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甬上證人書(shu) 院建築裝飾藝術
作者:周景崇 王婧
來源:“書(shu) 院研究”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正月十六日癸醜(chou)
耶穌2025年2月13日
甬上證人書(shu) 院中的建築裝飾緊緊地與(yu) 民俗文化結合,主要以雕刻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傳(chuan) 統建築雕刻裝飾的紋樣題材,大都借用隱喻、比擬、諧音的手段表現出來,反映人們(men) 對於(yu) 美好事物的期盼和追求,如福祿壽吉祥文字、吉祥紋樣、或寓意深遠的動植雕刻。這些建築裝飾都是藝術品,與(yu) 倫(lun) 理道德和民俗文化緊緊相連,形象反應了儒家的傳(chuan) 統文化。儒家思想反對奢侈和浪費,崇尚樸素,因此,“書(shu) 院建築的裝飾往往樸實無華,忠實於(yu) 材料技術的表現,色彩清新淡雅,以求契合文人追求的莊重質樸的文雅格調和閉門修讀的書(shu) 香情趣;它既無官式建築的畫棟雕梁之麗(li) ,也少民間建築堆塑造作之俗,而給人自然淡雅的感受”。
甬上證人書(shu) 院建築裝飾形象可分類為(wei) :動物形象類、植物類、吉祥文字符號類、人物類,分別探析其藝術形象背後的隱喻含義(yi) 。在建築裝飾中,不但應用動、植物中的單體(ti) 形象,而且經常將多種動、植物的形象組合在一起表現出更多的思想內(nei) 容。
建築裝飾作為(wei) 附加於(yu) 建築實體(ti) 上的一種藝術處理,在反應書(shu) 院文人藝術的同時還體(ti) 現了當地裝飾材料的質感和工藝特點。甬上證人書(shu) 院建築裝飾主要通過雕刻的手段以及利用不同建築材料形成一些藝術形象來裝飾建築。梁思成先生認為(wei) ,雕刻乃民居裝飾中最為(wei) 古老的藝術,“藝術之始,雕塑為(wei) 先.蓋在先民穴居野處之時,必先鑿石為(wei) 器,以謀生存;其後既有居室,乃作繪事,故雕塑之術,實始於(yu) 石器時代,藝術之最古者也”。雕刻藝術是建築裝飾藝術的開端,在上千年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累積了豐(feng) 富的技術經驗。雕刻常用工藝手法,通常劃分為(wei) 線雕、浮雕、透雕和圓雕四種類型。
甬上證人書(shu) 院建築主要以木雕、磚雕和石雕為(wei) 主要裝飾手法。此三種裝飾手法的雕刻工藝基本類似,其類型根據材質的不同來劃分,各種裝飾材料的工藝根據裝飾部位和材質的特點靈活運用,極富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木雕
中國古代的木雕技術源遠,木雕和建築有著密切的關(guan) 係。甬上證人書(shu) 院建築木雕表現手法主要為(wei) 線雕和浮雕兩(liang) 種類型。
線雕是木雕中技法最簡單的工藝。書(shu) 院建築月梁上有卷草花紋、梅花花紋等線雕(如圖1.1)。由於(yu) 線雕的表現能力較弱,官式建築裝飾中較少見,但由於(yu) 其工藝簡單,在寧波民居卻中較為(wei) 常見。
木雕中的浮雕分高浮雕(如圖1.1)、淺浮雕(如圖1.1)。浮雕工藝先用特製工具在木構件上鏟鑿,層層雕鑿形成凸出的裝飾主體(ti) ,浮雕層次突出、裝飾形象立體(ti) 。浮雕的裝飾手法在甬上證人書(shu) 院中隨處可見,如簷下精致雕刻的梁枋、各種造型的梁坨、門窗隔扇等;也可作為(wei) 類似繪畫的裝飾掛件,選擇材質上層的規整木料,雕鑿具有故事情節的人配以文字,可作為(wei) 陳列裝飾又能以文字向來訪者介紹書(shu) 院建築的曆史背景。
圖1.1木雕實例圖
石雕
中國傳(chuan) 統建築是以木材料為(wei) 主的結構,石材僅(jin) 在需要防潮的部位使用,如柱基礎石鼓,地麵石漏等,因此石材雕刻在民居建築裝飾中多為(wei) 表麵性的裝飾,多平雕,少有立體(ti) 的圓雕部件。
甬上證人書(shu) 院墓區采用了大量石材圓雕工藝,圓雕特點是將石材雕刻成三維立體(ti) 的凹凸效果。這些圓雕作品多是裝飾性的建築小品。萬(wan) 邦孚墓前一對馬的石像生石柱上的對獅、牌坊上的抱鼓石等均采用圓雕工藝(如圖1.2),工匠們(men) 精準地抓住這些動物特點,在原石上先打出坯子,再按各部分的比例關(guan) 係鑿出大致的輪廓,稍加整理後再雕琢細,最後用磨石、剁斧鑿剔多餘(yu) 部分。如萬(wan) 邦孚墓前戰馬石像,其體(ti) 型高大,身披鎧甲,威武雄壯,氣勢逼人,可見工匠們(men) 雕刻技術精湛。
磚雕
磚雕在磚體(ti) 上進行的雕刻,製作工藝主要分刻活和捏活兩(liang) 種。
刻活的做法與(yu) 石雕接近,用鏨子、木敲手、磨頭等工具(如圖1.3)在青磚上雕鑿出花紋或形象圖案的建築裝飾部件,寧波民居主要采用當地燒製的青坯磚。把七成白灰麵加三成磚灰麵及少許的青灰漿調勻後將殘缺之處找平,再加糯米湯浸潤磚刻表麵,使其具有經久不碎的特點。石灰多利用海產(chan) 貝殼燒製粘性極強的蚌殼灰。捏活是指用預先調製好的柔軟黏土泥,在牆上人工捏成需要的造型,幹後再塗抹青灰漿。磚雕中的捏活與(yu) 刻活不是獨立分開的,捏與(yu) 雕刻需要互相配合,如書(shu) 院山牆山麵上的磚雕龍形象,其主體(ti) 部分用捏製的手法塑造完成,而龍的眼睛、長須、龍麟、龍爪等細節部分多需用刻刀細致雕刻而成。磚雕比石雕的造價(jia) 要低,加工較易,故在明清時期成為(wei) 民間建築外簷裝飾的重要手段,廣為(wei) 傳(chuan) 播。磚雕在寧波地區民居的裝飾中被廣泛采用,主要用於(yu) 屋脊、門樓、簷下、墀頭等處的裝飾。
圖1.3
甬上證人書(shu) 院磚雕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其用線平刻較多,畫麵較為(wei) 單純,用線簡練,粗放剛勁,以浮雕和淺圓雕為(wei) 主,富有濃厚的裝飾趣味並沒有豪門大宅繁複的雕刻畫麵,符合書(shu) 院追求素淨、質樸的意境。
作者簡介:
周景崇,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yu) 設計學院教授。山東(dong) 大學兼職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遺產(chan) 與(yu) 藝術人居設計研究。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