
中國文化為(wei) 什麽(me) 要打“陣地戰”(康曉光)
網民反對立孔子像的深層剖析及危機預警(劉明)
■丙編:讀書(shu)
心性與(yu) 王道的訴求——評蔣慶先生近著《儒學的時代價(jia) 值》(劉偉(wei) )
評康曉光《陣地戰——關(guan) 於(yu) 中華文化複興(xing) 的葛蘭(lan) 西式分析》(齊義(yi) 虎)
■丁編:評論
中國版“和平獎”不能糾纏孔子(慕朵生)
村各有廟,鎮各有塔(蘇冀)
全盤皆錯的“判決(jue) 性實驗”——駁鄧曉芒先生(胡治洪)
少鬧些情緒,多做點學術——駁黎鳴先生(張晚林)
■戊編:孔廟
拆了孔廟,斯文何在——驚聞“海南第一廟”被拆(齊義(yi) 虎)
應該讓孔廟回歸本位(劉偉(wei) )
走出孔廟之厄(陳彥軍(jun) )
國家應扶持孔廟免費開放(慕朵生)
■己編:知行
蔣慶先生傳(chuan) (米灣)
讓中國回“家”——記東(dong) 海儒者餘(yu) 樟法(格筠)
被淡忘的“功在不舍”——記漢代儒林諸生(薛超)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學規暨《條規》(張新民)
國學推廣基層模式介紹(邸繼文)
以儒家的方式走進憲政視野——“儒教憲政與(yu) 中國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簡評(杭之)
穿深衣,祭尼父——記河北正定文廟祭孔(周應之)
那些讀書(shu) 吹劍的日子(耿硎)
木鐸之行於(yu) 四方——《儒家郵報》五年記(杜吹劍)
附錄一:議定皮介行“忠毅先生”之諡公告
附錄二:道裏書(shu) 院無竟寓古典研修班招生簡章
■跋
儒學自古至今一直是一個(ge) 總全的概念,絕非隻關(guan) 涉某一學科某一領域。儒學既非僅(jin) 僅(jin) 是哲學、倫(lun) 理學、史學,也絕非僅(jin) 僅(jin) 是狹義(yi) 上的“宗教”(信仰)。在學科日益分化的今天,尤其要避免把儒學學科化。儒學在今天既要為(wei) 一切或左或右的思想理論提供最基本的原則,也要為(wei) 社會(hui) 提供切實可行的製度設計,同時也要為(wei) 現實生活提供具體(ti) 的指導原則。也就是說,儒學既關(guan) 注思想創造,同時也要致力於(yu) 製度建設和心靈信仰。
既然我們(men) 不能對儒學進行學科化理解,那麽(me) 信奉儒學的所謂“儒生”,也要盡量避免學究化。雖然我們(men) 的主旨是“儒學”,但學術問題不是憑空產(chan) 生的,而是來源於(yu) 社會(hui) 和生活。學術絕非呆板且了無生趣的,而是活潑潑氣昂昂的。凡是對現實社會(hui) 生活中一切重要問題以儒家的立場和觀點進行研究和解答的,就是學術探索——政治、經濟、社會(hui) 、文化、文學、藝術、宗教、教育、軍(jun) 事等等,都應該是儒生的視野。
實際上,孔子早就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榜樣。《論語》中孔子與(yu) 門人弟子關(guan) 心、討論的那些問題,也就是儒生所應該關(guan) 注的範圍。夫子曰:“人道,政為(wei) 大。”那麽(me) ,對儒家(儒教)憲政的思考及其推進乃是當代儒生的首要之義(yi) 。故本卷首選了當代儒生對憲政問題及政治哲學探索成果,希望能為(wei) 中國的前途能夠提供另一種思路。
任重
孔子2563年暨西曆2012年,於(yu) 北京
《儒生》第二卷作者簡介
(按照文章先後順序排列)
康曉光,男,西曆一九六三年生,遼寧沈陽人。現任職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所長。西曆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就讀於(yu) 國防科技大學係統工程與(yu) 數學係;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六年,就讀於(yu) 大連理工大學應用數學係;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三年,就讀於(yu)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生態學碩士學位。曾經任職於(yu) 沈陽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學係,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yu) 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兼任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副理事長,中國扶貧基金會(hui) 理事,中國消除貧困獎評選委員會(hui) 執行主席。著有:《陣地戰——關(guan) 於(yu) 中華文化複興(xing) 的葛蘭(lan) 西式分析》(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二〇一〇年),《中國歸來——當代中國大陸文化民族主義(yi) 運動研究》(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仁政——中國政治發展的第三條道路》(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二〇〇五年),《起訴——為(wei) 了李思怡的悲劇不再重演》(香港明報出版社二〇〇五年),《NGOs扶貧行為(wei) 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二〇〇一年),《FLG事件透視》(香港明報出版社二〇〇〇年),《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地球村時代的糧食供給策略——中國的糧食國際貿易與(yu) 糧食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中國貧困與(yu) 反貧困理論》(廣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等。
秋風,男,真名姚中秋,西曆一九六六年生,陝西人士。獨立學者,現居北京。已出版著作:《立憲的技藝》(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五年)、《為(wei) 什麽(me) 是市場》(中信出版社二〇〇四年)、《權力的現狀》(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五年)。已出版譯著:《哈耶克傳(chuan) 》、《財產(chan) 、法律與(yu) 政府——巴斯夏政治經濟學文粹》、《法國大革命講稿》、《法律與(yu) 自由》、《普通法與(yu) 自由主義(yi) 理論》、《哲學家與(yu) 英格蘭(lan) 法律家的對話》、《自然的觀念史和哲學》、《危險最小部門》等十餘(yu) 種。主持翻譯《奧地利學派譯叢(cong) 》(新星出版社二〇〇七年)。在報刊上發表大量經濟、政治評論。
陳明,男,西曆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長沙人。西曆一九八二年畢業(ye) 於(yu) 株洲師範學院中文係大專(zhuan) 班;西曆一九八九年畢業(ye) 於(yu) 山東(dong) 大學哲學係,獲哲學碩士學位;西曆一九九二年畢業(ye) 於(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現供職於(yu)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副教授。著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士族:特殊形態的知識分子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2001年對談錄》(北京:華夏出版社二〇〇二年版),《儒者之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版)、《文化儒學:思辨與(yu) 論辯》(四川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版)等。西曆一九九四年創辦《原道》輯刊並任主編,西曆二〇〇〇年開始主辦“原道”網站;西曆二〇〇四年主編“原道文叢(cong) ”、“原道譯叢(cong) ”係列。西曆二〇〇五年組建成立“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任秘書(shu) 長。西曆二〇〇七年主持成立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任主任。
盛洪,男,西曆一九五四年生於(yu) 北京。一九八三年畢業(ye) 於(yu) 中國人民大學,一九八六年和一九九〇年於(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生院相繼獲得經濟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現任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山東(dong) 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著有《為(wei) 什麽(me) 製度重要》(鄭州大學出版社二〇〇四),《治大國若烹小鮮》(上海三聯書(shu) 店二〇〇三),《在傳(chuan) 統的邊際上創新》(上海三聯書(shu) 店二〇〇三),《經濟學精神》(上海三聯書(shu) 店二〇〇三),《盛洪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分工與(yu) 交易》(上海三聯書(shu) 店一九九四),《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尋求改革的穩定形式》(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二),《以善致善》(與(yu) 蔣慶合著,上海三聯書(shu) 店二〇〇四),《舊邦新命》(與(yu) 宇燕合著,上海三聯書(shu) 店二〇〇四),與(yu) 陳鬱合作譯校《論生產(chan) 的製度結構》(原著科斯,上海三聯書(shu) 店一九九四)。
柯小剛,男,西曆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著有《海德格爾與(yu) 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在茲(zi) :錯位中的天命發生》、《思想的起興(xing) 》、《道學導論(外篇)》等,在國內(nei) 外刊物發表論文六十餘(yu) 篇,創建和編輯“道裏書(shu) 院論壇”、“經典與(yu) 書(shu) 寫(xie) 叢(cong) 書(shu) ”,研究領域涉及儒學、經學、中西經典解釋、西方哲學、政治哲學、藝術、曆史、中醫等。
任鋒,男,西曆一九七七年生,晉地介休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
蔣慶,男,西曆一九五三年生,字勿恤,號盤山叟,祖籍江蘇徐州,出生、成長於(yu) 貴州貴陽。西曆一九八二年畢業(ye) 於(yu)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係(本科),先後任教於(yu) 西南政法大學、深圳行政學院。西曆二〇〇一年申請提前退休,在貴陽龍場建陽明精舍。主要著作有《公羊學引論》(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yu) 發展》(北京:三聯書(shu) 店二〇〇三年版)、《以善致善:蔣慶與(yu) 盛洪對話》(上海:三聯書(shu) 店二〇〇四年版)、《生命信仰與(yu) 王道政治——儒家文化的現代價(jia) 值》(台北: 養(yang) 正堂文化事業(ye) 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九十三年版[西曆二〇〇四]),《儒學的時代價(jia) 值》(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版),《儒家社會(hui) 與(yu) 道統複興(xing) ——與(yu) 蔣慶對話》(範瑞平主編,上海: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版)等;獨自翻譯與(yu) 合譯的著作有《基督的人生觀》、《當代政治神學文選》、《自由與(yu) 傳(chuan) 統》、《政治的罪惡》、《道德的人與(yu) 不道德的社會(hui) 》等;選編《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
劉明,男,西曆一九五三年生,陝西眉縣人。西安交通大學客座教授。主編“中華主流文化叢(cong) 書(shu) ”,著有《中國精神論綱》。
劉偉(wei) ,男,西曆一九八二年生,河南靈寶人。蘇州大學哲學博士。獨立學者,現居南京。
齊義(yi) 虎,男,西曆一九七八年生於(yu) 天津。複旦大學政治學碩士。現任職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講師。
慕朵生,男,西曆一九七四年生,山東(dong) 高唐人。獨立學者,現居美國。
蘇冀,男,西曆一九七三年生,天津寶坻人。獨立學者,現居北京。
胡治洪,男,西曆一九五四年生於(yu) 湖北省武漢市,祖籍江西省奉新縣。現為(wei) 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武漢大學孔子與(yu) 儒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儒家文化研究》輯刊副主編、中華孔子學會(hui) 理事、湖北省周易學會(hui) 理事。主要著作有《全球語境中的儒家論說:杜維明新儒學思想研究》(北京:三聯書(shu) 店二〇〇四年版),《大家精要:唐君毅》(昆明:雲(yun) 南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版),《儒哲新思》(北京:中華書(shu) 局二〇〇九年版),《現代思想衡慮下的啟蒙理念》(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一年版)。
張晚林,西曆一九六八年生,湖北大冶人。工學學士、文學碩士、哲學博士。現為(wei) 湖南科技大學哲學係副教授。
陳彥軍(jun) ,男,西曆一九七二年生,湖北棗陽人,網名“東(dong) 民”。二〇〇八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e) 於(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係。二〇〇九年至今任職於(yu) 海南大學三亞(ya) 學院社會(hui) 發展分院。
米灣,男,西曆一九六四年生,河南魯陽人。本名王瑞昌,字乃徵,號米灣,一號山氓。先後獲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現供職於(yu) 首都經貿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主講儒學經典及中國哲學於(yu) 高校及民間公益文化機構。曾訪學北美,傳(chuan) 播儒學及中國文化。撰有《陳確評傳(chuan) 》等。
格筠,女,西曆一九七〇年生,河南省靈寶市人。教育工作者,儒學愛好者,詩人。
薛超,男,西曆一九八四年生於(yu) 重慶,陝西韓城人,法學學士。現居重慶。
張新民,男,西曆一九五〇生,先世武進,祖籍滁州,現為(wei)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教授兼院長,貴州省儒學研究會(hui) 會(hui) 長、貴州省史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史學會(hui) 理事、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hui) 常務理事、《陽明學刊》主編。長期從(cong) 事中國曆史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撰有《貴州地方誌考稿》、《中華典籍與(yu) 學術文化》等12種學術專(zhuan) 著及古籍整理著述,並在《中國文化》、《民族研究》、《文獻》、《中華文史論叢(cong) 》、《佛學研究》、《漢學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餘(yu) 篇;主編《黔靈叢(cong) 書(shu) 》、《陽明學研究叢(cong) 書(shu) 》、《中國文化書(shu) 院學術文庫》等大型叢(cong) 書(shu) 。
邸繼文,男,西曆一九七二年生,山西朔州人。朔州市經典文化教育民間研討會(hui) (簡稱朔州市國學會(hui) )秘書(shu) 長,“快樂(le) 媽媽、責任爸爸、經典寶寶”全腦記誦親(qin) 子共學活動發起人,“全感官學習(xi) 快速記憶法”發明人,第五屆山西省少先隊協會(hui) 會(hui) 員,朔州市校外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委員,山西省網上家長學校朔州分校講師團成員,致力於(yu) 國學推廣基層模式的探索與(yu) 實踐。
杭之,男,西曆一九七〇年生,河北張家口人。葦航書(shu) 院創辦人,現居北京。
周應之,男,西曆一九六七年生,浙江文成人。畢業(ye) 於(yu) 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主修植物遺傳(chuan) 。曾先後供職於(yu) 中國銀行,中國新技創業(ye) 投資公司,後受南懷瑾先生影響,跟隨王財貴先生推廣兒(er) 童讀經,為(wei) 紹南文化讀經教育推廣中心、孟母堂、“詩禮春秋”創辦人,現為(wei) 孟母堂塾師。
杜吹劍,男,西曆一九七二年生,名耿硎,網名“讀書(shu) 吹劍”。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研究員。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