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剛:“親親”如何“而仁” ——對親親與仁之關係的一種現象學闡釋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25-01-04 19:32:58
標簽:

朱剛:“親(qin) 親(qin) ”如何“而仁”

——對親(qin) 親(qin) 與(yu) 仁之關(guan) 係的一種現象學闡釋

來源:“中山大學哲學係”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冬月廿四日壬戌

          耶穌2024年12月24日

 

2024年12月14日下午15:00,中山大學哲學係第二十七屆哲學月“智慧之光”名師講座“心性、秩序與(yu) 美好生活”係列講座第七講在錫昌堂103室舉(ju) 行。講座由中山大學朱剛教授主講,中山大學鄭辟瑞教授主持,複旦大學孫向晨教授與(yu) 談。開場階段,主持人鄭辟瑞教授簡要介紹了主講人朱剛教授和與(yu) 談人孫向晨教授,尤其突出了兩(liang) 位學者對“親(qin) 親(qin) ”這一研究主題所做出的貢獻。

 

 

 

朱剛教授主講

 

 

 

鄭辟瑞教授主持

 

朱剛教授先是感謝了鄭辟瑞教授的主持,並感謝了與(yu) 談人孫向晨教授的到訪。講座開始,朱剛教授先勾勒了作為(wei) 儒家哲學一個(ge) 基本問題的“親(qin) 親(qin) ”與(yu) “仁”的關(guan) 係問題,並回顧了從(cong) 兩(liang) 漢到當代理解“親(qin) 親(qin) ”與(yu) “仁”之關(guan) 係的幾種主要模式。接著朱剛教授從(cong) 現象學出發對“親(qin) 親(qin) ”的兩(liang) 種基本形態“孝”與(yu) “慈”的時間性做了闡發,在此基礎上揭示了“孝”作為(wei) 子向親(qin) 的時間性綻出對於(yu) 首先作為(wei) 子而存在的人來說的原初性。

 

在明確了“親(qin) 親(qin) ”的基本樣態之後,朱剛教授在張祥龍教授相關(guan) 論述的基礎上,接續著從(cong) 發生現象學的角度闡釋了“親(qin) 親(qin) ”如何通過“藝”的接引作用而將自身興(xing) 發為(wei) “仁”,從(cong) 而以現象學的方式回應了“親(qin) 親(qin) ”如何“而仁”的問題。

 

 

 

朱剛教授在講座中

 

 y

 

孫向晨教授與(yu) 談

 

在與(yu) 談環節,與(yu) 談人孫向晨教授先是稱讚了朱剛教授的講座內(nei) 容,認為(wei) 彼此二人是站在同一立場上的同仁。他先是指出了“親(qin) 親(qin) ”與(yu) “仁”的關(guan) 係問題的當下性,認為(wei) “親(qin) 親(qin) ”與(yu) “仁”不僅(jin) 是古代問題,並且也是現代社會(hui) 中個(ge) 體(ti) 自然德性的局限性和社會(hui) 正義(yi) 的普遍性之間的問題,甚至是“天下”的發生機製問題。隨後,他讚揚了朱剛教授繼承了張祥龍與(yu) 海德格爾關(guan) 於(yu) 現成性和發生性之間關(guan) 係的說法,認為(wei) 朱剛教授最終回歸了先秦與(yu) 兩(liang) 漢時期的儒學的源發性。孫向晨教授認同朱剛教授從(cong) 時間性的角度來理解親(qin) 親(qin) 問題的思路,認為(wei) 這一思路展示了親(qin) 親(qin) 背後的哲學性結構。孫向晨教授指出,每個(ge) 人的時間性不是線性的,而是複合的,在世代之間有一種平衡性。最後,孫向晨教授認為(wei) 朱剛教授接著張祥龍先生的相關(guan) 思想而繼續以現象學的方式闡發“親(qin) 親(qin) ”這一做法本身,也正體(ti) 現了儒家之“孝”:“夫孝者,善繼人之誌,善述人之事者也”。

 

孫向晨教授同時也提出了對朱剛教授的質疑,認為(wei) 孝和慈不僅(jin) 是在實然的擁有子女的層麵上成立的,而且也是先天的世代性結構,因此每個(ge) 人都必然具有孝和慈。朱剛教授感謝了孫向晨教授對講座內(nei) 容的點評,並回應了孫向晨教授的質疑。朱剛教授承認,慈的確並不以我有子的事實為(wei) 前提,而慈自身也是一種原本的意向性,在此意義(yi) 上,他感謝了孫向晨教授對講座思路的補充和完善。

 

 

 

 

 

 

 

 

 

在提問交流環節,朱剛教授與(yu) 現場的師生就講座內(nei) 容和儒家的曆史語境之間的差異、興(xing) 本身的本質性結構與(yu) 其好壞、六藝中何者更具代表性、中西對家國的不同理解、父母與(yu) 子輩的不同關(guan) 係等問題展開了充分的討論。朱剛教授一一回應了提問者們(men) 的問題,並感謝了各位聽眾(zhong) 的熱烈參與(yu) 。

 

最後,主持人鄭辟瑞教授再次感謝了朱剛教授所作的精彩報告,他向在座的聽眾(zhong) 強調了朱剛教授報告題目中的“現象學闡釋”這一關(guan) 鍵詞,並指出,無論是個(ge) 體(ti) 和親(qin) 親(qin) 的關(guan) 係還是仁與(yu) 孝的關(guan) 係,最終都與(yu) 對時間的不同理解聯係在一起。現象學不僅(jin) 要提供一個(ge) 公共的真理,而更要關(guan) 聯於(yu) 每一個(ge) 人自身生活體(ti) 驗的差異來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因此,親(qin) 親(qin) 和仁等等話題或許最終仍有待我們(men) 每個(ge) 人自己去思考。講座在會(hui) 場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

 

 

 

合影留念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