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謙 徐將曉】中華傳統曆法(農曆)相關重要常識和疑問集錦(上)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5-02-28 22:08:32
標簽:

中華傳(chuan) 統曆法(農(nong) 曆)相關(guan) 重要常識和疑問集錦(上)

作者:宇謙 徐將曉

來源:作者賜稿

 

目錄:

 

一、什麽(me) 是朔、望、弦和晦?平朔和定朔是怎麽(me) 回事?

二、節氣屬於(yu) 農(nong) 曆嗎?什麽(me) 是平氣和定氣?

三、如今農(nong) 曆的基本規則是什麽(me) ?

四、正月、冬月和臘月是怎麽(me) 回事?

五、農(nong) 曆閏月是誤差嗎?

六、農(nong) 曆有閏正月和閏十二月嗎?如果有閏正月和閏十二月相關(guan) 傳(chuan) 統節日該怎麽(me) 過?

七、為(wei) 什麽(me) 有的農(nong) 曆年沒有“大年三十”?

八、農(nong) 曆生日遇到閏月和三十日怎麽(me) 辦?

九、“春節”是怎麽(me) 回事?“過年是迎春”嗎?

十、農(nong) 曆及相應的傳(chuan) 統節日用英語怎麽(me) 表述?

十一、農(nong) 曆除了有幹支紀年還有黃帝紀年?

十二、現行農(nong) 曆的置閏規則是十九年七閏嗎?

附錄:天文曆法基礎概念導讀

 

一、什麽(me) 是朔、望、弦和晦?平朔和定朔是怎麽(me) 回事?

 

答:日月在天球上作黃經會(hui) 合運動時,日月黃經相合,即日月地心視黃經差為(wei) 0度的時刻即為(wei) 朔,朔也稱為(wei) 日月合朔,此時太陽和月亮近乎於(yu) 同升同落,月球未被太陽照亮的暗麵完全麵相地球,地球上的觀測者完全看不到月亮。發生朔的那天叫作朔日,中國傳(chuan) 統陰陽天文曆法(農(nong) 曆)規定朔日為(wei) 月首日,即為(wei) 初一日。

 

在朔日的前一天,也是幾乎看不到月亮的稱為(wei) 晦日,簡稱為(wei) 晦。晦日是農(nong) 曆月的最後一天,農(nong) 曆大月時在三十日,小月時在廿九日。

 

由於(yu) 黃道和白道有一個(ge) 黃白交角,所以此時月球黃緯並不一定與(yu) 太陽黃緯相同,所以在地球上的人看來月球並不能遮擋太陽的光輝,所以並不會(hui) 在每個(ge) 朔的時刻都會(hui) 發生日食。

 

隻有當太陽和月亮處於(yu) 黃道和白道交點時才能發生日食,但日食一定會(hui) 發生在朔的時刻附近,月球的影子在地麵上經過的範圍就是食帶。

 

事實上太陽和月亮在地球上的觀測者看來都是一個(ge) 如盤子大小的圓麵,並不是一個(ge) 點,所以往往並未到達朔的時刻時就已經進入日食的狀態了,由於(yu) 太陽和月亮的圓麵並不大,所以發生的日全食或日環食階段的持續時間並不長,也就幾分鍾左右,剩下的時間都是處在偏食狀態。

 

當月球處於(yu) 太陽的東(dong) 麵並且地心視黃經差為(wei) 90度的時刻,稱為(wei) 上弦,一般發生在農(nong) 曆每月的初八日前後。

 

當月球處於(yu) 太陽和月球處於(yu) 地球兩(liang) 側(ce) 時,月日地心視黃經並為(wei) 180度時,月日相衝(chong) 的時刻稱為(wei) 望,發生望的農(nong) 曆日稱為(wei) 望日,望日一般在農(nong) 曆十五日前後,在十四日至十七日之間,以十六日居多,正如民間諺語所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望如恰逢月球近地點,則為(wei) 月日大衝(chong) ,此時觀看圓月最大。

 

由於(yu) 黃道和白道之間有一個(ge) 5度9分的交角,在望的時刻,月球的黃緯與(yu) 太陽的黃緯並不一定相同,所以並不一定在每個(ge) 望的時刻都發生月食。

 

隻有望在黃白交點附近才能發生月食,由於(yu) 月食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裏,照在月球的太陽光被地球所遮擋,而地球的影子非常寬,所以月全食階段可達1個(ge) 多小時之久,並且在所有見月的地區都能看到。

 

當月球處於(yu) 太陽的西側(ce) 時,月日地心視黃經差為(wei) 270度的時刻稱為(wei) 下弦,下弦一般發生在農(nong) 曆二十三日前後,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之間。上弦和下弦統稱為(wei) 兩(liang) 弦,也簡稱為(wei) 弦。朔望弦晦一直是農(nong) 曆曆譜的一部分。

 

中國傳(chuan) 統陰陽天文曆法(農(nong) 曆)在唐代《戊寅元曆》以前采取固定的朔望月平均周圍計算朔日的方法稱為(wei) 平朔法,是使用定朔法之前的定製。

 

利用平朔法計算的朔稱為(wei) 平朔,也稱為(wei) 恒朔。

 

平朔的特點是簡單,它把月球的運動軌道考慮為(wei) 圓軌道,運行速度恒定的,並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與(yu) 天象密合得並不很好。

 

從(cong) 唐初《戊寅元曆》開始在平朔法計算基礎上,考慮月球和太陽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對計算的平朔時刻進行修正後求得日月合朔的方法,稱為(wei) 定朔法。利用定朔法計算的朔稱為(wei) 定朔,也叫真朔、實朔,比較密合實際天象。

 

因此定朔法在唐代《麟德曆》以後被確立為(wei) 定製。

 

其實定朔法就是把月球運動軌道考虎為(wei) 橢圓,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東(dong) 漢的賈逵(公元30年~101年)發現月行遲疾,之後同朝代的劉洪(約公元129年~210年)編寫(xie) 的《乾象曆》是首個(ge) 提供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的定朔法的農(nong) 曆版本,它設有《月離表》(月亮表)用於(yu) 計算月球運動以推算日月食,可惜的是並沒有使用定朔法注曆,還是維持使用的平朔注曆。

 

在劉宋何承天製定《元嘉曆》時,提出使用定朔注曆,但受到了阻力,無奈仍使用了平朔。

 

在北齊張子信發現了太陽視運動不均勻性現象後,隋代劉焯編寫(xie) 了《皇極曆》把用日行有疾遲的因素加入到定朔計算的修正中去,至此定朔法已完全創立。

 

可惜的是《皇極曆》版本並沒有被頒行使用,定朔直到唐初的《戊寅元曆》才被使用。

 

二、節氣屬於(yu) 農(nong) 曆嗎?什麽(me) 是平氣和定氣?

 

答:從(cong) 出土的先秦及西漢初年的簡牘載有的曆日(曆書(shu) )來看,西漢《太初曆》之前的農(nong) 曆版本,有四立和二至二分共八個(ge) 節氣注曆,稱作分、至、啟、閉。

 

說明這八個(ge) 節氣已經是農(nong) 曆的一部分了。

 

從(cong) 西漢《太初曆》起,24節氣已經完成訂入農(nong) 曆之中,明確了節氣的天文位置,成為(wei) 定製。

 

自此農(nong) 曆24節氣已是中華傳(chuan) 統陰陽天文曆法(農(nong) 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自從(cong) 節氣被訂入曆法後,節氣是農(nong) 曆曆法用來標度太陽視運動的,並且其中的十二節令(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用於(yu) 劃分季節和時令的依據之一,另外的十二中氣(冬至、大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為(wei) 農(nong) 曆定月序,置閏月的依據。

 

中國農(nong) 曆是陰陽合曆性質,所以農(nong) 曆十二節令和十二中氣完全可以說成是農(nong) 曆二十四節氣或農(nong) 曆節氣。

 

節氣在農(nong) 曆當中有三層含義(yi) :

 

一是指從(cong) 某個(ge) 節氣的交節時刻或交節日開始至下一個(ge) 節氣的交節時刻或交節日之前的一段時間,是一個(ge) 時間段;

 

二是指某個(ge) 節氣的交節時刻,此時對應在黃道上的點稱為(wei) 某節氣點,如春分點、穀雨點、夏至點等;

 

三是指包含某個(ge) 節氣交節時刻的某個(ge) 農(nong) 曆日,是一個(ge) 日期,比如農(nong) 曆立春日、農(nong) 曆驚蟄日、農(nong) 曆小滿日等,依此類推。

 

農(nong) 曆劃分節氣的方法分平氣法和定氣法兩(liang) 種,平氣法就是把從(cong) 冬至起始的回歸年(傳(chuan) 統說法為(wei) 歲實)平均分成24等份,並依次命名為(wei)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大雪。利用平氣法劃分的節氣稱為(wei) 平氣,也叫恒氣。從(cong) 節氣被訂入曆法起,我國農(nong) 曆使用的是平氣,平氣是當時的定製。

 

北齊張子信經過幾十年的潛心觀測,發現了日行有盈縮,即太陽視運動不均勻現象。

 

隋代曆算家劉焯製定《皇極曆》時把太陽視運動不均勻性考慮進去創立了定氣法,並且把日行不均勻性的修正加入到定朔法當中去,使定朔法更加精確。

 

定氣法就是在計算平氣的基礎上,再作太陽視運動不均勻性修正,得到更加密合天象的定氣的計算方法。

 

利用定氣法計算的節氣稱為(wei) 定氣,定氣也叫“真氣”。

 

定氣之間的時間間隔不再等長,在近日點附近的節氣的時間間隔較短,而在遠日點附近的節氣的時間間隔較長。

 

其實定氣法就是把地球軌道考慮為(wei) 橢圓,比較密合實際情況,因此精度較高。

 

定氣法雖然較平氣法更加密合天象,但我國曆史上確立定氣注曆並不容易,主要的阻力是定氣不再等長,可能會(hui) 有中氣不歸月現象。從(cong) 西漢《太初曆》開始,節氣訂入曆法後便劃分為(wei) 十二節令和十二中氣:

 

規定每個(ge) 節令和每個(ge) 中氣要與(yu) 農(nong) 曆的十二個(ge) 月相對應,即都有規定的歸屬月,形成節氣的全稱。

 

其中十二節令:立春正月節、驚蟄二月節、清明三月節、立夏四月節、芒種五月節、小暑六月節、立秋七月節、白露八月節、寒露九月節、立冬十月節、大雪十一月節、小寒十二月節。

 

十二中氣:冬至十一月中、大寒月十二中、雨水正月中、春分二月中、穀雨三月中、小滿四月中、夏至五月中、大暑六月中、處暑七月中、秋分八月中、霜降九月中、小雪十月中。

 

《太初曆》規定十二中氣要歸月,而十二節令不要求嚴(yan) 格歸月,可以入前月。十二節令表達所屬月對應的時節,如孟春正月,交立春正月節之後對應孟春時令,也就是正月月令管事。十二節令雖然不要求“歸月”,但確實屬於(yu) 其對應曆月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出現中氣不歸月時,這個(ge) 沒有中氣的曆月就置為(wei) 閏月,與(yu) 前個(ge) 月共用月建來建月,稱作閏某月。

 

《太初曆》以上的這些規定在之後形成了定製。

 

在使用平氣的時代,由於(yu) 平氣是等長的,所以除了置的閏月以外,所有的中氣都在對應的曆月中。

 

但是使用定氣後,當時的曆算家發現由於(yu) 定氣不等長,用定氣推算曆譜可能會(hui) 造成極個(ge) 別相鄰兩(liang) 年份出現多個(ge) 中氣不歸月和一個(ge) 月內(nei) 同時有個(ge) 兩(liang) 個(ge) 中氣的現象的發生,嚴(yan) 重違反《太初曆》以來的定製,甚至會(hui) 出現冬至不在十一月裏,跑到其它曆月中的現象,已經嚴(yan) 重違反了基本曆法原理和當時的禮製。

 

因此隋代的劉焯使用定氣注曆的建議沒有被采納,就是他製定的《皇極曆》也沒被起用,當時的農(nong) 曆仍然使用平氣注曆。

 

由於(yu) 定氣密合天象,在唐代一行的《大衍曆》開始利用定氣計算太陽表(日躔表),但仍然堅持使用平氣注曆。歸根結底就是如果使用定氣注曆,如果產(chan) 生多個(ge) 中氣不歸月現象,民之惑矣,會(hui) 造成一定的麻煩。

 

直到明末崇禎修曆時,編訂的《崇禎曆書(shu) 》才開始使用定氣注曆,並規定冬至必須在十一月裏,不再強求其它中氣必須歸月。

 

相鄰兩(liang) 個(ge) 冬至月之間有十三個(ge) 曆月時才需置閏,選擇距離第一個(ge) 冬至月最近的一個(ge) 無中氣的曆月設置為(wei) 閏月。即閏先不閏後,這一規則目的是使中氣及時歸月。

 

事實上,造成多個(ge) 中氣不歸月的原因是由於(yu) 地球和月球受到多種攝動的原因,屬於(yu) 一種天體(ti) 運行中因不可抗力而產(chan) 生的不均勻的天文現象。

 

不過中氣不歸月現象是極個(ge) 別的情況,農(nong) 曆即使使用定氣絕大多數情況也是中氣歸月的。

 

值得說明的是明末《崇禎曆書(shu) 》經過崇禎修曆時,在大辯論和實際觀測中獲勝,並取得了崇禎皇帝的頒行詔書(shu) 的法律文件,以《大統曆》之名頒行於(yu) 天下。這也就是取得了華夏曆法的法統地位,這是非常重要的。

 

從(cong) 這方麵說使用定氣、定朔的陰陽曆性質的《崇禎曆書(shu) 》是華夏曆法正常的衍進版本。

 

其實《崇禎曆書(shu) 》隻是參考使用西方的天文學算法(第穀體(ti) 係等)計算定氣和定朔時刻而已,是一種算法技術的改進。

 

曆法基本規則還是《大統曆》的。

 

可惜的是還沒有及時頒行新曆書(shu) ,崇禎十七年甲申,滿清便入關(guan) 了。

 

而滿清朝廷急於(yu) 頒行“新曆”來“收攏民心”。

 

所以“時憲曆”就是基於(yu) 《崇禎曆書(shu) 》刪減而成的,也堅持使用定氣注曆,又經曆清康熙年間的曆案之爭(zheng) 後,定氣注曆最終得到當時曆算家的認可並被接受,形成定製,即而成為(wei) 傳(chuan) 統。

 

三、如今農(nong) 曆的基本規則是什麽(me) ?

 

答:2017年頒布並執行的國家標準GB/T33661-2017《農(nong) 曆的編算和頒行》對現行農(nong) 曆作了規範性的規定,它沿用了中國傳(chuan) 統曆法的規則。它的基本規則是:

 

1、以北京時間(東(dong) 經120°標準時)為(wei) 標準時間。

 

2、朔日為(wei) 農(nong) 曆月的第一個(ge) 農(nong) 曆日。

 

3、包含節氣冬至在內(nei) 的農(nong) 曆月為(wei) 農(nong) 曆十一月。

 

4、若從(cong) 某個(ge) 農(nong) 曆十一月開始到下一個(ge) 農(nong) 曆十一月(不含)之間有13個(ge) 農(nong) 曆月,則需要置閏。置閏規則為(wei) :取其中最先出現的一個(ge) 不包含中氣的農(nong) 曆月為(wei) 農(nong) 曆閏月。

 

5、農(nong) 曆十一月之後第2個(ge) (不計閏月)農(nong) 曆月為(wei) 農(nong) 曆年的起始月。

 

農(nong) 曆國標中還規定了農(nong) 曆節氣、農(nong) 曆正月、幹支紀年和幹支紀日等。

 

四、正月、冬月和臘月是怎麽(me) 回事?

 

答:“正月“這個(ge) 月名至遲起源於(yu) 我國上古時期觀象授時與(yu) 推步曆法逐步形成時代,殷商甲骨文中就有關(guan) 於(yu) ”正月“的記載。

 

此後正月一直是農(nong) 曆的正式月名,一直傳(chuan) 承至今。

 

自從(cong) 正月成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曆法(農(nong) 曆)的正式月名後,農(nong) 曆除了武周那十一年注(公元690至700年)有“一月”這個(ge) 月名以外,其他時期沒有“一月”這個(ge) 月名。

 

從(cong) 各代的《律曆誌》、遺存的曆書(shu) 實物以及國家《年節放假辦法》和農(nong) 曆國家標準《農(nong) 曆的編算和頒行》(GB/T33661-2017)等文獻來看,農(nong) 曆的第一個(ge) 月的月名始終是正月,不是俗稱和別稱,農(nong) 曆並沒有“一月”這個(ge) 月名,所以現今個(ge) 別人把農(nong) 曆正月寫(xie) 成“一月”是錯識的,是應該糾正的。

 

正月也是法定月名,如果把正月寫(xie) 成“一月”這個(ge) 現行農(nong) 曆並不存在的錯誤月名是沒有法律依據和效力的。

 

冬月是農(nong) 曆十一月的民間的俗稱,因為(wei) 農(nong) 曆十一月裏有冬至十一中,而冬至又是很重要的節日,所以農(nong) 曆十一月在民間俗稱“冬至月”,進而簡化俗稱為(wei) “冬月”。

 

臘月是農(nong) 曆十二月的民間的俗稱,得名於(yu) 古代的臘祭和臘日,因為(wei) 古代臘祭常在農(nong) 曆十二月裏,所以農(nong) 曆十二月也被俗稱為(wei) 臘月。

 

冬月和臘月作為(wei) 農(nong) 曆十一月和十二月的俗稱和別稱經常用在一些民俗和非正式的場合,一些文學作品也有使用,比如漢語詞十冬臘月、寒冬臘月等等,這些場合當然可從(cong) 俗使用冬月和臘月這樣的俗稱,甚至一些書(shu) 法作品中也使用一些其它別稱,比如仲春(農(nong) 曆二月)、季冬(農(nong) 曆十二月)。無論是曆史上的官頒的正規曆書(shu) 、曆誌還是民國(1912年至1949年)以後正規出版的曆書(shu) 以及農(nong) 曆國標《農(nong) 曆的編算和頒行》(GB/T33661-2017)等文獻中農(nong) 曆最後兩(liang) 個(ge) 月的正式月名仍然是十一月和十二月。現今坊間的日曆、台曆以及手機日曆、電腦日曆等都應該遵守農(nong) 曆國標的規定,使用十一月和十二月這兩(liang) 個(ge) 正式月名,而不是俗稱和別稱。

 

注:周武則天永昌元年歲次己醜(chou) (公元689年)十一月,改為(wei) 子正(周正),即改為(wei) 天授元年歲次庚寅正月,下一個(ge) 月仍然是十二月,接下來把原來的正月改名為(wei) “一月”,接著二月、三月至十月,月名沒更改,一直到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十月複寅正(夏正),下一個(ge) 月為(wei) 久視元年十一月,接著是十二月,把“一月”恢複為(wei) 大足元年歲次辛醜(chou) (公元701年)正月。這段時間即有正月,也有一月,但是沒有十一月,即原來的十一月(冬至月)改名為(wei) 正月,作為(wei) 新年第一個(ge) 月,而一年不能有兩(liang) 個(ge) 正月(閏正月除外),因此把原來正月(雨水月)改為(wei) 一月,不再是新年第一個(ge) 月,其它月名沒有更改。

 

五、農(nong) 曆閏月是誤差嗎?

 

答:有些人認為(wei) 夏曆因為(wei) 是所謂的“陰曆”(實際上是天文年曆性質的陰陽曆性質,不是太陰曆性質)與(yu) 回歸年有“誤差”才用加閏月的辦法彌補的。但是,農(nong) 曆的閏月真的是“誤差”嗎?

 

在回答這個(ge) 問題之前,我們(men) 先要知道什麽(me) 是“誤差”。

 

誤差是指在測量、計算和觀察過程中,由於(yu) 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實際測量值與(yu) 真實值的差值。誤差多數是受觀測器具或測量儀(yi) 器的精度限製造成的不可控的與(yu) 真實值的差值。

 

下麵再看看農(nong) 曆的閏月是怎麽(me) 回事。農(nong) 曆是以太陽日定曆日,以曆日協調朔望月定曆月,使曆日反映月相盈虧(kui) 變化,再以曆月去協調回歸年定曆年,使曆月反映季節的更替變化的曆法,屬於(yu) 陰陽合曆性質。

 

一個(ge) 朔望月周期約為(wei) 29.53059日,所以農(nong) 曆月有大月(30日)和小月(29日)兩(liang) 種,因為(wei) 朔望月周期超過29.5日,所以大月略多一些。因為(wei) 一個(ge) 回歸年約為(wei) 365.2422日,一個(ge) 回歸年約等於(yu) 12.368個(ge) 朔望月,所以農(nong) 曆年有平年(12個(ge) 月)和閏年(13個(ge) 月)兩(liang) 種,平年數量多於(yu) 閏年。農(nong) 曆閏年時,比平年多出一個(ge) 月,即為(wei) 閏月。從(cong) 上麵可見閏月是農(nong) 曆為(wei) 了協調農(nong) 曆平年(12個(ge) 曆月)與(yu) 回歸年而產(chan) 生的,並不是因測量或觀測產(chan) 生的誤差。

 

事實上,農(nong) 曆閏月是朔望月與(yu) 回歸年之間不能通約的產(chan) 物,是陰陽合曆性質的曆法的必然曆法現象。

 

農(nong) 曆增加閏月也是反映天象的,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在相鄰兩(liang) 個(ge) 冬至月(包含冬至的農(nong) 曆月)之間(前含後不含)通常月圓十二次,但是逐漸提前,每過一段時間就會(hui) 出現月圓十三次,可見閏月是實際天象的反映,並不是誤差。

 

農(nong) 曆加閏月的規則是合理的,相鄰兩(liang) 個(ge) 冬至內(nei) 的中氣在農(nong) 曆月中是逐月推遲的,當出現農(nong) 曆月被中氣跨過時,就及時加閏,使中氣回到原屬月份去。因此農(nong) 曆加閏月是正常的曆法安排,也恰恰是密合天象的體(ti) 現,並不是誤差。

 

曆法中真正的誤差是推算曆譜時采用的太陽日、朔望月和回歸年的觀測值與(yu) 真實值的差值,這是受實際觀測工具和條件的限製而不可避免而產(chan) 生的。可喜的是由於(yu) 科技的進步,現代推算曆法所用的觀測數據精度已經非常高了,誤差已經非常小了。

 

六、農(nong) 曆有閏正月和閏十二月嗎?如果有閏正月和閏十二月相關(guan) 傳(chuan) 統節日該怎麽(me) 過?

 

答:在我國曆史上,農(nong) 曆還在使用平氣的年代,確實存在過閏正月和閏十二月,但是自從(cong) 農(nong) 曆從(cong) 明末《崇禎曆書(shu) 》開始使用定氣後至今也沒出現閏正月和閏十二月,甚至從(cong) 現在起二百多年後也不會(hui) 出現閏正月和閏十二月,這是什麽(me) 原因呢?

 

這還要從(cong) 地球公轉軌道說起,平氣其實是把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考慮為(wei) 正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是勻速等長的,因此相鄰節氣之間時間間隔都是均勻等長的,因此在使用平氣注曆的年代,閏月落在各月的機會(hui) 基本上是均等的,因此會(hui) 有閏正月和閏十二月的出現。

 

定氣則是把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考慮為(wei) 橢圓,太陽位於(yu) 這個(ge) 橢圓的一個(ge) 焦點上,地球繞太陽旋轉相同角度的時間不是均勻等長的,因此相鄰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也不是等長的。

 

地球在近日點時旋轉最快,因此在近日點附近的相鄰節氣時間間隔是最短的;而在遠日點時旋轉速度最慢,因此在遠日點附近的相鄰節氣時間間隔是最長的。

 

從(cong) 公元1645年亦即滿清順治二年歲次乙酉,“時憲曆”使用定氣注曆至今,一直沒有出現過閏正月和閏十二月,而閏五月卻很多。

 

按照農(nong) 曆曆法的置閏規則,要想閏正月,必須是正月的下一個(ge) 月沒春分二月中,當然要想閏十二月,必須是十二月的下一個(ge) 月沒雨水正月中才行。經過天文計算得知,公元1645年後的幾年裏,地球近日點在農(nong) 曆冬至日後六天至八天左右,而公元2025年的地球近日點在小寒日前一天,正在極緩慢地向後進動。

 

在近日點附近的大寒至雨水和雨水至春分之間的時間間隔要小於(yu) 一個(ge) 朔望月周期(約為(wei) 29.5306天),這期間極難出現無中氣之月,也就沒有閏十二月和閏正月了。

 

另外大家有沒有發現,農(nong) 曆的閏月大多數都是小月,這是因為(wei) 農(nong) 曆的小月為(wei) 29天,更容易被相鄰的兩(liang) 個(ge) 中氣跨過,形成無中氣的月份的緣故,而相鄰兩(liang) 個(ge) 中氣最短時間間隔會(hui) 超過29天,正因為(wei) 這個(ge) 原因,未來幾百年後甚至上千年後還是極有可能出現閏正月或閏十二月的,隻是出現的概率極小而已,幾乎為(wei) 0。

 

另外地球近日點在緩慢向後進動,400年進動7天左右,照這樣的速度計算,4000年後進動70天左右,公元6025年以後,近日點大約在驚蟄日後十天左右,那時候閏十二月的概率會(hui) 增加一些,但閏正月還是極少出現,距今8000年後,也就是公元10025年以後,近日點大約在小滿後五天左右,那時候閏正月和閏十二月是很常見的事了。

 

按照現今的天文數據計算,在公元2262年亦即農(nong) 曆壬寅年會(hui) 出現閏正月,而閏十二月要推遲到公元3358年亦即農(nong) 曆戊午年才會(hui) 出現。

 

隨著更先進的行星和月球運動理論以及更先進的觀測技術和計算機的應用,現今的天文數據精度近期非常高,對於(yu) 未來千年以後的精度就下降了,另外影響節氣和朔日的最終精度還有地球自轉的影響,原子時與(yu) 協調世界時之差△T,影響這個(ge) 差值的原因現在還不甚明確,隻能依賴於(yu) 觀測得到,很多的天文計算模型都是用已知的數據向後作預推,近100年內(nei) 能作到很精確,但是100年以後精度就差一點了。對於(yu) 農(nong) 曆的計算依賴高精度的天文數據和計算模型,因此根據現今的天文數據向未來預推的幾百年後甚至千年後的農(nong) 曆的曆譜受到采用的天文計算模型的時間跨度的限製,隻能當參考,未來幾百年後甚至千年後的更準確的農(nong) 曆曆譜還得等到幾百年後更先進的星曆表的出現。

 

我們(men) 想想如以後農(nong) 曆出現閏正月怎麽(me) 過傳(chuan) 統節日呢?其實除了閏十二月和閏二月以外的其它閏月內(nei) 一般沒有傳(chuan) 統節日,所以閏正月並不影響過傳(chuan) 統節日。

 

注意閏正月初一日不是傳(chuan) 統新年日,因為(wei) 新年必須要換新的紀年,也就是新年日前一日必須是上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歲除日,閏正月初一日前一天是正月的最後一天,並沒有換紀年,所以它不是新年,農(nong) 曆的新年隻有一個(ge) 就是正月初一日這天,在正月初一日的前一天是上一年的歲除日。

 

有人說閏正月初一日能否過“閏春節”,可以肯定的是這個(ge) 說法並不存在。因為(wei) 在今天的語境下“春節”指農(nong) 曆新年,而閏正月初一日不是農(nong) 曆新年,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閏春節”了。

 

至於(yu) 閏二月裏,有一個(ge) 傳(chuan) 統節日就是月中的清明節。

 

下麵的重點是說說閏十二月裏的傳(chuan) 統節日問題。閏十二月俗稱為(wei) 閏臘月。在農(nong) 曆閏十二月時,閏十二月就是這年的最後一個(ge) 月,年末之月,它的下一個(ge) 月將是下一年的正月,因此原來在農(nong) 曆十二月裏與(yu) 過年有關(guan) 的傳(chuan) 統節日都應該放在閏十二月裏過,而這年的十二月由於(yu) 不是這年的最後一個(ge) 月,所以不過這些與(yu) 過年有關(guan) 的傳(chuan) 統節日,具體(ti) 如下:

 

臘八節其實是佛教節日與(yu) 傳(chuan) 統臘日合二為(wei) 一的傳(chuan) 統節日,在閏十二月的年份裏就要分開了,佛祖成道日在農(nong) 曆十二月初八日,與(yu) 過年習(xi) 慣並沒有實際關(guan) 聯,所以仍然在十二月初八日喝臘八粥,過臘八節。閏十二月初八日則是與(yu) 臘八節分開的傳(chuan) 統臘日,臘日與(yu) 過年有關(guan) ,是忙年的開始,這年就是“過了閏臘八就是年“了,有些習(xi) 俗比如醃臘八蒜、製作臘肉,忙年等都要改在閏十二月初八日過了。

 

尾牙節的表述是一年中最後一個(ge) 做牙的日子,與(yu) 過有關(guan) ,節日在一年中最後一個(ge) 月的十六日,如果沒有閏十二月,那就在十二月十六日,如果遇到閏十二月,那麽(me) 尾牙節就改在閏十二月,也就是改在閏臘月十六日了。

 

小年不管是北方小年還是南方小年均與(yu) 過年有關(guan) ,一律是一年中最後一個(ge) 月裏過,在沒有閏十二月的年份裏,就是臘月二十三日過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日過南方小年。如果有閏十二月,那小年必然在閏十二月也就是閏臘月二十三日過北方小年,臘十二月也就是閏臘月二十四日過南方小年。另外小年之後的各種年俗也是在閏十二月裏。

 

歲除日,也稱為(wei) 除夕日,一年中最後一天,也是傳(chuan) 統新年(正月初一日)前一天,自然就在閏十二月也就是閏臘月的最後一天,二十九日(小月)或者三十日(大月),人們(men) 將在這天辭舊歲迎新年了,這天晚上則是除夕之夜。

 

按現今的天文數據計算,從(cong) 今年(公元2025年亦即農(nong) 曆乙巳年)往後200年都不會(hui) 碰到閏正月,再往後1100年都碰不上閏十二月,筆者在這裏僅(jin) 作理論上的探討而已。


相關(guan) 閱讀:


中華傳(chuan) 統曆法(農(nong) 曆)相關(guan) 重要常識和疑問集錦(下)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