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彥壽】現存最早的“袖珍本”四書 - 伟德平台体育

【方彥壽】現存最早的“袖珍本”四書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5-02-09 23:24:31
標簽:

現存最早的“袖珍本”四書(shu)

作者:方彥壽

來源:“善本古籍”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正月初九日丙午

          耶穌2025年2月6日

 

 

 

在古籍版本中,有一種版式狹小的圖書(shu) 被稱為(wei) “巾箱本”,後來又有“袖珍本”之稱。瞿冕良的《中國古籍版刻辭典》介紹說:巾箱是古代裝頭巾用的小箱子。凡書(shu) 的版型特小,可裝在巾箱裏麵(形容其小的程度),可稱為(wei) 巾箱本。語見宋戴埴《鼠璞》。

 


袖珍本,小型書(shu) 本。因版式較小,可藏於(yu) 袖中,便於(yu) 攜帶,故名,其實和巾箱本是一個(ge) 類型的,不過名稱不同而已。清乾隆期間,武英殿雕印“經史”,當時清帝弘曆因見製版所剩的小塊木頭,為(wei) 恐浪費,不令遺棄,乃仿古人巾箱之意,刻武英殿袖珍版書(shu) ,即後來所稱的《古香齋十種》。正式題名為(wei) “袖珍”的,當始於(yu) 此。

 


由此可知,古書(shu) 中正式有“袖珍”之名始於(yu) 清乾隆年間。但是,這個(ge) 結論可能不準確,因為(wei) 早在明正德年間,在福建建陽書(shu) 坊中就已有了劉弘毅慎獨齋刻印的《袖珍四書(shu) 》版行於(yu) 世。

 

劉弘毅,建陽縣崇化書(shu) 林(今建陽市書(shu) 坊鄉(xiang) )人。從(cong) 明弘治戊午(1498)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48年間,他以“慎獨齋”、“慎獨精舍”、“書(shu) 戶劉洪”、“木石山人”等名號刻書(shu) 30多種。其刻本多為(wei) 卷帙浩繁的巨著。如刻於(yu) 弘治十一年(1498)的《資治通鑒綱目》59卷、《續資治通鑒綱目》27卷;弘治十八年(1505)刻印《大明一統誌》90卷;正德十一年(1516)刻印《十七史詳節》274卷;正德十一年至十四年(1516-1519)刻印《文獻通考》348卷;正德三年(1508)到正德十三年(1518),刻印《群書(shu) 考索》前、後、續、別四集共202卷,等等。

 

劉弘毅慎獨齋刻本的質量每為(wei) 後人所稱道。清葉德輝說:“至正德時,慎獨齋本《文獻通考》細字本,遠勝元人舊刻。(元)大字巨冊(ce) ,僅(jin) 壯觀耳”;“劉洪慎獨齋刻書(shu) 極夥(huo) ,其版本校勘之精,亦頗為(wei) 藏書(shu) 家所貴重。”(葉德輝《書(shu) 林清話》,中華書(shu) 局1957年版)。慎獨齋所刻之書(shu) ,多密行細字,校勘精嚴(yan) ,字體(ti) 版式,頗類元刊,代表了明前期建陽書(shu) 坊的一時風尚。

 


然而,劉弘毅刊刻的《袖珍四書(shu) 》一向不為(wei) 人所知,原因大概是其原本久佚之故。既然原本久佚,何以斷定他曾經刊刻此書(shu) ?這就必須從(cong) 一部日本和刻本說起。現存於(yu) 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shu) 館的日本寬文十二年(1672)刻本《袖珍四書(shu) 》,是影刻明正德六年(1511)劉弘毅慎獨齋刻本。全書(shu) 分上下兩(liang) 冊(ce) ,上冊(ce) 為(wei) 《大學章句》、《中庸章句》和《論語集注》,下冊(ce) 是《孟子集注》。《論語序說》後有“正德辛未慎獨齋刊”豎排雙行長方形牌記。卷末有刊記“寬文十二壬子年(1672,時為(wei) 清康熙十一年)正月吉旦,二條通鬆屋町武村市兵衛刊行”兩(liang) 行。卷前有木石山人劉弘毅《題袖珍四書(shu) 前引》,全文如下:

 

論、孟、學、庸,孔門授受心法也。吾子朱子為(wei) 之集注,厥功大矣至矣!宋端平間,詔令刻棗以傳(chuan) ,甚盛典也。嗣是以來,為(wei) 師弟子者莫不資之以講習(xi) 焉。或者厭其簡牘高大,難以隨身誦讀,其中扡格可勝言哉!因命友生鄧子英謄而小之,名曰《袖珍四書(shu) 》,敬壽諸梓,用廣其傳(chuan) ,樂(le) 與(yu) 同誌者共,豈不韙歟。時皇明正德歲在戊辰孟夏吉旦木石山人書(shu) 於(yu) 慎獨齋。

 


在此引言中,劉氏對《袖珍四書(shu) 》的付梓作了說明,是為(wei) 了解決(jue) 舊版《四書(shu) 集注》“簡牘高大,難以隨身誦讀”的困難;並且留下此書(shu) 的書(shu) 工“鄧子英”的大名,他是劉氏的朋友,也是他的學生。

 


劉弘毅刻本《袖珍四書(shu) 》將一向被誤認為(wei) 古籍刻本“正式題名為(wei) ‘袖珍’的”,從(cong) 清乾隆年間的《古香齋袖珍十種》向前推進了至少兩(liang) 百多年。此“袖珍四書(shu) ”的內(nei) 容,實際上是朱熹的《四書(shu) 章句集注》,這就為(wei) 朱子的這一部經典之作提供了曆史曾經有過的又一珍貴的版本。若無這部寬文十二年(1672)影刻的和刻本,劉弘毅曾刊刻此書(shu) 的史實可能永遠湮沒而不被世人所知。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