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時代生命力
作者:鄒廣文(清華大學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正月初八日乙巳
耶穌說2025年2月5日
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第二個(ge) 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這一重大時代性論斷,體(ti) 現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一脈相承、與(yu) 時俱進的精神品格,是對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與(yu) 發展規律的深刻總結。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內(nei) 涵,用馬克思主義(yi) 激活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nei) 涵,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第二個(ge) 結合”的實踐展開,既是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兩(liang) 創”的關(guan) 鍵性環節,也是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
為(wei) 何激活:推動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互賦能。馬克思主義(yi) 是指導中國發展前進的真理,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旗幟和靈魂。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對中華文明寶庫進行全麵挖掘,使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yi) ,方能激發出潛藏於(yu) 文明深處的向上力量,使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於(yu) 人類現代化大潮中彰顯獨特的價(jia) 值追求與(yu) 文化魅力。正是在彼此涵攝、雙向賦能的互動演進過程中,馬克思主義(yi) 推動古老的中華文明與(yu) 時俱進、開拓創新,煥發蓬勃的時代生機與(yu) 活力;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轉型與(yu) 發展,賦予馬克思主義(yi) 以鮮明的民族特色,使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更具中國氣質、更顯中國風範。
19世紀中葉,隨著世界曆史的帷幕緩緩拉開,國人在挑戰與(yu) 機遇並存的環境中走向現代世界。社會(hui) 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蕩,呈現出“古今、中西、新舊”交織混雜的色調。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中華民族隻有擁抱現代性價(jia) 值、變革古老文明中與(yu) 時代不相適應的部分,才能找到救亡圖存、自立自強的正確出路。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工人階級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在對舊世界的反思批判中提出超越資本邏輯的替代性方案,指明人類社會(hui) 發展進步的正確方向。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造性地將這一先進的文化形態帶入現代化實踐,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dong) 方雄獅,使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充盈到民族自身的文化血脈中,涵養(yang) 現代文明。我們(men) 的現代化由此具有了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中華文明的雙重底色,逐漸從(cong) 被動依附走向獨立自主,開啟“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探索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走出了一條厚植文明底蘊、順應時代大勢的發展道路,既充分尊重現代化演進的一般性規律,也彰顯鮮明的民族文化個(ge) 性。“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傳(chuan) 承者和弘揚者。”百餘(yu) 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文化探索啟示我們(men) ,中國式現代化既非對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的照搬照抄,更非對落後文化的敝帚自珍。我們(men) 從(cong) 守先待後、繼往開來的貫通性視域出發,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二者的相互資鑒與(yu) 促動中去偽(wei) 存真、取精用宏,充分挖掘中華文明的現代性價(jia) 值,建構起適應現代化實踐的文化心理結構。以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兩(liang) 翼”,促使不同時空的思想精華相互賦能,破除了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教條主義(yi) 思維,緩解了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之間的緊張關(guan) 係,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wei) 主動,激活了創造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內(nei) 在動能。
何以激活:由“彼此契合”到“相互成就”的內(nei) 在邏輯。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思維範式、精神追求、治理理念、理想境界等方麵存在諸多契洽之處,現代化實踐愈是深入推進和展開,二者就愈加水乳交融、交相輝映。讓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和引領中國,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實現具有世界曆史意義(yi) 的現代轉型,需要秉承“尊古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理念,著眼於(yu) 當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價(jia) 值訴求,以發展的眼光尋找結合的契機和橋梁,堅守馬克思主義(yi) 之魂,賦能傳(chuan) 統文化“雙創”,使二者始於(yu) “相互契合”達至“相互成就”,在守望與(yu) 匯通的跨時空對話中汲取民族智慧、推動薪火相傳(chuan) 。
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講求整體(ti) 性辯證性思維,蘊含深厚的人文關(guan) 懷精神,高度重視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生、人與(yu) 人的相互交感、人與(yu) 物的均調平衡。馬克思主義(yi) 以具體(ti) 的、曆史的觀點把握人的社會(hui) 性本質,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也反對把人看作孤立的個(ge) 體(ti) ,強調天地人“三才”並立,主張在“家國天下”之中構建文明秩序。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所倡導的“忠恕”之道、“仁愛”準則、“中和”境界等精神追求,與(yu) 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自由人的聯合體(ti) ”“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等核心訴求有著交匯貫通、深度融合的廣闊空間。經由現代精神洗禮的人文理念,充分吸收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和深厚的曆史積澱,進而熔鑄於(yu) 現代人的文化生命,內(nei) 化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觀念,不斷夯實現代化實踐的人文底蘊。
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相遇與(yu) 化合,必將催生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這一生生不息的有機體(ti) 內(nei) 蘊民族性與(yu) 時代性,繼承性與(yu) 創新性之間的多重張力,通過不斷地揚棄整合、更新演替,促使曆史資源與(yu) 現代要素相互支撐、互以為(wei) 力,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化內(nei) 在融合,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氣象和文明氣度。一方麵,新生命體(ti) 的誕生並不意味著古老文明的顛覆與(yu) 衰落,而是文化傳(chuan) 統在時代大潮中主動調適與(yu) 自我修複,獲得新質規定性和深層次價(jia) 值認同的過程。另一方麵,經由馬克思主義(yi) 激活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新形態,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精神內(nei) 核,為(wei) 超越資本主義(yi) 和傳(chuan) 統社會(hui) 主義(yi) 模式提供了“新現代性”選擇,在應對價(jia) 值虛無、信仰缺失等“現代性症候”時體(ti) 現出獨特的文化優(you) 勢。
激活何為(wei) :基於(yu) “古今中西”之綜合性視域鞏固中華文化主體(ti) 性。文明立世,文化興(xing) 邦。文化是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倚重,關(guan) 乎國本、國運,作為(wei) 文明深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昭示著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未來圖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闡述了“文化主體(ti) 性”的豐(feng) 富內(nei) 涵的重要價(jia) 值,強調“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ti) 性”。主體(ti) 意識既是民族文化生命的根本維係,也是國家文明品格的鮮明標識。在全球化的思想交鋒中,如何熔鑄古今、貫通中西,創造中華民族的文化與(yu) 思想自我,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底蘊深厚、具有親(qin) 和力的文明大國形象,答案就蘊含在“第二個(ge) 結合”對於(yu) 中華文化主體(ti) 性的培育與(yu) 形塑中。
如果說馬克思主義(yi) 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的深度結合破解了“中西文明”的二元對立困境,其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生的化學反應則化解了“古今文明”的融合難題。中華文化主體(ti) 性植根於(yu) 對馬克思主義(yi) 的堅定信仰以及對民族文化精神的內(nei) 在認同,築牢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價(jia) 值根底與(yu) 思想主幹,推動古老的中華文明自我超越、涅槃新生,實現從(cong) 曆史自覺到文化自信、由道路自主到文化自強的關(guan) 鍵性一躍,真正促成現代性與(yu) 先進性的有機統一。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要想實現更為(wei) 徹底的思想解放,就要在各種思潮的交鋒中鞏固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沿著守正創新的正確道路培根鑄魂,將民族記憶和文明基因熔鑄於(yu) 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創造中,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努力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塑造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與(yu) 文明家園。
“第二個(ge) 結合”不僅(jin) 擘畫了中華文明的當代形態,也將開拓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空間。全球化時代呼喚文明交流與(yu) 跨文化理解,講求互商共贏的對話智慧。立足於(yu) 馬克思的社會(hui) 共同體(ti) 理論以及中華民族的尚和精神,將“主體(ti) 間性”融貫中華文化主體(ti) 性之中,超越人己分立的形而上學窠臼,著眼人類共同利益和文明發展大勢,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新時代建構。通過文明間的“視界交融”,傾(qing) 聽“他者”的內(nei) 在訴求,體(ti) 認“他者”的文化價(jia) 值,不斷拓寬思想的地平線,繪就美美與(yu) 共的世界文明新圖景,化解資本主義(yi) 現代文明的深層困境。基於(yu) 平等的主體(ti) 際視域,以“第二個(ge) 結合”創造性回答“世界之問”,就要超越狹隘、保守的民族主義(yi) 敘事,注重人類公共理性的培育,積極尋求各國價(jia) 值的最大公約數,通過共同的文化實踐匯聚起健康自覺的人文關(guan) 懷,推動不同主體(ti) 在“互嵌式”的世界格局中共擔責任、融合發展,攜手擘畫人類文明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嶺南儒門會(hui) 講第二期
【下一篇】【汪亮】丘成桐先生《大宇之形》讀後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