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安慶:重思世界倫理的規範機製:一種道義實存論的嚐試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25-01-04 19:30:51
標簽:

鄧安慶:重思世界倫(lun) 理的規範機製:一種道義(yi) 實存論的嚐試

來源:“中山大學哲學係”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冬月十八日丙辰

          耶穌2024年12月18日

 

2024年12月10日下午15時,中山大學哲學係第二十七屆哲學月“智慧之光”名師講座“心性、秩序與(yu) 美好生活”係列講座第六講於(yu) 錫昌堂103室舉(ju) 行。此次講座由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鄧安慶主講“重思世界倫(lun) 理的規範機製:一種道義(yi) 實存論的嚐試”,中山大學哲學係朱剛教授主持,中山大學哲學係副教授劉作與(yu) 談。講座正式開始前,主持人朱剛教授對鄧安慶教授及其著述、思想及為(wei) 學風格做了詳盡的介紹。

 

 

 

鄧安慶教授主講

 

 

 

朱剛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鄧教授首先指出現當代倫(lun) 理學所存在的困境。鄧教授從(cong) 三種主要倫(lun) 理學流派——道義(yi) 論倫(lun) 理學、功利主義(yi) 倫(lun) 理學及美德倫(lun) 理學的分歧入手,指出這些理論在麵對複雜生活情境時的局限性,即全球倫(lun) 理或世界倫(lun) 理不可能在習(xi) 俗倫(lun) 理中建立。為(wei) 了解決(jue) 倫(lun) 理危機,鄧教授主張需從(cong) 生活世界本身的倫(lun) 理構造出發,通過探討人類社會(hui) 的規範機製,重建倫(lun) 理秩序。

 

鄧教授援引漢斯·昆(Hans Kung)關(guan) 於(yu) 全球倫(lun) 理的討論,提出全球倫(lun) 理不應局限於(yu) “薄的”最低限度的倫(lun) 理,也無法通過傳(chuan) 統的哲學倫(lun) 理推導出“厚的”最大限度的倫(lun) 理。因此,全球倫(lun) 理的建構必須超越習(xi) 俗倫(lun) 理,回歸生活世界和存在本身,探尋其構成機製。鄧教授提出,現當代倫(lun) 理的問題是如何從(cong) 君臣父子世俗倫(lun) 理的“被拋入”內(nei) 涵, 轉化為(wei) 動詞化“是其所是”之尋求本真性的過程。這種方法並非依據本性的善惡,即傳(chuan) 統的人性論來探討,而是依據海德格爾式的“生存世界”來取得自己的本真性存在。值得注意的是,鄧教授回應了對海德格爾本真性倫(lun) 理學的典型批評。他認為(wei) ,無論是阿倫(lun) 特“被拋”之“是”的冷酷性批評,還是列維納斯對“存在的暴力”的批評的答案,皆潛藏於(yu) “道義(yi) 實存論”之“義(yi) ”中。

 

 uy

 

鄧安慶教授在講座中

 

據此,鄧教授進一步闡明了關(guan) 於(yu) “道義(yi) 實存論”的三大基本原理:  

 

(1)先天倫(lun) 理的存在:這一原理認為(wei) 倫(lun) 理作為(wei) 一種規範性事實,規定了存在的向善性,是所有道德推理的自然前提。  

 

(2)生命與(yu) 對稱性:先天倫(lun) 理以“聚合”機製實現有機體(ti) 的構成,“對稱性”之正當性成為(wei) 道德世界的最低底線。  

 

(3)規範場的動態穩定性:正當性底線原則與(yu) 德性至善原則都需要在“規範場”的各種“規範勢”的變動不居中獲得新的對稱性,“規範場”是一個(ge) 開放性的變中的不變機製,以此保障整體(ti) 規範的對稱性和“內(nei) 稟”德性至善性。

 

鄧教授通過演化論與(yu) 康德先驗哲學結合的方式,論證了先天倫(lun) 理的正當性與(yu) 合理性。他強調,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倫(lun) 理學的機械力學解釋模型,先天倫(lun) 理是一個(ge) 動態的過程,規範場則是受愛因斯坦引力場理論的影響而產(chan) 生的一種倫(lun) 理運行的開放性機製,能夠調節多樣化的社會(hui) 實踐需求。

 

鄧教授最後指出,倫(lun) 理學不僅(jin) 是人倫(lun) 關(guan) 係的反思,更是對存在本身正當性的探討。“倫(lun) 理”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存在的正義(yi) 性,是一切哲學思考的前提。

 

 

 

劉作副教授與(yu) 談

 

在與(yu) 談環節,劉作副教授詳細回顧講座內(nei) 容,此次講座圍繞倫(lun) 理學理論的本體(ti) 論基礎和實踐應用展開,深刻探討了全球倫(lun) 理的建構問題以及“規範場”理論在倫(lun) 理學中的作用。鄧安慶教授的講座不僅(jin) 從(cong) 哲學視角深刻反思了倫(lun) 理學的基本問題,還為(wei) 倫(lun) 理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範式。他提出的“規範場”理論和道義(yi) 實存論,超越了傳(chuan) 統倫(lun) 理學的理論框架,為(wei) 解決(jue) 現代社會(hui) 的倫(lun) 理問題提供了重要啟示。

 

 

 

 

 

 

 

 

 

 

 

講座最後的互動環節中,鄧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回答了與(yu) 會(hui) 者的問題,陳喬(qiao) 見教授提問“道義(yi) 論”是否考慮到“自然主義(yi) 的謬誤”?周小龍副教授提問“先天倫(lun) 理”和康德的倫(lun) 理方法間是否完全取得了內(nei) 在一致性,即“先天倫(lun) 理”方法基於(yu) 事實還是演繹?對於(yu) 第一個(ge) 問題,鄧教授指出,倫(lun) 理作為(wei) 存在機製不存在“自然主義(yi) 的謬誤”,它沒有一個(ge) 實質性的倫(lun) 理原則,而是在構造和存在之中的,顯見於(yu) 人類種屬的合作機製中。對於(yu) 第二個(ge) 問題,鄧教授回應“規範場”並非要以康德式的“先天規範性”來理解,它僅(jin) 僅(jin) 意味著存在的基本機製。因而,“先天倫(lun) 理”中的邏格斯,意指事物成為(wei) 自身的內(nei) 在性構造原理,即一種關(guan) 於(yu) 生命內(nei) 在的“善”,它運用自然主義(yi) 的反思性目的論和人類演化論,以達到為(wei) 人在倫(lun) 理中安身立命提供證成。

 

鄧教授的回應進一步闡明了規範場理論的時代性潛力,為(wei) “後習(xi) 俗倫(lun) 理”走出困境提供了一條富含生存性意義(yi) 的出路。此次講座中豐(feng) 富的思想資源激發了與(yu) 會(hui) 者新的學術熱情,並在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合影留念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