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且看“平墳”鬧劇如何收場

欄目:殯葬改革
發布時間:2012-12-18 08:00:00
標簽:
慕朵生

作者簡介:慕朵生,男,獨立學者,曾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並任總編。

     
     
     
    且看“平墳”鬧劇如何收場
    作者:慕朵生
    原載:《新世紀》周刊2012年12月10日
    
    
    
    屋子雖然破小,但“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此是公權力尊重私權利的底線。遺憾的是,繼全國各地公權力頻頻“強拆市民住所”和“驅趕農民上樓”之後,今年河南省公權力又上演了一場“活人與死人爭地”的“平墳”鬧劇! 
    
    為政之要,在於尊重和保護人人必有的、基本的情感和利益,否則即大悖人情、不得人心。墳墓不僅是逝者的地下家園,也是生者的最後歸宿,關乎每個人的真實情感和切身利益——在中國尤其如此。千百年來,中國人堅信“祖有功,宗有德”,主張“敬天法祖”、“慎終追遠”,推崇為去世祖先封墳禮葬並時加追祭緬懷。可以說,圍繞墳墓發生的種種有關孝道等價值觀念和喪葬等禮儀體係,有效解決了生死焦慮問題,賦予短暫生命以永恒的意義,是中國人最樸素、最廣泛、最深厚的天然信仰。因此,公權力對待墳墓,不可不慎! 
    
    事實上, “封墳護墓”抑或“挖墳掘墓”,是判別善政與否的一大標準——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昔周文王出遊,見路邊枯骨而命人掩葬起塚;周武王克商,不下車即命人封比幹之墓。文武仁德能澤及枯骨死者,況生民百姓乎?故天下民心歸周,而有周獨傳世八百年,為中國曆史之最。在美國,普通小男孩聖克萊爾和第18任總統格蘭特的墳墓毗鄰而居上百年,美國政府經常對兩人墳墓一起修繕,傳為美談。至於挖墳掘墓現象,各國無不以為罪惡之事而立法加以嚴懲。 
    
    此番河南省尤其是周口市“平墳”運動,借“複耕”以及“殯葬改革”之名,行以“複耕”土地置換成工商開發用地之實,此“司馬昭之心,盡人皆知”,亦為有關官員所承認。但是,這個涉及千家萬戶情感和利益的運動,既未舉行社會聽證會廣泛征求各界意見,又疾風驟雨、簡單粗暴,甚至動用推土機、挖掘機強行“平墳”,不僅毀傷了圍繞墳墓發生的價值觀念和禮儀體係,而且嚴重傷害了民眾情感,激化了官民矛盾,危及到社會和諧與政治清明,遭到各界人士、媒體和廣大網民的口誅筆伐,幾近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語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上個月國務院修改《殯葬管理條例》,刪去“強製平墳”條款,且河南省主政官員剛剛進行調整,原本為停止“平墳”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然而,周口市麵對輿情洶洶,仍然我行我素,不僅關閉市政府網,暗中阻撓媒體發布有關信息和評論,更指責民眾批評為“網上吵鬧”,公然宣稱將“平墳”進行到底,顯示出公權力的囂張與跋扈,令人大失所望、大跌眼鏡! 
    
    敬畏民意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接受批評、改正錯誤是公權力的義務而不是恥辱。新年將至,國務院新版《殯葬管理條例》即將生效,河南省尤其是周口市有關部門是否會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停止野蠻的“平墳”運動,並做好善後工作,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刊於《新世紀》周刊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