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優(you) 秀因子
作者:韓慶祥
來源:《光明日報》( 2025年03月03日 15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必須“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麵挖掘,用馬克思主義(yi) 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這一重要論述,全麵闡述了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的主體(ti) 、對象、目的和方式,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根本指引。我們(men) 要注重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基於(yu) 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高度契合性,並結合新時代中國具體(ti) 實際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彰顯出來,進而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在高舉(ju)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中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
有哪些“優(you) 秀因子”需要激活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wei) 公、民為(wei) 邦本、為(wei) 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qin) 仁善鄰等,不僅(jin) 體(ti) 現了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chan) 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也總結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優(you) 秀因子”。
尋找到這些需要激活的“優(you) 秀因子”,需要運用哲學的高度抽象力概括出一般性和共性。具體(ti) 說,可從(cong) 三個(ge) 層麵入手。一是激活中國哲學中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中國哲學中的宇宙觀主要包括儒家和道家的宇宙觀,強調係統整體(ti) 、開放包容、和諧共生。儒家宇宙觀強調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宇宙觀關(guan) 於(yu) 宇宙是一個(ge) 係統整體(ti) ,宇宙萬(wan) 物都遵循自然法則的觀點,是中國哲學宇宙觀的精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強調人與(yu) 自然、人與(yu) 社會(hui) 、人與(yu) 人之間密切聯係和相互影響的思想,對啟示人們(men) 尊重自然,與(yu) 自然和諧相處,人與(yu) 社會(hui) 要達到和諧發展,具有時代價(jia) 值。中國哲學中的天下觀主要包括天下為(wei) 公、天下一體(ti) 等思想,蘊含豐(feng) 富的天下治理智慧,成為(wei) 中國對外交往一以貫之的重要理念。中國哲學中的社會(hui) 觀,主要包括民為(wei) 邦本、家國情懷、和合共生、德法兼治、團結統一等思想。如從(cong) 孔子的“為(wei) 政以德”,到孟子的“民貴君輕”,再到荀子的“君舟民水”,都體(ti) 現了民為(wei) 邦本、以德治國的治理思想。這些社會(hui) 觀對激活社會(hui) 發展動力、促進社會(hui) 和諧穩定,具有時代價(jia) 值和現實意義(yi) 。二是激活倫(lun) 理道德中的精華精髓。中國的道德觀主要包括儒家倫(lun) 理、道家倫(lun) 理、墨家倫(lun) 理和佛教倫(lun) 理。儒家倫(lun) 理注重仁義(yi) 禮智信、溫良恭儉(jian) 讓,強調孝道、忠誠、勤奮;道家倫(lun) 理強調道法自然、順應自然和內(nei) 外兼修;墨家倫(lun) 理倡導兼愛尚賢;佛教倫(lun) 理主張慈悲為(wei) 懷、嚴(yan) 守戒律和修身養(yang) 性。在新時代,這些倫(lun) 理道德對建構良性的人倫(lun) 秩序和社會(hui) 秩序,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三是激活人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觀念。如注重道德修養(yang) ,強調遵紀守法,弘揚家庭倫(lun) 理,倡導勤勞致富,關(guan) 切公平正義(yi) ,鼓勵團結友愛,主張誠信忠誠等,對與(yu) 人為(wei) 善具有重要積極作用。
如何激活“優(you) 秀因子”
“激活”的實質,就是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創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優(you) 秀因子”,主要需解決(jue) 以下四個(ge) 方麵的問題。
解決(jue) 激活的認知問題。中國哲學中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等,倫(lun) 理道德中的精華精髓,人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觀念等與(yu) 馬克思主義(yi) 有著高度契合性,都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優(you) 秀因子”,我們(men) 要以這樣的深刻認知去激活“優(you) 秀因子”。
解決(jue) 激活的主體(ti) 問題。要善於(yu) 用馬克思主義(yi) 與(yu) 新時代中國具體(ti) 實際來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優(you) 秀因子”。馬克思主義(yi) 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它積極吸收人類文明一切優(you) 秀成果;馬克思主義(yi) 具有注重“結合”的本性,它反對抽象的普遍性與(yu) 教條主義(yi) ,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統一於(yu) 新時代的目標追求,即致力於(yu)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優(you) 秀因子”,離不開馬克思主義(yi) 的真理之光和新時代中國具體(ti) 實際的內(nei) 在需要。具體(ti) 來說,在哲學思想上,加強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同中國哲學對話;在思維方式上,用馬克思主義(yi) 闡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關(guan) 於(yu) 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將唯物辯證法融入“萬(wan) 物一體(ti)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執兩(liang) 用中、守中致和”的中庸之道、“與(yu) 人為(wei) 善、推己及人”的群己秩序等,引導人們(men) 以科學態度處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在價(jia) 值觀念上,立足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審視中華民族獨特的價(jia) 值追求,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剛健有為(wei) 的處世觀,厚德載物、修身明德、達濟天下的道德觀轉化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自信自立、擔當作為(wei) 的價(jia) 值信仰。
解決(jue) 激活方式問題。激活,是通過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交互作用、雙向賦能、相互成就之方式實現的,要自覺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能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提供合適且肥沃的土壤,使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賦以“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在同新時代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的進程中,能實現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彰顯出來,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使其成為(wei) “現代的”。
解決(jue) 激活的目的問題。激活“優(you) 秀因子”是為(wei) 了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要走出“東(dong) 方從(cong) 屬於(yu) 西方”的西方現代化敘事,破解“古今中西之爭(zheng) ”,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經由“兩(liang) 個(ge) 結合”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從(cong) 而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堅持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
賦予“優(you) 秀因子”哪些“新的時代內(nei) 涵”
賦予中國哲學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新的時代內(nei) 涵。其一,中國哲學強調係統整體(ti) 、和諧共生、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在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上,倡導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堅定不移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在人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上,推進人與(yu) 社會(hui) 協調發展,使人的全麵發展與(yu) 社會(hui) 全麵發展相互成就,讓社會(hui) 全麵發展為(wei) 人的全麵發展提供平台和機會(hui) ,使人的全麵發展為(wei) 社會(hui) 全麵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在人和人的關(guan) 係上,實現人和人之間共同發展、平等發展、和諧發展,尊重人的地位與(yu) 價(jia) 值,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其二,中國哲學強調天下為(wei) 公、親(qin) 仁善鄰的天下觀。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就國內(nei) 而言,就是要在“利他”中實現自我價(jia) 值,在為(wei) 社會(hui) 貢獻中實現人的社會(hui) 價(jia) 值;就世界而言,就是要堅持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其三,中國哲學強調民為(wei) 邦本、厚德載物、和合共生的社會(hui) 觀。創新“優(you) 秀因子”的時代表達,一是堅持人民至上。民為(wei) 邦本、為(wei) 政以德,要求新時代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當作主體(ti) ,依靠人民,把人民當作目的,為(wei) 了人民,把人民當作根基,紮根人民,激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使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達到平衡和諧穩定,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堅持立德樹人。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要求新時代親(qin) 仁善鄰、與(yu) 人為(wei) 善、德行天下、堅守誠信。三是堅持和諧共生。和合共生,要求新時代人與(yu) 人和諧相處、團結共進。
賦予中國傳(chuan) 統道德觀新的時代內(nei) 涵。中國傳(chuan) 統道德觀強調仁義(yi) 禮智信、溫良恭儉(jian) 讓,注重修身,倡導內(nei) 外兼修、兼愛尚賢,主張嚴(yan) 守戒律。新時代,這些中國傳(chuan) 統道德觀對建構良性人倫(lun) 秩序和社會(hui) 秩序具有重要意義(yi) ,需要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修煉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心學”,加強黨(dang) 性修養(yang) ,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對黨(dang) 忠誠,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堅持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樹立政德,強調以文化、文明明大德、樹政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領導幹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ge) 社會(hui) 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yan) 私德”。領導幹部要注重“與(yu) 人為(wei) 善”“德行天下”。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建構新時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良性秩序。
賦予人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觀念新的時代內(nei) 涵。注重家庭倫(lun) 理,建設文明家庭,弘揚良好家風,尊老愛幼,親(qin) 仁善鄰;倡導勤勞致富,尊重勞動,把勞動光榮理念從(cong) 製度上加以保障;工作恪盡職守,把職業(ye) 當事業(ye) ;堅守誠信,建設誠信社會(hui) ,強調互助友愛;遵紀守法,加快法治社會(hui) 建設。
賦予“優(you) 秀因子”在創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和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方麵新的時代內(nei) 涵。在“激活”中激發中華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打開文化創新發展新空間;在“激活”中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在“激活”中展示中華文明鮮明標識與(yu) 氣象,提升新時代中華文明的世界影響力。
(作者:韓慶祥,係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