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中華優秀傳統家文化的現代文明價值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5-02-09 23:40:14
標簽: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的現代文明價(jia) 值

作者:李平安(廣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與(yu) 區域實踐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後)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正月初十日丁未

          耶穌2025年2月7日

 

作為(wei) 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精神力量,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則是培育這一精神力量的沃土。

 

對“傳(chuan) 統”密碼進行解析,“傳(chuan) ”是曆史傳(chuan) 承的縱向之維,“統”是精髓凝聚的橫向之維,在這兩(liang) 個(ge) 方麵,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都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在曆史傳(chuan) 承中,具有時空穿透力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形成了世代相傳(chuan) 的文化紐帶,保存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nei) 核,通過強大的凝聚力支持著現代社會(hui) 的持續穩定發展,為(wei) 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貢獻新元素和新形態。在精髓凝聚方麵,具有和諧包容性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超越了家庭範疇,滲透在社會(hui) 生活的全鏈條,個(ge) 人成長的身心和順、家庭氛圍的溫馨和睦與(yu) 社會(hui) 秩序的文明和諧都不能在離開其涵育功能的情況下得到實現。因此,在新時代,我們(men) 應當深入挖掘、弘揚其獨特價(jia) 值,使其在當今社會(hui) 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彰顯與(yu) 傳(chuan) 承

中華文明標識及精髓

 

“一個(ge) 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遺忘曆史傳(chuan) 承,必然會(hui) 迷失方向,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yu) 中華文化的深刻性是一體(ti) 兩(liang) 麵的關(guan) 係,共同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作為(wei) 中華民族文化記憶的載體(ti) ,不僅(jin) 是家庭內(nei) 部的文化符號,更在整個(ge) 民族文化自信與(yu) 認同的意義(yi) 上彰顯並傳(chuan) 承著中華文明的標識與(yu) 精髓。

 

通過姓氏、族譜等家文化元素,先輩們(men) 的奮鬥曆程、以家庭為(wei) 單元的曆史變遷被代代相傳(chuan) ,形成了代際之間的共同記憶,強化了家庭集體(ti) 共同的曆史意識與(yu) 文化認同,也使中華民族的集體(ti) 記憶得以保持並增強。這種情感與(yu) 文化上的歸屬感在動蕩歲月中鼓舞了無數中華兒(er) 女共同麵對艱難險阻、捍衛家園,書(shu) 寫(xie) 著休戚與(yu) 共的曆史譜係,也在新時代的蓬勃發展中勉勵著中華兒(er) 女肩負起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責任。

 

從(cong) 有形的財富到無形的瑰寶,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既是知識技藝的傳(chuan) 遞者,也是精神文脈的守護者,向後代傳(chuan) 遞著先輩們(men) 的智慧與(yu) 經驗。曆史上,職位、職業(ye) 是中華姓氏起源的主要形式之一,銘刻著家庭成員之間口傳(chuan) 心授的傳(chuan) 承模式。在當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如剪紙技藝、刺繡技法以及陶瓷製作等許多寶貴的傳(chuan) 統技藝因此得以保存與(yu) 發展。家藏家傳(chuan) 是許多中華重要典籍得以傳(chuan) 續的關(guan) 鍵,一麵孔壁存聖訓、八千卷樓續文瀾,這些感人事跡書(shu) 寫(xie) 著中華兒(er) 女在動蕩歲月裏維係中華文脈的不懈努力。

 

“家庭不僅(jin) 是人們(men) 身體(ti) 的住處,更是心靈的歸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所倡導的家庭美德,如尊老愛幼、父慈子孝、愛國如家等,通過代代相傳(chuan) 的教育方式,塑造了淳樸的民族性格,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根脈,彰顯著中華文明的精髓。在尊老愛幼的家庭氛圍中,仁愛之心與(yu) 社會(hui) 責任感自然而然地得到傳(chuan) 承;在父慈子孝的互動中,感恩與(yu) 奉獻精神在言傳(chuan) 身教中得以培育。這些優(you) 秀的中華傳(chuan) 統家文化觀念沿著“愛國如家”的人生理想路徑,持續充實著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wei) 大民族精神,為(wei) 中華文明的不斷發展注入了持續的活力。

 

助力與(yu) 提升

現代社會(hui) 的幸福感及文明程度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現代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給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個(ge) 人和家庭都麵臨(lin) 許多新問題、新挑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所蘊含的家庭倫(lun) 理思想,對提升社會(hui) 文明程度、增強人民幸福感等方麵,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yi) 。

 

“不懼風雨、守望相助,直麵挑戰、攻堅克難。”家庭是人類社會(hui) 最基本的單元,是每個(ge) 人麵對風雨、勇敢前行最直接的力量源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所倡導的尊重、理解、包容與(yu) 互助,為(wei) 現代人應對快節奏生活提供了情感支撐和心靈慰藉。在“相敬如賓”的夫妻關(guan) 係和“父慈子孝”的親(qin) 子互動中,家庭成員相互扶持、共同承擔,幫助彼此減輕心理負擔、增強麵對挑戰的信心,顯示著中華文明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最基本運作結構。不論風雨如何,和睦的家庭始終是溫暖的港灣,是人們(men) 迎難而上的堅實後盾,是不斷攻堅克難、勇敢向前的力量所在。

 

與(yu) 此同時,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所倡導的道德規範有助於(yu) 培養(yang) 更強的社會(hui) 責任感。家庭是社會(hui) 化的第一課堂,是個(ge) 人品德與(yu) 價(jia) 值觀的起點,承載著培育、傳(chuan) 承社會(hui) 責任擔當的重任。在“尊老愛幼”中,代際關(guan) 懷消弭代際差距、孕育出社會(hui) 共同體(ti) 意識的雛形,構成了社會(hui) 和諧的基礎:“尊老”不僅(jin) 是家庭美德的具象化,也是對社會(hui) 功績的認可,意味著年輕一代承認長輩的智慧與(yu) 貢獻;“愛幼”不隻是對血緣情感的表達,也是對社會(hui) 責任的延續,關(guan) 愛兒(er) 童的成長就是守護社會(hui) 的未來,顯示了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下一代的負責任心態。此外,“勤儉(jian) 持家”彰顯著珍惜並合理利用資源的社會(hui) 責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積極發揮著社會(hui) 主人公的角色功能,不僅(jin) 助力著社會(hui) 道德水平、文明程度的整體(ti) 提升,而且可以深化全體(ti) 公民的社會(hui) 參與(yu) 程度。

 

豐(feng) 富與(yu) 開拓

人類文明的內(nei) 容及形態

 

中華文明曆經數千年,形成了獨特的發展軌跡和文化特色,這種曆史的連續性不僅(jin) 深刻影響著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為(wei) 全球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yu) 啟示。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集中展現了這一獨特性,不僅(jin) 塑造了中國社會(hui) 的價(jia) 值取向、倫(lun) 理形態,也為(wei) 豐(feng) 富人類文明內(nei) 涵提供了曆史素材,在全球化進程中成為(wei) 跨文化對話的橋梁。

 

從(cong) 家庭倫(lun) 理到家族文化,從(cong) 傳(chuan) 統習(xi) 俗到技藝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不僅(jin) 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還以其獨特的形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春節這一傳(chuan) 統節日,不僅(jin) 是家人團聚的時刻,更是通過貼春聯、放鞭炮、拜年等豐(feng) 富的文化活動,傳(chuan) 遞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yu) 祝福,並在時代的變化中適應更新、賦予傳(chuan) 統活動以新的形式,逐漸成為(wei)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盛宴、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展台。2023年12月,春節正式成為(wei) 聯合國假日;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chuan) 統新年的社會(hui) 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這既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成為(wei) 人類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ti) 現。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家文化彰顯和諧、包容的文化價(jia) 值,凝聚在“家和萬(wan) 事興(xing) ”的樸素表達中,主張通過理解、尊重和包容來解決(jue) 各類衝(chong) 突,體(ti) 現了中華文化的和諧之美,引導人與(yu) 人之間相互關(guan) 愛、和諧共處。在全球多元文化交匯的當下,這種和諧包容的精神不僅(jin) 是家庭團結的重要紐帶,也為(wei) 全球文明的交流、交融作出了補充與(yu) 創新。特別是在多民族、多文化的相處中,有助於(yu) 增進不同文化的彼此理解與(yu) 尊重、推動不同文明的對話與(yu) 合作,在“命運與(yu) 共,大道同行”中一同為(wei) 創造更加繁榮美好的未來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