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倫(lun) 攸敘 守正創新
——2024年“彝倫(lun) 講堂”係列學術講座回顧
來源:“孔子世家網”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臘月初三日辛未
耶穌2025年1月2日
“彝倫(lun) 堂”取自《尚書(shu) ·洪範》篇的“彝倫(lun) 攸敘”,意為(wei) 倫(lun) 理道德秩序井然綿延悠長。“彝倫(lun) 講堂”由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與(yu) 孔子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孔子世家專(zhuan) 項基金支持,設壇於(yu) 國子監“彝倫(lun) 堂”。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等單位的指導下,2024年彝倫(lun) 講堂共舉(ju) 辦高水平學術講座5場,十餘(yu) 位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登台主講,大家雲(yun) 集、亮點紛呈,帶來一場場精彩絕倫(lun) 的學術盛宴。
6月8日,清華大學資深教授、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先生以“孔子思想的意義(yi) ”為(wei) 題開啟彝倫(lun) 講堂首講。陳來先生指出,孔子開創的儒學是中華文化的主幹與(yu) 主體(ti) ,奠定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價(jia) 值。並從(cong) 六個(ge) 方麵闡釋了孔子思想的現代價(jia) 值。第一,崇德。中華文明非常推崇道德,這集中體(ti) 現在孔子思想當中。第二,貴仁。“仁”是孔子思想裏最高的美德與(yu) 社會(hui) 理想,具有普遍性的人際倫(lun) 理和社會(hui) 文化價(jia) 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基礎。第三,尊義(yi) 。孔子認為(wei) ,“君子喻於(yu) 義(yi) ”“君子義(yi) 以為(wei) 上”,堅持道義(yi) 高於(yu) 功利,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是一致的。第四,好禮。孔子強調,禮的實踐是行仁的基本方式。禮是道德基礎,也是道德表現。禮對於(yu) 個(ge) 人修身與(yu) 社會(hui) 提升社會(hui) 精神文明、移風易俗均有重要作用。第五,守中。孔子重視中庸,“不偏不倚”而“時中”,避免極端,不斷調整,接近中道。第六,尚和。“和”建立在多樣共存基礎上,具有對差異與(yu) 多元的包容。“和”不僅(jin) 僅(jin) 是對外交往、國與(yu) 國交往的基本價(jia) 值,也是對內(nei) 調整社會(hui) 關(guan) 係、促進社會(hui) 和諧的基本價(jia) 值。
9月15日,南京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兼職教授顏世安以“孔子的政治思想及對後世的影響”為(wei) 題開啟彝倫(lun) 講堂第二講。顏世安指出,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德治國。孔子是下行路線,孟子、荀子、董仲舒等治理模式是上行路線。無論是自上而下由少數的精英帶動群眾(zhong) 的上行路線,還是自下而上由底層步步進入廟堂的下行路線,兩(liang) 者並不矛盾。顏世安教授認為(wei) ,孔子思想是通過社會(hui) 精英影響社會(hui) 發展,而成為(wei) 精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優(you) 秀的人,即在《論語》中反複出現的“君子”。孔子在貴族文化的基礎上,去掉物質、儀(yi) 式、門第等約束,形成的從(cong) 貴族、執政者的代稱逐步向有道德的人過渡的君子文化,成為(wei) 儒學文化的千年傳(chuan) 承。
10月20日,彝倫(lun) 講堂第三講以會(hui) 講形式展開。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牛喜平,法國國立東(dong) 方語言文化學院中國思想史教授、中山大學人文高研院駐訪學者王論躍(Frédéric Wang),印尼和諧文化基金會(hui) 會(hui) 長、印尼大道文化研究院院長黃願字,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楊兆貴,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邢麗(li) 菊,巴黎西岱大學漢學教授畢遊塞(Sebastien BILLIOUD),孔子研究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院長孔德立等專(zhuan) 家學者圍繞“儒學的海外傳(chuan) 播與(yu) 文明互鑒”這一主題,就儒學在海外的傳(chuan) 播、發展和影響,以及如何推動世界各國間文明交流互鑒進行深入探討。
11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楊慶中以“儒學的變與(yu) 不變”為(wei) 題開啟彝倫(lun) 講堂第四講。楊慶中認為(wei) ,孔子自覺傳(chuan) 承三代正統文化,堅守核心價(jia) 值,推動了儒家經典的形成。儒學之不變是關(guan) 於(yu) 對經的信仰,對經的詮釋,是儒家的成人之教,是儒學一直被曆朝曆代所傳(chuan) 承弘揚。儒學之變有著時代性、現實性、創新性的特點。儒學的“學”總是因其時代性和解決(jue) 現實問題的需要而具有創新性。楊慶中指出,經不變,學常新。不變的是經的核心價(jia) 值,變的是關(guan) 於(yu) 經的學問。經是返本開新之本,學是返本開新之新。返本與(yu) 開新是一個(ge) 雙向詮釋的過程。可以立足於(yu) 本而審視學;可以立足於(yu) 學來探究本。前者提供價(jia) 值,後者增長知識。
12月29日,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楊朝明以“正本清源認識中國儒學的價(jia) 值”為(wei) 題開啟彝倫(lun) 講堂第五講。楊朝明闡釋了儒學中“禮”“仁”“中”三個(ge) 思想,即:孔子提倡通過禮治來維護社會(hui) 秩序,人應當自覺遵守社會(hui) 規範,按照禮的標準行事;“仁”的本義(yi) 是“反求諸身”,而仁的推延則從(cong) 修己至孝親(qin) ,再至仁民,最後至愛物;“中”是一種和諧狀態,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中庸”就是“用中”,即使用中道,讓自己的行為(wei) 符合中正之道。他認為(wei) ,要真正認識儒學價(jia) 值,就必須有一個(ge) 正本清源的理解。中華文明以儒家思想為(wei) 主幹,孔子承前啟後,站在當時曆史的製高點上,接續周公,凝練提升,形成孔子儒學。儒學思考人性與(yu) 人的價(jia) 值,主張以孝悌培養(yang) 愛敬,讓生命紮根,活出生命的意義(yi) 。我們(men) 要了解儒學的根脈,把握儒學真精神,從(cong) 而培根固元,守正創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5年,彝倫(lun) 講堂將繼續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等單位的指導下,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孔子研究院、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孔子世家專(zhuan) 項基金的共同努力下,高質量舉(ju) 辦“彝倫(lun) 講堂”學術講座,以國子監彝倫(lun) 堂為(wei) 基地,走向全國各地,力爭(zheng) 辦成沒有圍牆、文教融合的“新太學”,打造踐行“兩(liang) 個(ge) 結合”根本要求、推動文化“兩(liang) 創”發展的新平台、新品牌,為(wei) 賡續中華文脈、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