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石林】當今秦腔名角兒為什麽一提安萬就暴跳如雷?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5-02-12 18:33:27
標簽: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陝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e) ,現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hui) 會(hui) 長、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專(zhuan) 家、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dong) 省魯迅文藝獎、廣東(dong) 省有為(wei) 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誌》《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ang) 是帶刺的花》《每個(ge) 人的故鄉(xiang) 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cong) 書(shu) 《近代學術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cong) 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yu) 研究·藝術家文獻》《深圳雜文叢(cong) 書(shu) ·第一輯》。

當今秦腔名角兒(er) 為(wei) 什麽(me) 一提安萬(wan) 就暴跳如雷?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於(yu) “許石林”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正月十一日戊申

          耶穌2025年2月8日

 

秦腔界一位領導專(zhuan) 家對我說:我之前不了解安萬(wan) 劇團,沒看過,還是看你介紹,心想他一個(ge) 甘肅會(hui) 寧民營劇團能弄個(ge) 啥!結果一看,感覺確實好,這安萬(wan) 劇團有高人。

 

其實安萬(wan) 就是高人。安萬(wan) 可不像你們(men) 輕視的那麽(me) 簡單。

 

但許多人仍然不樂(le) 意你說安萬(wan) 是個(ge) 高人,不遺餘(yu) 力地找安萬(wan) 的各種毛病,以至於(yu) 誰肯定安萬(wan) 他們(men) 都不允許。

 

所以說審美非小事,人在審美上的分歧,弄不好會(hui) 出人命,這話不誇張。尤其是不懷良心、抱良知,而固執己見,以改正自己前見為(wei) 恥者。

 

由此可見,紀曉嵐筆下城隍所言不妄:“誤而即覺,是謂聰明;覺而不回護,是謂正直。”人終其一生,都是在不斷修正自己,道中庸,就是不斷地尋找調整以期能允執厥中。小到看戲,大到治天下,哪裏用得著半部《論語》,半句就足夠:“過則毋憚改。”

 

安萬(wan) 的戲分量給得足,寧可讓觀眾(zhong) 吃剩下,也不讓湊合沒吃飽。

 

說實話,我幾十年是不太喜歡秦腔的,當然也不厭惡,但不看秦腔一點也不遺憾,總之不像現在這麽(me) 喜歡秦腔,以前的戲總覺得缺點什麽(me) ,現在明白了,缺的是安萬(wan) 給的東(dong) 西。

 

現在想想,幾十年來,秦腔對標的不是前人、不是本土,也不是秦腔的精神魂魄,而是放棄秦腔宏偉(wei) 巨大之本,向北學京戲的玩味,向東(dong) 學其他劇種的輕纖靈敏,所以,秦腔以大媚小,漸漸失魂落魄,萎縮瀕死。

 

許多劇團把秦腔的慷慨激昂,唱得倚紅偎翠,還討好不了人。

 

安萬(wan) 的出現,讓許多人懵了,眼冒金星,根本找不到坐標。我理解當今秦腔名角兒(er) 為(wei) 什麽(me) 一提安萬(wan) 就暴跳如雷,這就是異質排斥。一時半會(hui) 兒(er) 適應不了。

 

 

 

《黃河陣》“三霄破戒”這場戲,中間十多分鍾,舞台上幾乎沒有台詞和唱腔,全靠演員的身段步伐、手勢動作,而音樂(le) 配合烘托,反而使得觀眾(zhong) 不得不聚精會(hui) 神,生怕錯過一秒而有失完美。

 

這場戲能說明太多問題了。

 

專(zhuan) 門與(yu) 別的能演這出戲的劇團的版本做對比,結果是別的劇團顯然鬆、慢,顯得戲涼,不抓人。

 

看到安萬(wan) 前些年反串青衣唱《鍘美案》秦香蓮,安萬(wan) 太會(hui) 唱戲了。秦腔男唱女角很難,但他處理得好:雖是花臉聲形,但青衣神完韻足,唱戲像說話一樣從(cong) 容,氣口節奏、換力攢勁極其節省,勁頭氣力都用在恰到好處。學戲的,把安萬(wan) 這一句學會(hui) 了,就了不起了。唱戲用嗓子勁頭力氣,就像過日子花錢,會(hui) 花錢的,以少錢而購多物,時有積攢,日見豐(feng) 饒;不會(hui) 花錢的,費多錢而換物少,日益窮迫,乃至不繼。

 

見黑粉攻擊安萬(wan) 劇團的反串,那詞氣,似乎秦腔要因反串而亡了,動不動就是誰又糟蹋了戲曲了。看他們(men) 激憤貞烈的樣子,是要為(wei) 秦腔殉葬的架勢。摸摸你的良心說,你那麽(me) 高潔不苟地維護秦腔,一年能買(mai) 票看幾場所謂正經戲?

 

從(cong) 前的人對自己不懂的事,不敢輕易提問,怕露怯。實在想知道,便虛心求教,或耐心等待答案出現。現在的血外行,越不懂越愛發言,他不是求教,而是質疑——你不覺得當今外行質疑起內(nei) 行來,個(ge) 個(ge) 都血脈賁張、升子比鬥硬?評論區一個(ge) 血外行隨便問一句外行話,能引來無數熱心人無嚐講解。問題是,你永遠無法讓一個(ge) 誌在質疑而非真心求教的血外行接受知識和道理。

 

2025年2月7日整理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