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儒生集體反平墳運動
欄目:殯葬改革
發布時間:2012-12-18 08:00:00
儒生集體反平墳運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12-11-29
記者:王峰
11月28日,秋風在中國人民大學組織了一場名為“平墳運動之宗教、文化與法律審視” 的小型研討會。
“周口平墳是個很奇怪的事件,與整個中國社會和政治演變的大趨勢背道而馳”,學者秋風11月底稱。
11月初周口平墳在網絡上引起巨大爭議後,他在11月8日發出了《關於立即停止“平墳運動”的緊急呼籲書》,兩天時間裏即獲得了三批簽名支持。簽名者中學者近半,其中又以儒家學者群體身份突出。
《呼籲書》發出的第二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第628號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刪除了《殯葬管理條例》中民政部門有權對拒不改正違法土葬、建造墳墓行為強製執行的條款。
11月28日,秋風在中國人民大學組織了一場名為“平墳運動之宗教、文化與法律審視” 的小型研討會。“河南的平墳運動必須終結”,秋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等14位高校或民間學者在會議上倡議。
而在周口官方,針對民間的強烈反對訴求,一直未有直接回應。據人民網報道,河南省周口市民政局負責人稱,11月23日下午,該市召開會議傳達上級指示,上級對周口平墳複耕作出肯定評價,稱“成效顯著”,要求在外界輿論壓力下進一步推動。
隻是到現在,周口市政府網站仍在“升級維護中”無法打開,知情者稱,等到網站恢複時,“恐怕找不到平墳複耕的內容了”。
平墳的例外與強推
周口平墳取得“顯著成效”的首因,應歸功於幹部帶頭,但周口之前的南陽平墳,恰恰折戟於此。
據當地知情者稱,平墳運動率先在南陽市展開,但運動初起時,當地一名村支書去鄭州找到了南陽籍河南省政協常委趙克羅,請他統計一下在鄭州的南陽籍副處級以上幹部名單。
此舉卻引來了趙克羅於今年5月在微博上對“南陽不平副處級以上幹部祖墳”的炮轟,此後,當地官方迅速稱統計副處級以上官員名單是“為了讓他們起帶頭作用”,但平墳運動隨後還是在南陽偃旗息鼓。知情者稱,當時甚至曾有反對平墳的短信在任職河南省外的南陽籍官員中流傳。
有在周口當地采訪調研的記者告訴本報,“周口亦曾統計在北京工作、在媒體工作、在部隊任職人員,稱別把他們的祖墳誤平了”,他通過實地走訪還了解到,“當地一些特殊人物的祖墳有的被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的被劃為養豬場,蔬菜種植基地等,從而免遭平墳命運。”
無論如何,平墳運動還是在周口當地遇到阻力,一些計策開始頻出。在下屬商水縣,村民主動平墳可以獲得200元獎勵。但“在平墳進展相對落後的太康縣,獎勵為800元”,一名河南太康籍人士在28日研討會上說。
久未出現的運動式動員讓平墳進展順利,高音擴散的宣傳車,龐大的由鄉鎮幹部、挖掘機、推土機組成的平墳隊伍凝造了強大氣場,甚至有地方曾準備了法院執行的“法律方法”,但最終卻沒有派上用場。
據上述知情者稱,周口平墳運動中,隻發生了零星鬥毆事件,但也出現另類的抵抗形式。商水縣某村的墳地,先後經過4次平墳,“但墳頭仍然很高”,究其原因,知情者稱,“是因為這個村子出了個和縣委書記差不多大的官”。
儒生集體反平墳
“作為一個50歲左右的中國人,看到周口平墳,我的心情很沉重”,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法生在研討會上說,“因為我們小時候曾經曆過‘文革’中的‘破四舊’,以為再不會出現那樣的倒行逆施”。
趙法生覺得,平墳運動出現在河南值得深思,“甲骨文研究證明,正是在河南最早發明了祭祀祖先的方法,用五種方法輪流祭祀,周祭一次耗時36旬,也就是差不多一年時間”。
30歲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博士陳壁生同樣對喪葬記憶深刻。陳壁生是汕頭人,潮汕地區傳統觀念深厚,在他年幼時恰好經曆殯葬改革,推行火化,但結果往往是“人死後秘不發喪,偷偷土葬”。
有一次,陳壁生去火葬場偷看,眼前的景象讓他吃驚,“半個足球場的空地上堆了幾層棺材,全是挖出準備火葬的偷埋的屍骨”。
在學者秋風看來,一個文化的核心是信仰,而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麽?“周口平墳事件促使我思考,祖先崇拜就是中國人嚴格意義上的、完完整整的宗教”。
可是“怎麽找出辦法阻止平墳?我具體也不好說”,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韓星說。“從我們文化學者的角度來說,應該是通過文化的力量、道德的積澱,去激發人的良知發現,重建信仰,重建敬畏的力量。可現在的人們,尤其是一些官員都不敬天,不敬地,不敬聖賢了”,他說。
趙法生提到美國上世紀50年代通過了《政府道德法》,趙認為除了改革之外,政府應該有一個道德標準,“我認為製度倫理比個人倫理更重要”。
也許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參會的唯一一名法律學者、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昕也認為,“阻止周口平墳法律根本不起作用”。
有學者在會上問徐昕,“國務院已經取消了強製平墳,如果有地方還去這麽做,該怎麽解決?”徐昕攤攤手說“沒有辦法,這就是有法不依”。
複耕還是占補平衡?
盡管遭遇了輿論的強烈抵製,但目前周口和河南官方仍未最終表態,其背後的原因何在?
“我在河南有很多朋友,我打了很多電話問,得到的反饋是還有很多地方都在看著周口。如果現在的輿論鬆一點,或者大家不關注這個事了,可能平墳運動還會擴大。”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說。
鄭介紹說,此前農村地區盛行的撤村並鎮正是因為輿論影響,從而在中央層麵被叫停。“但撤村並鎮在河南又變成了新農村社區建設,目前仍在推行”,鄭說。
他介紹,周口市提出興建100多個新農村社區建設,節省出8萬多畝耕地。而此次平墳運動的一個重要口號,同樣為保護糧食安全。
周口市一號文件《關於進一步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稱,全市基本農田內現有墳頭300多萬個,占用耕地約3.5萬畝。但這一數字以後再未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今年5月新華社的報道稱,據粗略統計,周口農村有350萬座墳墓,占耕地5萬多畝。
平墳複耕節約土地的麵積為何從3.5萬畝變成了5萬多畝?鄭認為,這5萬多畝,加上新農村社區節省的8萬畝,約等於90平方公裏農地,恰好是周口市已建的產業集聚區麵積,從而實現了一個建設用地與耕地的增減掛鉤。因此,平墳複耕節省的5萬多畝土地這一數字,也被鄭風田認為是“假的”。
事實上,公開報道稱,商水縣平掉了46萬座墳頭,節省土地5000畝,也就是每座墳頭平均占地7平米。而據知情者稱,在當地,一般每座墳頭隻占地2平米左右,曾有當地官員告訴前往采訪的媒體,“5000畝的數字是估算的”。
至於死人與活人爭地是否成立?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殯儀係王治軍認為這是個偽命題,“自古孝不過三代,很少有普通老百姓的祖墳有超過100年的曆史,因為普通的百姓沒有力量追尊先輩,這個根本不用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