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與(yu) 毛澤東(dong) 思想
作者:弭君錚、劉洪瑋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二月十四日辛巳
耶穌2025年3月13日
翻開浩如煙海的中國著述,明末清初哲學興(xing) 起集大成者,特別是對後世之中國影響最為(wei) 深遠之人,非湘中大儒王船山莫屬。尤其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以湘鄉(xiang) 人為(wei) 首的曾國藩等湖南倡學王船山哲學,弘揚王船山精神,進而影響到整個(ge) 湖南的學派,走出了如毛澤東(dong) 、劉少奇、宋教仁、黃興(xing) 等在近現代史上熠熠生輝影響整個(ge) 中華民族發展的偉(wei) 大人物,可以說“一部中國近代史,半部湖南人”,之所以湖南人在近現代史上發揮如此之作用,與(yu) 他們(men) 推行王船山思想不無直接關(guan) 係,深入研究了解之後,發現王船山思想最主要的核心影響就是其經世致用之學,其思想與(yu) 毛澤東(dong) 思想中的實事求是高度契合,相互映照,成為(wei) 哲學思想的“哥德巴赫猜想”。因此,筆者調閱大量資料對王船山思想與(yu) 毛澤東(dong) 思想的形成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的背景
隨著商品農(nong) 業(ye) 的發展和農(nong) 業(ye) 的集約化經營,明代地主和佃戶的關(guan) 係呈現出錯綜複雜的特征,農(nong) 村的雇傭(yong) 勞動現象逐漸普遍,從(cong) 而引發人身依附關(guan) 係的鬆弛。與(yu) 此同時,隨著商業(ye) 資本的發展,商人足跡遍及市鎮、鄉(xiang) 村,影響無所不及,進一步控製了家庭手工業(ye) 和工廠手工業(ye) 的生產(chan) ,使之對商人的依賴性增強。明代中後期,在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江南地區的某些手工業(ye) 部門中出現了資本主義(yi) 萌芽。其中以江南絲(si) 織業(ye) 和棉紡織業(ye) 最為(wei) 明顯。到了明後期,鬆江地區的棉布再加工的暑襪業(ye) 中,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關(guan) 係表現得更為(wei) 明顯和成熟。而西方傳(chuan) 教士東(dong) 來,根據中國特點把西方自然科學知識的介紹作為(wei) 傳(chuan) 教的手段,客觀上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自然科學的進步。明代吏治漸趨腐敗,朝臣門戶分立,水火不容,互相傾(qing) 軋。明朝滅亡,社會(hui) 動蕩,滿族貴族勢力入主中原,建立清朝,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一批具有樸素唯物主義(yi) 和民主啟蒙色彩的思想家,他們(men) 開始對生產(chan) 力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進行思考和探索,對原來理學思想和不切實際的空談空論開始批判,他們(men) 把目光更加聚焦在學以致用,用以救世,於(yu) 是,經世致用思潮興(xing) 起,王船山便是傑出代表。
二、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的形成
王船山武裝抗清失敗後,隱匿於(yu) 湘西山區,晚年隱居於(yu) 衡陽的石船山,著書(shu) 立說,深刻反思明朝滅亡的教訓,融合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繼承宋代張載的唯物主義(yi) 思想,特別是對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的批判總結,形成了“經世致用”思想,主要體(ti) 現在探求本源,學以致用,注重實踐,經邦濟世,用以拯救日益傾(qing) 覆和危亡的華夏民族。
王船山的知行觀既不同於(yu) 程朱理學的“知先行後”,也不同於(yu) 陸王心學的“知行合一”,認為(wei) “行”在知行關(guan) 係中占據主導地位。“宋諸先儒欲折陸、楊‘知行合一,知不先,行不後’之說,而曰‘知先行後’,立一劃然之次序,以困學者於(yu) 知見之中,且將蕩然以失據,則已異於(yu) 聖人之道矣。”“朱門後學之失,與(yu) 陸、楊之徒異尚而同歸。”“皆先知後行,劃然離行以為(wei) 知者也,而為(wei) 之辭曰,‘知行合一’,吾滋懼矣:懼夫沈溺於(yu) 行墨者之徒為(wei) 異學哂也,尤懼夫浮遊於(yu) 惝怳者之偕異學以迷也。‘行之惟艱’,先難者尚知所先哉!”(《尚書(shu) 引義(yi) •卷三•說命中二》)
王船山不僅(jin) 在知行觀方麵批判程朱陸王,而且在全麵學習(xi) 北宋五子在內(nei) 的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的基礎上批判程朱陸王,最終目的還是“希張橫渠之正學”,張橫渠就是張載,張橫渠之正學就是氣本論,以唯物觀來經世致用,批判唯心主義(yi) ,特別是陸九淵、王陽明及其追隨者。“宋自周子出,而始發明聖道之所由,一出於(yu) 太極陰陽人道生化之終始,二程子引而伸之,而實之以靜一誠敬之功,然遊、謝之徒,且歧出以趨於(yu) 浮屠之蹊徑。故朱子以格物窮理為(wei) 始教,而檠括學者於(yu) 顯道之中;乃其一再傳(chuan) 而後,流為(wei) 雙峰、勿軒諸儒,逐跡躡影,沈溺於(yu) 訓詁。故白沙起而厭棄之,然而遂啟姚江王氏陽儒陰釋誣聖之邪說;其究也,為(wei) 刑戮之民、為(wei) 閹賊之黨(dang) 皆爭(zheng) 附焉,而以充其無善無惡、圓融理事之狂妄,流害以相激而相成,則中道不立、矯枉過正有以啟之也。”“淺則據離明所得施為(wei) 有,不得施為(wei) 無,徇目而心不通;妄則誣有為(wei) 無,莊、列、淮南之流以之;而近世以無善無惡為(wei) 良知者,亦惟其淺而成乎妄也。”“是以不百年而陸子靜之異說興(xing) ,又二百年而王伯安之邪說熺,陸子靜、王伯安之蕞然者,亦惡能傲君子以所獨知,而為(wei) 浮屠作率獸(shou) 食人之倀(chang) 乎!”(《張子正蒙注》)
“是程子之竟言‘天一理也’,且令學者不審而成陵節之病,自不如張子之義(yi) 精矣。”(《讀四書(shu) 大全說》)
王船山批判王陽明的良知學說,“近世王氏良知之說正若此,一以浮屠言語道斷、心行路絕、迥脫根塵、不立知見為(wei) 宗。陸子靜出而宋亡,其流禍一也。”(《張子正蒙注》)
“如近世王氏‘良知’之說,導邪淫,墮名義(yi) ,舉(ju) 世狂和之而莫之能止。”(《禮記章句·卷十二·內(nei) 則》)
“然玩其旨趣,一皆格物致知之實功,為(wei) 《大學》始教之切務,則抑未可以為(wei) 末而忽之也。此之不講,乃有淩躐鹵莽以談性命而詭於(yu) 佛老者,為(wei) 正學之大蠹,固君子所深懼也已。”(《禮記章句·卷十八·學記》)
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的形成,源於(yu) 深刻認識到虛無的理論和思想不能適應時事,不能拯救華夏民族,於(yu) 是,在批判程朱陸王等唯心主義(yi) 的同時,大力推崇張載的唯物主義(yi) ,把做學問與(yu) 時事和實踐相結合,學的目的是用,用的目的是興(xing) 時興(xing) 世,是為(wei) 中華民族崛起而服務。正如夏舒洋在《論嵇文甫對船山學的開創性研究》中說:“船山學既是對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的批判總結,又從(cong) 多方麵啟發了中國主流思潮的推陳出新。王船山一生的社會(hui) 經曆和學術耕耘,使之成為(wei) ‘六經責我開生麵’的思想巨人。”
三、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的傳(chuan) 播
清朝建立之後,大興(xing) 文字獄,對王船山著作進行了嚴(yan) 厲禁止,使這一百年巨匠之著作在山洞中沉睡。鴉片戰爭(zheng) 前後,由於(yu) 思想的逐步解禁,王船山子孫開始著手整理和刊刻王船山著作。1839年,王船山七世孫王世全刊刻《船山遺書(shu) 》一百五十卷,1840年開雕,1842年竣工。1854年,太平軍(jun) 進犯湘潭,底板被大火燒毀。1863年,曾國藩派歐陽兆熊編刊《船山遺書(shu) 》。1864年,開設安慶書(shu) 局,刊刻《船山遺書(shu) 》,歐陽兆熊、張文虎、劉毓崧等主持。同年,曾國荃攻克金陵,安慶書(shu) 局遷至南京,即金陵書(shu) 局。1865年,《船山遺書(shu) 》刊刻完成,一共三百二十二卷。曾國藩在繁忙的軍(jun) 務之時,平定太平天國之際,來不及仔細閱讀全編,親(qin) 自校閱《禮記章句》《張子正蒙注》《讀通鑒論》《宋論》以及《四書(shu) 》《易》《詩》《春秋》諸經《稗疏》《考異》,共計一百一十七卷,訂正錯誤一百七十多處。
曾氏兄弟之所以刊印《船山遺書(shu) 》,正是他們(men) 的思想受益於(yu) 王船山思想。尤其是魏源《海國圖誌》刊印後,他們(men) 認識到經世致用的重要性,學習(xi) 洋務,興(xing) 辦洋務,師夷長技以製夷,就是“經世致用”思想。曾國藩高度讚揚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船山先生注《正蒙》數萬(wan) 言,注《禮記》數十萬(wan) 言,幽以究民物之同原,顯以綱維萬(wan) 事,弭世亂(luan) 於(yu) 未形。其於(yu) 古昔明體(ti) 達用,盈科後進之旨,往往近之。”(曾國藩《船山遺書(shu) 序》)
“先生皆已發之於(yu) 前,與(yu) 後賢若合符契。雖其著述太繁,醇駁互見,然固可謂博文約禮、命世獨立之君子已。”(曾國藩《船山遺書(shu) 序》)
躬行實踐,經世致用,主要體(ti) 現在“仁禮”上,王船山《張子正蒙注》《禮記章句》發揚了以孔孟“仁禮”為(wei) 核心的“經世致用”思想。曾國藩去世後,曾國荃把《船山遺書(shu) 》的板片運回長沙。由此,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以湖湘為(wei) 中心,由湘軍(jun) 體(ti) 係向全國輻射。正是因為(wei) 一批批踐行者,身體(ti) 力行踐行船山思想,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才能得以廣泛傳(chuan) 播,深刻影響著近代湖南文化精神的塑造。魏源、羅澤南、陶澍、劉長佑、劉坤一、江忠源、李瀚章、楊嶽斌、左宗棠、劉錦棠、李續賓、李續宜、劉蓉、胡林翼、郭嵩燾,一批批踐行和傳(chuan) 播船山思想的誌士仁人,遍布中華大地。
在這種思潮影響下,中國近現代史走出了宋教仁、黃興(xing) 、譚嗣同、毛澤東(dong) 、劉少奇等一大批具有湖湘文化底蘊的革命人物。他們(men) 從(cong) 實際出發,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進行各種救時救世的探索。一時湖南人成為(wei) 中國近現代史影響最大最深遠的群體(ti) ,不僅(jin) 影響了中國,進而影響世界。
四、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
由於(yu) 王船山思想影響到曾國藩及湘軍(jun) 體(ti) 係,曾國藩去世二十年後,中國出了最偉(wei) 大的人物毛澤東(dong) ,他是湖南韶山人,也受這種文化所影響,他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shu) 時說“愚於(yu) 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毛澤東(dong) 早期文稿》)而曾文正就是曾國藩,就是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的代表。毛澤東(dong) 從(cong) 曾國藩的著述中汲取“實”的影響,凡事講求實際,務求實效的思想就是從(cong) 這時開始形成的。
毛澤東(dong) 又認為(wei) 曾國藩是“辦事而兼傳(chuan) 教之人”,他說:“有辦事之人,有傳(chuan) 教之人。前如諸葛武侯範希文,後如孔孟朱陸王陽明等是也。宋韓範並稱,清曾左並稱。然韓左辦事之人也,範曾辦事而兼傳(chuan) 教之人也。”(《毛澤東(dong) 早期文稿》)辦事就是建功立業(ye) ,澤被於(yu) 蒼生。辦事就是“實”,就是實踐,就是“實事求是”。
曾國藩在《書(shu) 學案小識後》中講到:“近世乾嘉之間,諸儒務為(wei) 浩博。惠定宇、戴東(dong) 原之流,鉤研詁訓,本河間獻王實事求是之旨,薄宋賢為(wei) 空疏。夫所謂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實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稱即物窮理者乎?”曾國藩進一步指出“實事求是”,與(yu) 朱子“即物窮理”,並對它們(men) 進行了關(guan) 聯和對比,由此完成了全新的闡釋。
麵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經世致用蔚然成風,實事求是開始盛行,清朝同治中興(xing) 的名臣良將,洋務運動的先驅首腦,維新立憲的骨幹力量,以及民國之黃興(xing) 、宋教仁等紛紛走向救國救亡之路。孔祥麟說:“鹹同之際,中興(xing) 將帥半湘省儒生,其得力於(yu) 夫之之《遺書(shu) 》者皆多。”是為(wei) 明證。
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不僅(jin) 影響了王氏後裔為(wei) 人處世,促進家族穩定延續,並且推動中國文化由理學向實學轉變,影響後世學者,摒棄空虛,講求實際,近現代湖南人開始在曆史舞台上大放異彩。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袖毛澤東(dong) 、劉少奇、彭德懷等,都受到船山思想的深刻影響。正是因為(wei) 船山思想的影響,湖南人在中國近現代史的舞台上,挑大梁,唱主角,湖湘文化漫延中華。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具有超越時空價(jia) 值,更為(wei) 現當代提供智慧和力量。
五、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與(yu) 毛澤東(dong) 實事求是
肖永明、夏金龍在《從(cong) 經世致用到實事求是》中講到:“在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加以批判性總結的基礎上,創立了一個(ge) ‘欲盡廢古今虛妙之說而返之實’的思想體(ti) 係。雖然王夫之並沒有直接使用‘實事求是’的表述,但是他的思想無疑閃耀著實事求是精神的光輝。”
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其核心就是實事求是,這與(yu) 毛澤東(dong) 思想中的實事求是思想高度契合,隻是毛澤東(dong) 思想中的實事求是更全麵、更深刻,擺脫了時代局限性。毛澤東(dong) 對實事求是有許多重要論述,比如:
1930年5月,毛澤東(dong) 在《反對本本主義(yi) 》中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jue) 問題”“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chan) 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那末,它的結果,不是機會(hui) 主義(yi) ,便是盲動主義(yi) ”“社會(hui) 經濟調查,是為(wei) 了得到正確的階級估量,接著定出正確的鬥爭(zheng) 策略”“中國革命鬥爭(zheng) 的勝利要靠中國同誌了解中國情況”。
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dong) 在延安幹部會(hui) 議上作《改造我們(men) 的學習(xi) 》的報告時,詳細闡述了“實事求是”的內(nei) 涵,“‘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nei) 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men) 去研究”。
《論持久戰》:“從(cong) 時間的條件說,戰爭(zheng) 的指導規律都是發展的,各個(ge) 曆史階段有各個(ge) 曆史階段的特點,因而戰爭(zheng) 規律也各有其特點,不能呆板地移用於(yu) 不同的階段。”“一切戰爭(zheng) 指導規律,依照曆史的發展而發展,依照戰爭(zheng) 的發展而發展;一成不變的東(dong) 西是沒有的”。
1957年3月,毛澤東(dong) 在《在南京、上海黨(dang) 員幹部會(hui) 議上講話的提綱》中呼籲“要講真心話,很多事不要兩(liang) 套”。
1959年4月,毛澤東(dong) 在《黨(dang) 內(nei) 通信》中寫(xie) 道“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於(yu) 人民事業(ye) 有利,於(yu) 自己也不吃虧(kui) 。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kui) ”“幹勁一定要有,假話一定不可講”。
毛澤東(dong) 《實踐論》繼承發揚了王船山的知行觀,他們(men) 都強調行的重要性,以實踐作為(wei) 檢驗認識的標準。實事求是是毛澤東(dong) 思想活的靈魂,王船山倡導征實之學,主張務實求新,他的“經世致用”思想與(yu) 毛澤東(dong) 思想一脈相承,高度契合。
在今天,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時代背景下,堅定“經世致用”的價(jia) 值取向,堅持“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通過實踐不斷檢驗和發展真理,融合王船山“經世致用”思想與(yu) 毛澤東(dong) 思想,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以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實現文化複興(xing) ,為(wei) 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不懈奮鬥。
【作者簡介】
弭君錚,山東(dong) 建築大學碩士研究生。
劉洪瑋,生於(yu) 甲子(一九八四),字道瓌,號芥齋,一號勱庵,別署蘄照閣主人,網名風蓬子。山東(dong) 武城人,學宗張橫渠、王船山。中華詩詞學會(hui) 會(hui) 員、山東(dong) 詩詞學會(hui) 會(hui) 員、德州市詩詞協會(hui) 會(hui) 員、德州市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著有《周易箋解》《尚書(shu) 今讀》《詩經新詮》《禮記集注》《春秋左傳(chuan) 旁通》《春秋大事年表》《六藝會(hui) 通表》《四書(shu) 衍義(yi) 》《古韻分部表》《共和史》《杜甫年表》《劉氏宗譜》《夢譜》《近思錄釋》《冀言》《芥齋隨筆》《醫學會(hui) 通表》《蘄照閣文集》《最樂(le) 樓文集》《溯聖堂文集》《敢學齋詩稿》《蘄照閣詩集》《勱庵詩存》《最樂(le) 樓詩集》《敢學齋詞稿》《晚晴詞》《續夢詞》《敢學齋曲鈔》《懺稚堂聯語》《破琴室聯稿》等。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