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偉忠】請為正裝正名!

欄目:國服暨當代中國公禮服、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25-03-21 23:19:53
標簽:

請為(wei) 正裝正名!

作者:梅庶臣

來源:“善喻堂”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二月廿一日戊子

          耶穌2025年3月20日

 

按:先聖有言,“惡紫之奪朱也”,文化是非關(guan) 乎世道人心,所謂正裝者,決(jue) 定著一個(ge) 人麵對公眾(zhong) 的正式形象,能不慎乎?尤其對衣冠繁榮的華夏文明而言,禮儀(yi) 服飾更是治理天下之大事。在舉(ju) 國上下大談“文化自信”“中國式現代化”的今天,隻認西服為(wei) “正裝”的觀念仍然大行其道,若聽任“唯西為(wei) 正”不正之風滋長,是置我中國無數先賢先烈於(yu) 何地?置民族複興(xing) 事業(ye) 於(yu) 何地?置二十年來漢服運動於(yu) 何地?月前,筆者因堅持漢服反對西服為(wei) 正裝拒絕參會(hui) ,為(wei) 宣明立場,特此公開《情況說明》,呼籲正視“正裝”問題,尊重民族傳(chuan) 統。文化興(xing) 衰,匹夫有責,敢為(wei) 正裝正名!

 

關(guan) 於(yu) 會(hui) 議退席的情況說明

 

致廣東(dong) 省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

 

本人梅偉(wei) 忠,原計劃於(yu) 2025年2月20日—22日參加第九次代表大會(hui) ,但因對活動著裝要求的意見分歧,最終遺憾選擇退席。現就相關(guan) 情況說明如下:

 

一、事件經過

 

本人於(yu) 2025年2月18日收到會(hui) 議要求,明確需以“正裝”參會(hui) ,並注明“男士著深色西裝、備好領帶”。本人隨即與(yu) 廣東(dong) 省社科聯工作人員溝通,提出以漢服作為(wei) 正裝參會(hui) 的意願,並說明所備漢服為(wei) 深色。遺憾的是,經過多次溝通,貴方堅持要求必須穿著西服,並以非少數民族不能穿著民族服飾予以回應。鑒於(yu) 雙方未能達成共識,本人最終選擇主動退出會(hui) 議以示原則立場。

 

二、立場說明

 

1. 文化立場

 

漢服是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服飾的代表,近年來在國家倡導文化複興(xing) 的背景下,其作為(wei) 正式場合著裝的文化價(jia) 值與(yu) 社會(hui) 認同度顯著提升,如彭麗(li) 媛女士在中非合作論壇等外交場合穿著交領右衽服飾、中國代表團成員高翔在COP15會(hui) 議穿明製漢服等,說明傳(chuan) 統服飾已被國家層麵認可為(wei) 正式場合的文化符號。本人認為(wei) 傳(chuan) 統服飾應與(yu) 西服享有同等正式地位。

 

2. 民族平等

 

根據《憲法》第四條“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xi) 慣的自由。”若貴方認為(wei) “隻有少數民族可穿民族服飾”,則構成對漢族傳(chuan) 統文化表達的限製,忽視了漢服作為(wei) 主體(ti) 民族傳(chuan) 統服飾的合法性。

 

3. 著裝合理性

 

本人所備漢服形製嚴(yan) 謹、顏色深沉、無任何彩色花飾,符合會(hui) 議場合的禮儀(yi) 需求,與(yu) 會(hui) 議“正裝”的核心訴求並無衝(chong) 突。

 

三、退席原因

 

盡管本人充分理解主辦方對活動統一性的考量,但堅持認為(wei) 文化符號的選擇關(guan) 乎身份認同與(yu) 文化尊嚴(yan) 。為(wei) 避免因著裝爭(zheng) 議影響活動秩序,同時維護自身文化立場,經慎重考慮後決(jue) 定退席。此次退席並非對會(hui) 議內(nei) 容或主辦方的不尊重,而是基於(yu) 守護文化自覺的主動選擇。

 

四、後續建議

 

倡導社會(hui) 各界在正式場合中探索多元文化共存的可能,參考《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政策精神,增加對傳(chuan) 統服飾的包容性。

 

特此說明。

 

說明人:梅偉(wei) 忠

2025年2月21日

 

 

重要會(hui) 議場合的漢服出席案例

 

1. 彭麗(li) 媛女士在國際場合的交領右衽服飾

 

2024年9月,彭麗(li) 媛女士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hui) 上身著交領右衽的時裝亮相,其服飾融合了傳(chuan) 統漢服元素(如交領、右衽、深衣形製),展現了典雅莊重的東(dong) 方氣質。同年5月,她在巴黎與(yu) 法國總統夫人共同出席活動時也選擇了類似風格的服飾。這類設計以“上下通裁、披體(ti) 深邃”為(wei) 特點,呼應秦漢深衣禮製,體(ti) 現了傳(chuan) 統服飾的含蓄與(yu) 隆重。

 

2. 中國談判代表高翔的明製漢服

 

在202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COP15)第二階段會(hui) 議上,中國代表團談判代表高翔身著明製漢服參與(yu) 國際談判。他表示,漢服既能展示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又能拉近與(yu) 各國代表的親(qin) 近感,且國際場合中其他國家的代表也常穿民族傳(chuan) 統服飾,此舉(ju) 反響積極。

 

3.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的漢服倡議

 

2018年,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香港第七屆國際華服節上身著漢服致辭,強調“正裝不一定是西裝領帶”,鼓勵在重大場合和節日慶典中推廣漢服,並指出民族服飾是國際交流中重要的文化符號。

 

關(guan) 於(yu) 傳(chuan) 統服飾的政策支持背景

 

1. 《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yu) 2021年聯合印發該文件,明確提出“到2025年,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體(ti) 係基本形成”,文件強調通過教育、公共活動等途徑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鼓勵傳(chuan) 統服飾在節慶、儀(yi) 式等場景中的應用。

 

2. 兩(liang) 會(hui) 提案

 

2017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行為(wei) 法學會(hui) 法治中國詩書(shu) 畫院院長汪國新遞交提案《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動“中華國服正裝”的建議》,他認為(wei) “西裝”不代表中國民族服裝,國服同國旗、國微、國歌一樣,是展示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標誌與(yu) 符號。

 

2021年,全國人大代表成新湘提議設立“國家漢服日”,建議將農(nong) 曆三月初三(黃帝誕辰)定為(wei) 漢服日,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2024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都海江,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wan) 平不約而同交了一份“中華節慶禮儀(yi) 服裝服飾計劃”提案。認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自發形成的“漢服”熱,是對傳(chuan) 統服飾的熱愛,也是對能夠代表中華民族的中華節慶禮儀(yi) 服飾迫切需求的體(ti) 現。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