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亮】江西書院文化 ——千年文脈的精神傳承

欄目:廟堂道場
發布時間:2025-03-20 21:55:56
標簽:

江西書(shu) 院文化

——千年文脈的精神傳(chuan) 承

作者:楊光亮(江西省委宣傳(chuan) 部)

來源:“書(shu) 院研究”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二月十九日丙戌

          耶穌2025 年3月18日

 

九州文樞,書(shu) 院為(wei) 鑰;千年文脈,鍾靈毓秀。江西,素有“文章節義(yi) 之邦”之美譽,書(shu) 院文化在這裏生根發芽,綿延千年。從(cong) 白鹿洞書(shu) 院的“學達性天”到鵝湖書(shu) 院的“千古一辯”,江西書(shu) 院不僅(jin) 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載體(ti) ,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高地。它們(men) 見證了江西文脈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也塑造了江西人“崇文尚學”的精神品格。今天,我們(men) 重新審視江西書(shu) 院文化,不僅(jin) 是為(wei) 了追溯曆史,更是為(wei) 了從(cong) 中汲取智慧,為(wei) 文化強省建設提供啟示。

 

書(shu) 院之盛:江西書(shu) 院的曆史輝煌

 

江西書(shu) 院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鼎盛於(yu) 宋明兩(liang) 代。據統計,江西曆史上共有書(shu) 院近2000所,居全國之首。其中,白鹿洞書(shu) 院、鵝湖書(shu) 院、豫章書(shu) 院、白鷺洲書(shu) 院並稱為(wei) 江西四大書(shu) 院,享譽全國。

 

白鹿洞書(shu) 院位於(yu) 廬山五老峰下,始建於(yu) 唐代,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所完備的書(shu) 院。朱熹曾在此講學,並製定了《白鹿洞書(shu) 院揭示》,成為(wei) 中國書(shu) 院教育的綱領性文件。鵝湖書(shu) 院因“鵝湖之會(hui) ”而聞名,朱熹與(yu) 陸九淵在此展開了一場關(guan) 於(yu) “理學”與(yu) “心學”的千古之辯,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篇章。

 

江西書(shu) 院的興(xing) 盛,與(yu) 江西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傳(chuan) 統密不可分。江西地處江南,水陸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為(wei) 書(shu) 院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江西自古文風鼎盛,湧現出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等一大批文化名家,為(wei) 書(shu) 院的繁榮提供了人才支撐。

 

書(shu) 院的興(xing) 盛也推動了江西文化的繁榮。宋代江西進士人數居全國之首,明代江西更是出現了“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盛況。可以說,江西書(shu) 院是江西文化輝煌的重要見證。

 

 

 

位於(yu) 江西廬山市的白鹿洞書(shu) 院

 

書(shu) 院之魂:江西書(shu) 院的文化精神

 

書(shu) 院不僅(jin) 是教育的場所,更是文化的精神高地。它們(men) 承載著“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的文化使命,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品格。

 

“崇文尚學”的精神。書(shu) 院以傳(chuan) 播儒家經典、培養(yang) 人才為(wei) 己任,強調“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白鹿洞書(shu) 院的《揭示》明確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xi) 方法,體(ti) 現了治學的嚴(yan) 謹態度。

 

“兼容並蓄”的胸懷。書(shu) 院不僅(jin) 傳(chuan) 承儒家經典,還吸納佛道思想,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鵝湖之會(hui) 上,朱熹與(yu) 陸九淵雖然觀點不同,但彼此尊重,展現了學術爭(zheng) 鳴的開放態度。

 

“經世致用”的追求。書(shu) 院注重培養(yang) 實用人才,強調學問要服務於(yu) 社會(hui) 。王安石、文天祥等江西名臣,都是在書(shu) 院教育中成長起來的,他們(men) 以天下為(wei) 己任,踐行了書(shu) 院的精神追求。

 

這些精神品格不僅(jin) 塑造了江西人的文化性格,也為(wei) 中華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滋養(yang) 。

 

 

 

位於(yu) 江西鉛山縣的鵝湖書(shu) 院

 

書(shu) 院之新:賡續千年文脈

 

守護文脈根基。江西書(shu) 院建築風格獨特,選址講究,大多依山傍水,與(yu) 自然融為(wei) 一體(ti) 。這些建築不僅(jin) 是學子們(men) 求學問道的場所,更是傳(chuan) 統文化的物質載體(ti) 。要加大對書(shu) 院建築的保護力度,製定科學的保護規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修繕和維護,堅決(jue) 守住其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時,加強對書(shu) 院周邊環境的整治和保護,讓書(shu) 院與(yu) 自然環境相得益彰,重現昔日風采。書(shu) 院中保存的大量文獻典籍、碑刻楹聯等文化遺產(chan) ,記錄了書(shu) 院的發展曆程、學術成果以及曆代學者的思想智慧。要組織專(zhuan) 業(ye) 力量對這些文化遺產(chan) 進行係統整理、研究和數字化保存,建立完善的數據庫,方便後人查閱和研究。加強對書(shu) 院文化研究人才的培養(yang) ,在高校和科研機構中設置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和研究方向,培養(yang) 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專(zhuan) 業(ye) 知識的研究人才。

 

傳(chuan) 承教育理念。古代書(shu) 院注重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xi) 和品德修養(yang) 。可以借鑒這些教育理念,創新現代教育模式。依托書(shu) 院舉(ju) 辦各類論壇、學術研討會(hui) 、文化講座等活動,邀請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參與(yu) ,搭建學術交流平台,促進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傳(chuan) 承和弘揚書(shu) 院的學術精神。同時,在學校教育中,引入書(shu) 院文化元素,開發校本課程,如開設國學經典誦讀、書(shu) 法、繪畫、禮儀(yi) 等課程,讓學生在學習(xi) 中感受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組織學生到書(shu) 院開展各類研學活動,親(qin) 身體(ti) 驗書(shu) 院的學習(xi) 氛圍和文化內(nei) 涵,增強學生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推動文旅融合。江西擁有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將書(shu) 院文化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有機結合,是傳(chuan) 承和弘揚書(shu) 院文化的有效途徑。開發以書(shu) 院為(wei) 主題的文化旅遊線路,將書(shu) 院與(yu) 周邊的自然景觀、曆史遺跡等串聯起來,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遊產(chan) 品。例如,以白鹿洞書(shu) 院為(wei) 核心,結合廬山的自然風光,推出“廬山書(shu) 院文化之旅”,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領略書(shu) 院文化的魅力。舉(ju) 辦豐(feng) 富多彩的書(shu) 院文化活動,如書(shu) 院文化節、詩詞大會(hui) 、書(shu) 畫展覽等,吸引遊客參與(yu) ,提升書(shu) 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書(shu) 院文化為(wei) 主題,設計開發節氣日曆、陶瓷杯盤、筆記本、鋼筆、印章等文創產(chan) 品,融入“狀元及第”“金榜題名”等吉祥寓意。同時,利用現代媒體(ti) 平台,如電視、網絡、社交媒體(ti) 等,廣泛宣傳(chuan) 書(shu) 院文化,製作高質量的紀錄片、短視頻等,讓更多的人了解江西古代書(shu) 院的曆史和文化價(jia) 值。

 

讓書(shu) 院從(cong) 靜態的文化地標,轉變為(wei) 動態的精神家園;從(cong) 精英的學術殿堂,走向大眾(zhong) 的生活空間;從(cong) 曆史的記憶符號,變成未來的文化引擎。這不僅(jin) 是江西書(shu) 院的重生,更是新時代贛鄱文化的複興(xing) 。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