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繼文】國學的概念解釋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2-11-23 08:00:00
 |
邸繼文
作者簡介:邸繼文,男,西元1970年生,山西朔州人。本職工作於(yu) 朔州市稅務係統,曾任朔州市政協委員,長期致力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基層推廣與(yu) 實踐,朔州市經典文化教育民間研討會(hui) (簡稱朔州國學會(hui) )創辦人。主持的“中華文化傳(chuan) 承十百千萬(wan) 朔州示範工程”於(yu) 2016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13個(ge) 部門聯合授予首屆“四個(ge) 100”全國最佳誌願服務項目,2016年被全國社科聯評為(wei) “全國優(you) 秀社會(hui) 科學普及專(zhuan) 家”。
|
國學的概念解釋
作者:邸繼文(山西省朔州市政協委員)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西曆2012年11月22日
編者按:此文係山西省朔州市政協委員邸繼文,於西曆2012年11月21日,在共青團朔州市委員會組織的青少年學生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麵對麵會議上的發言
問:國學熱持續升溫,但究竟什麽是國學,眾說紛紜,請您給解釋一下國學的概念?
答: 大家好,我是朔州國學會秘書長邸繼文。作為朔州國學推廣的早期發起人,我早學了幾年國學,但還處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還不太中正,就我所知介紹一下吧。
國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簡稱,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思維方式、價值傾向、道德規範、生活習慣和審美情趣的高度總結。包括國學之道、國學之器、國學之藝和國學之儀四個維度。儒、釋、道、法、墨,諸子百家;兵、農、醫、武、藝,包羅萬象。其中國學之道集中表現在各類國學典籍之中,國學典籍又可分為經、史、子、集四個部分,經部是核心,經部主要是儒學經典,有“十三經“之稱,教育領域內一般采用宋朝理學家朱熹“四書五經”的提法。儒釋道三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人物有孔孟老莊釋等(即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釋迦牟尼),佛道兩家是出世神文文化,而儒家文化則是典型的入世人文文化。所以,曆史上中國傳統私塾教育和官員選拔任用一般是以儒家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核心和主幹。儒家文化以德為本,所謂“德之本也,財之末也”(大學),“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不同於西方現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精神生活重於物質生活。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一以貫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曾中斷的古老文明。在這條文明河流波瀾壯闊的行進中,孔子恰如這條河流的河神,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恰如這條河流的中心,孔子是中華文化數軸上的坐標原點,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他和他弟子們總結中國上古文化而形成的儒家學說,是天道人文化的曆史創造,是指引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傳世道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是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深厚基礎。黨的十七大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十八大繼續提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在,黨和國家對國學的態度非常正麵。
但近現代以來,國學還是遭遇了她五千年來最為慘烈的一場文明競爭。從1912年民國教育總長蔡元培下令廢除讀經科、修身科,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取消文言文”“廢除漢字”,再到“文革”“破四舊”“批林批孔”,西方文明勢力憑借其科技與軍事優勢炮製反傳統文化話語體係,對我五千年燈傳之中華文化極盡抹黑與醜化之能事,動用各種手段對我中華文化文攻武打,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經過近百年的國學文化大摧殘、大折騰,使當代人們已經被西化而不自知了,在對傳統國學知之甚少或一竅不通的情況下,卻種上了根深蒂固的反傳統文化意識,以致天安門廣場對麵國家博物館門口樹起孔子像後卻被網民群起哄之而被迫移走!所以,今天我們所有人都應該進行民族文化傳承的自我反思,按照十七屆六中全會及十八大精神樹立民族文化自信、開始民族文化自覺、實現民族文化自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誦讀中華傳世經典,誌願獻愛心,書香進萬家,盡一個當代炎黃子孫應盡的文化責任。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