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直方】平墳者當平民心
欄目:殯葬改革
發布時間:2012-11-27 08:00:00
平墳者當平民心
作者:魯直方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西曆2012年11月27日
和諧社會,穩定局麵,乃黨國發展之基。不折騰,胡溫政治智慧,當屬無為而治之方策,亦為科學發展觀之他說。十八大黨代會閉幕,政權平穩交接,新秀初出蹺楚,國人盛讚,皆彈冠相慶,實乃國家之幸,民族之福。
然正值民心思歸,習李聯手稍加整飭,便垂躬而治之機,中州各處卻因平墳而民怨四起。是乃浙藉之官盧氏展工批示,責成屬地三年內削平百姓墳塋,假死人不與活人爭地之名,美其名曰為平墳複耕。號令一出,各路官吏爪牙踴躍以邀功,開動各種媒體,合力搖舌鼓噪,亂紛紛下鄉進村串戶,前有宣傳車高音喊話,後有挖掘機助威揚塵,大有風雨欲來抽柱拆屋,“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之嫌,一時間勢洶洶似陰霾,淒淒慘慘人鬼泣,恍恍然如“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之再現矣。
墳者,是為中華風土人情,家國人文使然。中華民族曆來講究,存者以“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亡者當“死者為大,入土為安”。自古以降,國人以敬天尊祖為族訓,視不忠不孝為莫大恥辱。“殺父仇,奪妻恨,仇恨大不過挖祖墳”。為此,曆代王朝律例皆明示,動人陵墓之草木者斬立決,誠以仁德服天下也。然於今文明之社會,人民作主之政權,有得機掌權者,身居高位,言必稱人民公仆,卻乏為治下子民計,鼓搗出擾鬼驚神之惡行,立遭海內外炎黃子孫口誅筆伐,可謂人神共憤,鬱鬱欲群起奮擊之,亦不能解心頭之恨!中國人最講究“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亦深曉“為善最樂,為惡難逃”。深信不久之將來,喪民心者失高位,掘人墳墓者斷子孫。
民有恒產者,方有恒心。恒產者,老屋、土地、祖墳也。於是乎,國人無論居官何方、商賈何處、遊曆他鄉、客居異邦,縱榮華富貴安然,仍眷眷乎遐思回訪;若顛沛流離不濟,強拄杖裹足歸鄉。清明節,無暇望鄉遙拜,得閑遠涉祖墳前,如此慎終追遠,民德豈不歸厚?中秋節,思故鄉,孝親敬賢,月圓人圓,家國無不和和美美;春節至,年蟲驅使,人人皆化候鳥,全民大遷徙,一時蔚然可觀,舉國同慶家家歡。
遍覽環球,民俗民風哪個民族敢作比?曆數古今,民族文化哪個異邦望頸脊?“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是時國逢佳運,盛世空前,民心求穩,皆願與黨國再創輝煌。然倒行逆施者如獨夫突降,執攪屎棍子狂舞,中原大地頓時惡臭無比,人人皆掩鼻憤恨怒罵,曆數其罪狀。拆老屋,趕民眾上樓,歪曲中央精神,宣稱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強征集體土地,低買高賣,強奸民意,名義發展集約經濟;平墳之舉,貌似複耕,實則挾私自顧,意在擴大公共之土地,置換良田萬頃,達其倒手可賣之目的。民失恒產,生存無依。穩定大局,豈可坐視瞬間將逝?保穩定,促發展,強國之基;保民生,察民意,共和之智。如今中原平墳,明春尋根何處?億千萬黃河兒女,無處問祖歸宗,孝心當寄何處?百年後死無葬身之地,無祖者,焉獨有國之歸附!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前車覆,後車戒。莫忘甲申三百年祭,牢記西柏坡精神,踐行新兩個務必,黨幹群自然如魚水;數典忘祖,邈視公義,營私舞弊,昭然若揭,民亦視其如寇仇。觀河南平墳決策者,是乃私打身後小算盤,盡數眼前經濟帳,陌視五千年積澱民族感情賬,更是束黨國政治帳於高閣,平地鼓風雲,太平燃狼煙,意欲何為?為新履職領導集體開創新局麵出難題乎?陰計顯露,甚於明目割據,實乃自掘墳墓,自絕於人民。獨可用違背憲法、踐踏人權量刑乎?
置輿情而不顧,一意孤行,實乃墳平而民心難平。黑手可得利益之愈近,百姓與公敵之心愈遠。群口今皆暗暗詛咒,胸中溝壑必世代難平。因果遲早報應,在劫終究難逃。天譴之!人厭之!亦痛哉惜哉!可憐吾擁護之黨國,勵精圖治四代,正信誓旦旦,國強民富奔小康之時,遭平墳之民怨,寒千百萬家庭之心,六十餘載富裕農村之功,寧毀民心於一旦乎?且乞民情上達,遵從民願,拔亂返正,懲前毖後,猶尤未晚。傳檄九州,安平四海,眾誌成城,展望未來,美麗中國,必不招而自來!
(寫於2012年11日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