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旦大學館藏《詩經》古籍影印出版
來源:《社會(hui) 科學報》
時間:西曆2024年11月23日
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館藏《詩經》古籍為(wei) 海內(nei) 外高校圖書(shu) 館收藏之最。複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建院十周年之際,《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藏〈詩經〉文獻叢(cong) 刊》今天在上海正式發布。此次出版由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發起,得到大象出版社全力支持。首次全麵影印出版館藏《詩經》古籍讓館藏珍本公之於(yu) 世,為(wei) 學界呈現第一手實物資料。
複旦館藏《詩經》類文獻,為(wei) 何如此豐(feng) 富?
唐代韓文公在《進學解》中有言:“《詩》正而葩。”後世便稱《詩經》為(wei) “葩經”。上海金山藏書(shu) 家高燮(1879—1958,字時若,號吹萬(wan) )收藏《詩經》始於(yu) 清末。他竭畢生精力搜求《詩經》類古籍,所藏“葩經千種”名聞遐邇,內(nei) 多珍稀善本。據《中國古籍總目》著錄,傳(chuan) 世單行本《詩經》類古籍1400種左右,而吹萬(wan) 樓所藏《詩經》類古籍,去除叢(cong) 書(shu) 本,已有700餘(yu) 種,足見其積藏之富,並世無雙。
1956年,經複旦大學中文係王欣夫教授介紹,圖書(shu) 館整體(ti) 購入吹萬(wan) 樓“葩廬”特藏,構成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藏《詩經》類文獻之大部。餘(yu) 者,為(wei) 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曆年搜求選訪所得。
據《中國古籍善本書(shu) 目》《中國古籍總目》等大型古籍綜合書(shu) 目著錄,現存曆代《詩經》類文獻分藏海內(nei) 外近千所收藏機構。從(cong) 單行本看,《中國古籍善本書(shu) 目·經部·詩類》所收錄《詩經》類文獻共483種,其中,含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藏117種,約占經部詩類的24%。可見,複旦館藏《詩經》類文獻之品種數量及版本價(jia) 值,在國內(nei) 外圖書(shu) 收藏機構中首屈一指。
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素來重視館藏古籍的整理編目與(yu) 研究利用。讓館藏珍本化身千百、公諸於(yu) 世,為(wei) 學界所用,是公藏機構文獻開發趨勢所向。有鑒於(yu) 此,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與(yu) 大象出版社通力合作,將館藏單行本《詩經》類文獻以叢(cong) 刊形式(凡三輯,分元明刻本、稿抄本、清刻本三編)影印出版,力求為(wei) 國內(nei) 外學術界《詩經》研究提供便利。
談及《詩經》文獻叢(cong) 刊的出版,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古籍部主任、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教授吳格感慨道:“金山高氏吹萬(wan) 樓‘葩經千種’,為(wei) 近世私家藏書(shu) 中聞名遐邇之特藏。匯印館藏《詩經》文獻,方便讀者,播惠後世,為(wei) 複旦圖書(shu) 館多年之積願,而今一旦實現,欣快何如。飲水思源,不禁益感高氏當年辛勤搜討,終至聚沙成塔之功德。”
孤本秘籍比例高,文獻與(yu) 學術價(jia) 值大
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珍本薈萃,是古籍收藏重鎮。館藏中文線裝古籍40餘(yu) 萬(wan) 冊(ce) ,其中善本7000餘(yu) 種,6萬(wan) 餘(yu) 冊(ce) ,係匯集元和王同愈、合肥李國鬆、烏(wu) 程龐青城、金山高吹萬(wan) 、無錫丁福保、吳興(xing) 劉承幹、秀水王欣夫、宜賓趙景深等近現代知名藏家之精華而成。
《詩經》文獻、清代詩文集、明清方誌、彈詞寶卷、古錢幣書(shu) 為(wei) 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的五大專(zhuan) 藏,號稱“五朵金花”。其中,《詩經》類文獻單行本約760種,叢(cong) 書(shu) 本約300種,總量逾1000種,可謂品種豐(feng) 富、版本眾(zhong) 多,其品種數量及版本價(jia) 值在國內(nei) 外館藏機構中首屈一指,是目前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最重要的特色館藏。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對於(yu) 館藏單行本《詩經》類文獻的整理,主要參考《中國叢(cong) 書(shu) 綜錄》《中國古籍總目》對每編分類及排列次序,並分正文、傳(chuan) 說、分篇、三家詩、詩序、詩譜、文字音韻、專(zhuan) 題考釋、筆記評點、外國十類。叢(cong) 刊所收每種書(shu) 皆冠提要,介紹書(shu) 名卷次、著者版本、開本尺寸、版框高廣、行款字數、牌記刻工、批校題跋等。
叢(cong) 刊第一輯精選出81種元明刻本,孤本秘籍多。其中,被《中國古籍善本書(shu) 目》所收錄的有53種,被《中國古籍總目》所收錄又見諸他館所藏三家及以下者40種。其中有不少是迄今所見之最早版本。比如,明萬(wan) 曆間刻《詩經旁訓》、明萬(wan) 曆間刻《詩故》、明末雲(yun) 鼎堂刻《詩繹》、明末光啓堂刻《詩經副墨》、明末刻《韓詩外傳(chuan) 》(明餘(yu) 寅評,明薑午生校)、明末寫(xie) 刻《葩苑》……這些版本中,既有私刻、坊刻,也有官刻,足以從(cong) 側(ce) 麵反映明代《詩經》學的繁榮和民間對《詩經》類文獻的重視。
“複旦影印的這套《詩經》叢(cong) 刊的第一輯有一個(ge) 非常大的亮點,即孤本的比例很大,在81種元明刻本中,孤本有15種,達到20%的占比。這對研究《詩經》、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代文化、出版史、書(shu) 籍史等各領域研究都有很大的資料價(jia) 值。”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杜澤遜認為(wei) 。
此外,元明刻本《詩經》具有較高的文獻及學術價(jia) 值。比如,元刻明修本《詩考》,是元後至元六年(1340)王厚孫刻、明嘉靖間補刻。這是目前所見保留最完整之元刻本《玉海》附刻《詩考》,頗為(wei) 珍貴。此外,館藏明刻本《詩經》中多有名家之批校題跋,比如,第五批《國家古籍珍貴名錄》收錄的明嘉靖十八年(1539)薛來芙蓉泉書(shu) 屋刻本《韓詩外傳(chuan) 》,清龔橙校並跋、莫棠跋及抄配。這些批校題跋,有些敘述成書(shu) 原委,有些談論內(nei) 容得失,對於(yu) 學界研究,頗具參考價(jia) 值。
“出版後,學界能看到古籍全貌,可能會(hui) 改變以往對《詩經》研究的一些認識和結論,會(hui) 影響到《詩經》學史的撰寫(xie) 。”《詩經》研究專(zhuan) 家劉毓慶回憶,自己在作《曆代詩經著述考》明代部分時,有十八種書(shu) 是從(cong) 複旦圖書(shu) 館看到原書(shu) 才確認其尚存的。他當年在寫(xie) 明代《詩經》學史時,因為(wei) 其中的一些書(shu) 沒有看到,因此留下了遺憾,後來在複旦圖書(shu) 館看到了這部書(shu) ,才感到對它的論述遠遠不夠。可見此次《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藏〈詩經〉文獻叢(cong) 刊》的出版,給《詩經》學界帶來了不小的震動與(yu) 興(xing) 奮。
“清代民間曾出現影印宋刻本的高潮,如今我們(men) 的出版手段要比前人提升很多,能更好呈現出古籍原書(shu) 的麵貌,這既有助於(yu) 知識文化的流傳(chuan) ,也有助於(yu) 古籍文本的保護,是對國家文化事業(ye) 的一大貢獻。”杜澤遜說。
全麵數字化,計劃構建“《詩經》文獻資料數據庫平台”
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具有《詩經》文獻收藏及整理研究的厚實基礎。啟動《詩經》文獻的影印出版工作後,編撰團隊完成組建,並開展多次研討與(yu) 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院長楊玉良與(yu) 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館長陳引馳任叢(cong) 刊主編,圖書(shu) 館副館長楊光輝、圖書(shu) 館研究館員眭駿任執行主編。
複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博士後郝雪麗(li) 負責選目、提要撰寫(xie) 。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館員嚴(yan) 天月、修複師葉倩如等負責書(shu) 籍破損調查與(yu) 修複。
同時,團隊還邀請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安平秋,複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特聘教授沈津,華東(dong) 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終身教授朱傑人,華東(dong) 師範大學程俊英教授助手、《詩經》研究專(zhuan) 家蔣見元,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古籍部吳格研究館員,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劉毓慶,山東(dong) 大學教授杜澤遜等名家大師擔任學術顧問,為(wei) 該叢(cong) 書(shu) 提供諸多學術指導。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兼圖書(shu) 館副主任陳才參與(yu) 了選目研討、版本鑒定、提要校對等工作。對於(yu) 當下開展《詩經》學研究的意義(yi) ,他說:“《詩經》這部古老的經典文獻,會(hui) 煥發民眾(zhong) 的一種詩性文化。這種詩性文化相當於(yu) 一顆種子,會(hui) 在我們(men) 普通老百姓當中生根、發芽,成為(wei) 民族文化的表達,也是中華文脈的象征。”
《詩經》學研究還有更多價(jia) 值等待深拓。劉毓慶認為(wei) ,《詩經》是以仁義(yi) 禮智的道義(yi) 來作為(wei) 核心價(jia) 值的,這種價(jia) 值體(ti) 係已滲入中國文化的血脈中。“見到小鳥是‘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要尋求誌同道合的朋友;‘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所看見的是一片美好景象。在東(dong) 方世界,不僅(jin) 是人,連動物間都充滿著和諧。”他提到,這種“以和為(wei) 貴”的文化理念,有助於(yu) 國人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會(hui) 在未來社會(hui) 中發揮其精神價(jia) 值。
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與(yu) 大象出版社實行館社高效聯動,雙方發揮自身優(you) 勢,大象出版社專(zhuan) 門組建古籍數字化工作小組,承擔起數字化掃描與(yu) 編輯出版工作。工作小組圍繞《詩經》古籍數字化工作專(zhuan) 門製訂古籍文獻掃描加工流程、古籍數字化掃描技術標準與(yu) 質量管理、古籍數字化文件命名標準等多項標準和規章製度,在確保古籍文獻安全的同時,有效保障古籍數字化工作的質量與(yu) 效率。
自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曆時10個(ge) 月,出版社派駐到館掃描人員7人,共完成複旦大學特色館藏《詩經》文獻古籍數字化掃描及原版精修50餘(yu) 萬(wan) 麵,文件儲(chu) 量近80TB。
《詩經》文獻叢(cong) 刊第一輯81種《詩經》元明刻本陸續出版後,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與(yu) 大象出版社還將陸續推出149種稿抄本,數字出版400種清刻本。其後,複旦大學圖書(shu) 館、複旦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期望計劃構建“《詩經》文獻資料數據庫平台”,逐步將館藏所有《詩經》類古籍全部高清彩圖公開上網,並匯集全國乃至全球的《詩經》類古籍書(shu) 影,以助力《詩經》學的研究與(yu) 發展,促進中華古籍的保護與(yu) 傳(chuan) 承。
“在古籍數字化這一塊,複旦開了一個(ge) 很好的頭,把珍藏的薈萃分享出來,希望更多的圖書(shu) 館能把秘藏的文獻公諸於(yu) 世。”劉毓慶期待說道。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高海波】朱子理學思想的現代意義(yi)
【下一篇】【郭繼民】“漸”之豐(feng) 厚意蘊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