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從先秦出發,抵達現實與未來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5-03-14 21:30:42
標簽:

從(cong) 先秦出發,抵達現實與(yu) 未來

作者:劉佳

來源:《中華讀書(shu) 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二月初六日癸酉

         耶穌2025年3月5日

 

 

 

《諸子的智慧——中國文化元典中的100個(ge) 關(guan) 鍵詞》,王永著,大象出版社2024年7月,59.00元

 

王永教授一直注重挖掘先秦諸子智慧的現代意義(yi) ,先前出版的《諸子今讀》便在解讀諸子過程中努力將其思想與(yu) 當時的社會(hui) 難題關(guan) 聯起來,而本書(shu) 《諸子的智慧——中國文化元典中的100個(ge) 關(guan) 鍵詞》則采用選取“關(guan) 鍵詞”的新形式,繼續引導我們(men) 從(cong) 先秦諸子的智慧中出發,思考當下與(yu) 未來的自我與(yu) 世界。

 

先秦諸子元典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是專(zhuan) 業(ye) 學者挖掘探索的重要知識領域,相關(guan) 研究也是碩果累累,但其與(yu) 普通讀者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讀者們(men) 或因其體(ti) 量之大而深感壓力,或因古今語言之別、其內(nei) 涵之深而難懂其意。王永教授則在本書(shu) 中為(wei) 今人走入先賢的哲學世界提供了一條新鮮的路徑,以悠遊於(yu) 學術與(yu) 通俗的思維視野,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先秦諸子人物及作品,以“關(guan) 鍵詞”的形式串聯起紛繁的元典內(nei) 容,並以輕鬆化、故事化的闡釋敘述為(wei) 先秦的諸多議題賦予了與(yu) 時俱進的現實意義(yi) 。

 

先秦諸子構建的知識海洋浩瀚無垠,讀者進入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書(shu) 中的一個(ge) 個(ge) “關(guan) 鍵詞”則如作者所言,像一把把帶我們(men) 打開先賢思想大門的鑰匙,能幫助我們(men) 直接抵達想要了解的目的地,也能全麵掌握整個(ge) 先秦思想的整體(ti) 麵貌。這些鑰匙的先後排列也都蘊含著作者本人的深入思考,比如在“孔子”的章節部分,因為(wei) “仁”在《論語》中出現次數最多,在孔子的思想體(ti) 係中處於(yu) 核心地位,所以將其放於(yu) 第一個(ge) 關(guan) 鍵詞的位置上;“禮”可看作是“仁”的外化體(ti) 現,被放於(yu) 第二個(ge) 關(guan) 鍵詞的位置上;“孝”作為(wei) “禮”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根植於(yu) 內(nei) 心的“仁”,所以被放於(yu) 第三個(ge) 關(guan) 鍵詞的位置上;而“勇”需在“仁”“禮”“義(yi) ”等其他概念的統攝下使用,所以被放於(yu) 它們(men) 之後。這樣有助於(yu) 我們(men) 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循序漸進、層次分明地了解先秦諸子思想的內(nei) 容。

 

深入到具體(ti) 的篇章內(nei) 容,作者的論述結構較為(wei) 穩定,秉持知人論世的理念先對先秦諸子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ge) 人經曆進行整體(ti) 介紹,再對關(guan) 鍵詞進行“形”和“義(yi) ”的闡釋,然後回歸到元典本身,通過對翔實資料的梳理,沉潛式挖掘和體(ti) 悟先賢思想的內(nei) 容。作者的語言在保持專(zhuan) 業(ye) 水準的基礎上,力求通俗易懂,讓普通讀者也能順暢地理解閱讀。作者在論述過程中經常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努力將抽象的理論問題形象化、具體(ti) 化。比如作者在闡釋老子思想時,便把“德”比作提純的糖粉,把“道”比作可以化掉糖粉的清水,而把“自然”比作寡淡到無法察覺卻可以中和一切雜味的甜味。作者還會(hui) 以朋友的姿態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日常感想,增加了文章的情感層次,拉近了與(yu) 讀者之間的距離。

 

先秦各學派既各自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又彼此交織,共繪思想的璀璨星空。作者在本書(shu) 中也十分注重學派之間的對比和聯係,在橫向維度上揭示他們(men) 之間的思想差異,並挖掘他們(men) 內(nei) 在的共同追求。對於(yu) 選拔人才,“儒、墨、法三家都講究‘尚賢’,但儒家側(ce) 重道德,法家注重能力,墨家注重德行素養(yang) 與(yu) 身體(ti) 力行的實踐能力”;對於(yu) “法”,“道家講究自然法則,儒家講究情感法則,墨家講究公義(yi) 法則,法家講究欲望法則”。而儒家的“仁”與(yu) 道家的“至仁”,儒家的“仁愛”到墨家的“兼愛”也都存在著內(nei) 涵延伸發展的關(guan) 係。這種貫穿全書(shu) 的聯係與(yu) 對比會(hui) 讓我們(men) 在書(shu) 頁的不斷翻折中來回體(ti) 味各個(ge) 學派的同與(yu) 不同,逐漸拉扯出對整個(ge) 時代的整體(ti) 觀照。

 

在縱向維度上,作者以先秦諸子智慧為(wei) 舟,洞察曆史長河中的得失成敗之理。項羽之敗,是“忍”與(yu) “道”的缺失,映照出權力遊戲中的微妙平衡;屈原,其忠君愛國的光輝雖不可磨滅,卻也因行事過於(yu) 剛直,未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終立孤立無援之絕境。而中晚唐宰相李德裕等人的悲劇,則警示世人貪欲之害,知足常樂(le) 方為(wei) 長久之計。蘇軾則以儒道並蓄的君子風範,悠然於(yu) 世間,成為(wei) 智慧與(yu) 灑脫並重的典範。

 

先秦諸子的智慧,不僅(jin) 滋潤了曆史的土壤,更跨越時空的界限,綿延至今天,與(yu) 當下的脈搏共鳴,並向著未來奔騰不息。追溯往昔的光芒,終是為(wei) 了鑄就現在與(yu) 未來的明燈,正如作者所說“我們(men) 要將諸子的智慧融入我們(men) 的生活中,讓它們(men) 成為(wei) 我們(men) 前行的力量。我們(men) 要用諸子的智慧去解決(jue) 現代社會(hui) 的問題,讓它們(men) 在新的時代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作者在本書(shu) 中也是這麽(me) 做的,麵對現代社會(hui) 的種種挑戰和個(ge) 人的成長困惑,他一直在借用先諸子的智慧去剖析、去解答、去創新。

 

作者探討先秦諸子智慧對打造“節約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社會(hui) ”的啟示,對現代禮製建設和法製建設等的推動;建議大家警惕信息化時代的信息轟炸,可以借老莊之道複歸“混沌”,借列子“尊虛靜”對抗“健忘症”,避免陷入“好知不好學”的浮躁狀態;同大家交流自己對“亂(luan) 世出英雄”等傳(chuan) 統理念的新理解,以及當下“佛係文化”“道德綁架”“中年危機”等流行現象的看法;提供了從(cong) 楊朱的“貴我”,到荀子的“性惡”,到韓非的“自利”,再回到莊子的“逍遙”以及從(cong) “孟子”的“性惡”,到孔子的“仁愛”,再到墨子的“兼愛”這樣兩(liang) 條有關(guan) 人生修行、鑄就理想的路徑。

 

作者通過剖析先秦諸子智慧為(wei) 我們(men) 提供認識世界、解決(jue) 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但並未強迫我們(men) 嚴(yan) 格描摹他人的人生劇情,而是鼓勵我們(men) 學會(hui) 創作獨屬於(yu) 自己的人生畫卷。

 

或許你可以從(cong) 沒有靈魂的“被說服者”變為(wei) 主動出擊的“說服者”?或許“示弱”比“硬剛”更能讓你獲得強大的神秘力量?或許你可以通過撕掉身上的“標簽”解除他人的“道德綁架”?或許你可以成為(wei) 一個(ge) 名利雙收的“佛係青年”?或許“亂(luan) 世出英雄”並不能成為(wei) 你無法成才的理由?或許你和老板同時在吸收先賢智慧互相管理對方?

 

而無論我們(men) 選擇何種人生道路,先秦諸子的智慧都能為(wei) 我們(men) 提供前行的光亮,他們(men) 存在本身便是一曲壯麗(li) 的讚歌。屹立於(yu) 時代的風暴之巔,他們(men) 大多為(wei) 彼時世俗眼中的“失敗者”,但他們(men) 未曾停下腳步,仍以不屈不撓之誌,在追求真理與(yu) 變革社會(hui) 的征途上疾馳,展現出超越時代的勇氣與(yu) 堅持。反觀今朝,你我或許正置身於(yu) 生活的迷宮之中,麵對“長衫難脫”的束縛,或是深陷內(nei) 卷的漩渦而感力不從(cong) 心,乃至在找尋人生意義(yi) 的荒漠裏徘徊不定。然而,這些先賢的身影,卻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穿越千年的風塵,依舊熠熠生輝,給予我們(men) 無盡的鼓舞與(yu) 力量。

 

而當我們(men) 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民族和世界時,先秦諸子的智慧依舊散發著光芒,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途中成為(wei) 推動我們(men) 前進的強大動力,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為(wei) 解決(jue) 全球性問題提供獨特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身處新時代的我們(men) ,肩負著續寫(xie) 輝煌篇章的曆史使命,我們(men) 應繼續深入挖掘和傳(chuan) 承以先秦諸子智慧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將其與(yu) 當代社會(hui) 實際結合,努力為(wei) 推動社會(hui) 發展和人類進步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閱讀此書(shu) ,似與(yu) 作者圍爐品茶,共享一場開放式的跨越時空的對話,談論的內(nei) 容充滿著被你、被我、被他繼續理解和書(shu) 寫(xie) 的包容性和可能性,正如作者本人所言“在這個(ge) 多元化的社會(hui) 中,我們(men) 要學會(hui) 尊重每一個(ge) 人的觀點,讓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這些對話可能有些無法立刻聽見心靈響應的回音,但對話將在今後一次又一次的經曆和體(ti) 悟中延續,也許在以後某個(ge) 時刻,就會(hui) 讓你產(chan) 生“子彈正中眉心”的衝(chong) 擊感。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