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原倫 著《諸子論諸子——先秦文化窺豹》出版暨後記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5-03-24 19:17:33
標簽:

蔣原倫(lun) 著《諸子論諸子——先秦文化窺豹》出版暨後記

 

 

 

書(shu) 名:《諸子論諸子——先秦文化窺豹》

著者:蔣原倫(lun)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3月

 

作者簡介

 

蔣原倫(lun) ,1950年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同濟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聘任教授。從(cong) 事文學批評、文學理論和媒介文化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傳(chuan) 統的界限》《90年代批評》《媒體(ti) 文化與(yu) 消費時代》《我聊故我在》《觀念的藝術與(yu) 技術的藝術》《20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觀念的演變》《媒介與(yu) 修辭》《文學批評學》《曆史描述與(yu) 邏輯演繹》等。主編《今日先鋒》《媒介批評》和“媒體(ti) 文化叢(cong) 書(shu) ”等。

 

內(nei) 容簡介

 

本書(shu) 是一部以諸子互評生動呈現百家爭(zheng) 鳴盛況之作。視角獨特,從(cong) 儒、道、墨、法、名等學派間的辯論中,深挖其產(chan) 生背景與(yu) 發展脈絡,達成對各學派思想的更深刻理解。作者以對文本的敏銳洞察力,立足於(yu) 墨子批儒、莊子鑒孔,韓非解老等論辯與(yu) 攻訐,指出鮮為(wei) 人知的有趣現象並給出獨到見解,如孔子地位及形象在道家文本中演變背後的儒道爭(zheng) 鋒、韓非對老子思想的全麵闡發和刻薄寡恩化運用。書(shu) 中呈現出諸子思想的內(nei) 在聯係,展現先秦思想多元共生的獨特風貌。

 

目錄

 

莊子心目中的孔子

荀子與(yu) 孟子

韓非說老

墨子非儒

儒門論管子

一毛不拔,千古楊朱

關(guan) 尹子釋道

白馬非馬公孫龍

道術為(wei) 天下裂

從(cong) 《呂氏春秋》到《淮南子》

附錄

格物致知小議

《新序》《說苑》和劉向的施政理念

《洛陽伽藍記》及其空間敘事

文物與(yu) 寶物

靈渠

 

後記

 

十年前,我的論文集《觀念的藝術與(yu) 技術的藝術》出版,由導師童慶炳作序。在序末,他希望我能集中一二十年時間,“抓住自己感興(xing) 趣的問題,用力去做,必能獲得更加巨大的學術成果”。那時我想,十年何其漫長,不料光陰忽忽,十年隻在一瞬間。童老師的目光長遠,他清楚人生的每一個(ge) 十年都會(hui) 有較大的變化,不必急於(yu) 出成果,去搞一些短平快的項目,而應該潛心於(yu) 有意義(yi) 的課題。

 

隻是十年前,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hui) 寫(xie) 諸子論諸子這類內(nei) 容的書(shu) 。自己熟悉的領域在當代文學和文化傳(chuan) 播方麵,有所著述,也是在文學批評和媒介批評之間,先秦諸子離我的生活畢竟很遙遠。然而——曆史中有很多然而——生活告訴我們(men) ,古老的智慧從(cong) 未遠去,它滲透在我們(men) 的生存環境中,隻是我們(men) 渾然不覺而已。

 

起意寫(xie) 此書(shu) 是為(wei) 了厘清一些問題,糾正自己以往的一些偏見,當然有的偏見是出於(yu) 無知,有的偏見是因為(wei) 受自己青少年時代讀的一些書(shu) 本的影響,或者是流行觀念的作用,如一直認為(wei) 莊子是瞧不上孔子的,直到認真閱讀了《莊子》的內(nei) 篇七篇,才清楚在莊子心目中,孔子的地位如巍巍泰山。至於(yu) 《莊子》的外篇和雜篇中一些調侃、譏諷甚至詆毀孔子的文字,很可能是莊子的後人與(yu) 儒家子弟爭(zheng) 論所引起。

 

本來麽(me) ,所謂百家爭(zheng) 鳴,就是各抒己見,就是辯論、吵架、互懟,再說,那時孔子沒有被奉為(wei) 萬(wan) 世師表,也沒有配享太廟,挨後生小子的罵也屬正常。說起百家爭(zheng) 鳴那活潑和恢宏的氣象,很是讓人感歎,其實諸子們(men) 發表的見解並非個(ge) 個(ge) 都那麽(me) 高深和精妙,也不是那個(ge) 時代有多偉(wei) 大,而是秦之後的時代太糟糕的緣故,連發表意見也會(hui) 引來殺身之禍。

 

說起糾正偏見,不能不說到惠施,因為(wei) 《莊子·秋水》篇,我對惠施一直很鄙夷,認為(wei) 他是一個(ge) 十足的官迷,聽說莊子到魏國,惠施怕自己的官位被搶去,嚇得在國中大搜三天三夜,到處尋找莊子身影。待讀到《莊子·天下》篇,看到惠施“曆物之意”十題,很是驚訝,所提及的十個(ge) 問題個(ge) 個(ge) 玄奧,或許是那個(ge) 時代形而上學思考的高峰。

 

原來當宰相的惠施,滿腦子思考的是天地山川以及相關(guan) 的邏輯學、語言學問題,而不是“治國平天下”或者幫君王來收割百姓,真讓人肅然起敬。也難怪惠施學問了得(學富五車這個(ge) 成語,最初就來自對他的描述),就是這個(ge) 官當不好,也當不長。

 

說起糾正偏見,也不能不提及公孫龍,他的“白馬非馬”,一直被認為(wei) 是詭辯論,其實公孫龍不是在實物指認上否認白馬屬於(yu) 馬的大範疇,隻是想說白馬的概念不同於(yu) 馬的概念。很可惜,由於(yu) 在邏輯學和語言學方麵的滯後,這位哲人被誤解了兩(liang) 千年,可能,我是說可能,也導致了中華文化傳(chuan) 統中,數學、科技等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自己也常常自問,盡管浸淫中文幾十年,為(wei) 何對傳(chuan) 統文化基本是有偏見甚至於(yu) 無知。當然這麽(me) 說,不是否認自己在許多方麵依然是無知的,更沒有把握認為(wei) ,將自己的見解與(yu) 讀者分享有很大意義(yi) ,也許新一代年輕人洞若觀火,穎悟力強,所能接觸的信息資源遠非我們(men) 年輕時可比,根本就沒有類似的偏見。

 

不過有沒有偏見先擱一邊,諸子之間雖然吵得不可開交,劍拔弩張,但在我們(men) 後人看來倒是不亦樂(le) 乎。那也是一個(ge) 激動人心的年代,在激烈的論辯、駁詰、非難、譏刺中,居然出現了奇跡和轉機:有了思想的升華,有了智慧的景觀,有了雄辯的言辭,有了精神領域在各個(ge) 方向上的拓展。這是中國曆史上千載難逢的機遇期,在這樣一個(ge) 可以自由表達和相互挑戰的氛圍中,中國文化迎來了自己第一個(ge) 燦爛繁榮的時期。

 

 

 

在書(shu) 稿殺青之際,首先要感謝學界老友和同仁李春青、李山、張檸、周誌強等的支持、幫助和鼓勵。特別是李春青和李山兩(liang) 位教授分別對一些篇章提了寶貴意見,並糾正了某些知識上的錯謬。周誌強教授則熱情鼓動我將諸子懟諸子的討論進行到底。

 

這裏還要感謝《文史知識》和《中國圖書(shu) 評論》編輯部的大力支持。穀笑鵬和郎靜兩(liang) 位編輯的細致和認真,使得文章大致能體(ti) 麵發表。郎靜還成就了“諸子論諸子”欄目的延續。

 

這裏特別要提及唐穎同學,她先是在同濟大學,而後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圖書(shu) 館,以她的圖書(shu) 卡總共幫我借閱了上百本參考書(shu) 籍。正是唐穎同學付出的熱情和勞動,幫我跨越了語言障礙,走近了先秦諸子。對此我表示由衷的謝意。另外,現代出版業(ye) 加網絡,簡化了我在汗牛充棟的書(shu) 籍中大量的翻檢工作和體(ti) 力消耗。

 

當然,最後要感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湯文輝總編輯和責任編輯張潔、吳楠楠,沒有他們(men) 的辛勞和付出,就沒有這本著述的麵世。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