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懷信 著《詩經匯校新解》出版暨後記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5-02-12 18:15:47
標簽:

黃懷信 著《詩經匯校新解》出版暨後記

 

 

 

書(shu) 名:《詩經匯校新解》

作者:黃懷信

出版時間:2024年9月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簡介

 


  黃懷信,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wei) 中國古代史、古籍整理和儒家文獻。曾撰著《逸周書(shu) 源流考辨》《逸周書(shu) 校補注譯》《尚書(shu) 注訓》《論語匯校集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shu) 〈詩論〉解義(yi) 》《周易本經匯校新解》《鶡冠子校注》等古籍整理二十餘(yu) 部,發表學術論文百餘(yu) 篇。曾參加國家“九五”規劃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工作,主持“漢晉孔氏家學及‘偽(wei) 書(shu) 公案’”“《論語》與(yu) 孔子之道再認識”等國家級項目多項。

 

內(nei) 容簡介

 

《詩經》由《風》《雅》《頌》三大類性質不同的詩構成,收錄了我國春秋中葉以前大約一千年間的作品,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專(zhuan) 門的詩集。《詩》又為(wei) 五經之一,自古曆今,解《詩》者無虞千百,說人人異。因是,本書(shu) 進行了綜合校勘,除《毛詩》各主要版本如唐石經、《十三經注疏》本外,主要匯所謂“今文”即齊、魯、韓三家,以及出土文獻上博簡、清華簡、安大簡之相關(guan) 篇章而校,再作注釋與(yu) 訓譯,並提示其意境與(yu) 畫麵。以求恢複《詩經》原文以及正確理解原詩。

 

目錄

 

前言

凡例

 

國風

小雅

大雅

周頌

魯頌

商頌

 

後記

 

後記

 

《詩經》作為(wei) 國學經典之一,讀者眾(zhong) 多,意義(yi) 重大。予讀《詩經》,自20世紀80年代始。當時因教學之需,開始對其有所接觸,並參閱了多家前人注解。由於(yu) 發現各家意見多有不一,或者未必可從(cong) ,於(yu) 是便在各家之外自求新解。如據音直接讀《關(guan) 雎》篇之“窈窕”為(wei) “苗條”,就是一例。後來又覺得此說於(yu) 版本無據,於(yu) 是又逐漸找來不同版本對照,但當時所見者均屬《毛詩》一家,所以收獲不是很大。遂又根據字形結構將之解為(wei) “窯洞”。後來有了今文三家的資料,遂又將資料擴展到了《魯詩》《齊詩》《韓詩》三家,發現其確有優(you) 於(yu) 《毛詩》之處。後來又陸續看到出土文獻中的詩句也有異文,遂將之一並也吸收了進來。本以為(wei) 校對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不意安大簡又被發現。直至其正式出版以後,也將之納入了匯校,從(cong) 而最終確定了文本正字,寫(xie) 成了校記。如《關(guan) 雎》篇之“窈窕”,從(cong) 安大簡校為(wei) “腰嬥”。如此反複校改,注釋與(yu) 譯文等也少不了隨之不斷更新。如解“腰嬥”為(wei) “苗條”,就是一例。

 

所以,現在呈現在各位麵前的,已經是斷斷續續接近四十年功夫之結晶。其中部分甚或多數新說,未必會(hui) 被專(zhuan) 家們(men) 所接受,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wei) 畢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不管怎樣,傳(chuan) 統所謂“詩無定解”的說法,必須予以糾正,因為(wei) 詩本義(yi) 不可能一開始就有多種。之所以有“無定解”的說法,是由於(yu) 《詩》多借字、誤字而造成的,這是很清楚的事情。隻有先發現詩本義(yi) ,在其基礎上再作發揮,才不至於(yu) 郢書(shu) 燕說。所以,讀《詩》必須知校勘。當然,此新校也未必完全恰當,新解也未必完全合理,其中存在謬說也不排除。另外,還有部分字詞由於(yu) 未能發現其本字,本編隻能暫時付闕。所以,還希望廣大讀者及專(zhuan) 家們(men) 多提批評意見,使全部詩本義(yi) 逐漸得到充分揭示,使《詩經》這一祖國的文化瑰寶體(ti) 現其應有的價(jia) 值,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則幸甚焉!

 

黃懷信

2023年2月25日於(yu) 曲阜師範大學寓所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