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春風 朱小蓮】曆代禦史碑刻之四 王陽明"平茶寮碑":破山中賊,更須破心中賊

欄目:往聖先賢
發布時間:2025-01-03 10:32:37
標簽:

曆代禦史碑刻之四 王陽明"平茶寮碑"破山中賊,更須破心中賊

作者:繆春風  朱小蓮(江西省贛州市紀委監委)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時間:西曆2018年5月25日

 

 

 

王陽明像

 

在江西省贛州市崇義(yi) 縣思順鄉(xiang) 齊雲(yun) 山村有一處險要之地——茶寮,那兒(er) 有一塊懸崖岩石,岩石上留有王陽明石刻碑文真跡,名為(wei) “平茶寮碑”。

 

 

 

平茶寮碑

 

王陽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浙江餘(yu) 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jun) 事家,心學集大成者,與(yu) 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wei) “孔孟朱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年)進士,曆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qian) 都禦史、南贛巡撫、兩(liang) 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shu) 、都察院左都禦史。因平定宸濠之亂(luan) 軍(jun) 功而被封為(wei) 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平茶寮碑正麵碑文,為(wei) 楷書(shu) 陰刻,共17行318字

 

“平茶寮碑”是王陽明率軍(jun) 剿滅“山賊”的紀功碑,翔實記載了當時王陽明剿滅“山賊”的真實過程和他當時刻碑的用意。石碑高8米、寬4米,距今有500多年曆史。由於(yu) 歲月磨礪,碑文字跡已斑駁模糊,但岩石西側(ce) 的“紀功岩”三個(ge) 大字還清晰可見。

 

 

 

平茶寮碑側(ce) 麵“紀功岩”碑刻

 

正德十二年(1517年),在江西、廣東(dong) 、湖南一帶,“山賊”猖獗,活動頻繁,燒殺掠奪,為(wei) 禍一方,官民不安。朝廷命三省會(hui) 兵征剿,難以為(wei) 勝,成為(wei) 明王朝的一大心患。正德十二年十月初,當時身為(wei) 都察院左僉(qian) 都禦史的王陽明奉朝廷之命,出任南贛巡撫,肩扛“滅賊”重任。王陽明到任後,一麵踏遍南贛山山水水,摸清地勢地貌,製定“滅賊”策略;一麵對“山賊”內(nei) 部進行勸降、招安,切斷“山賊”的情報信息與(yu) 物質供給。十月十二日起,王陽明率軍(jun) 一路掃蕩各隘口小巢,直逼“征南王”謝誌珊、藍天鳳的大本營橫水、左溪一帶,“山賊”倉(cang) 皇向思順桶岡(gang) 方向逃竄。官軍(jun) 乘勝追擊,十一月初,在桶岡(gang) 的西山界處與(yu) “山賊”進行了一場決(jue) 戰。決(jue) 戰曆時兩(liang) 天兩(liang) 夜,“山賊”大部傷(shang) 亡、被俘,小部向湖南桂東(dong) 方向逃竄。豈料王陽明運籌在先,早先在桂東(dong) 布防了四千名湖兵。十一月十五日,湖兵在上章(桂東(dong) 縣普樂(le) 鄉(xiang) 新莊村上莊組)將“山賊”全部殲滅。

 

 

 

平茶寮碑正麵碑文拓片

 

“滅賊”雖大獲全勝,但王陽明望著“山賊”死傷(shang) 遍地的慘敗局麵,卻怏怏不樂(le) ,此時他思考的是“良知”,怎樣用德治教化去激發人心良知,平定社稷。在王陽明看來,“山賊”原本也有一顆善良的本心,隻是被“物欲遮蔽”“私欲窒塞”。“平茶寮碑”記載:“釋其脅從(cong) 千有餘(yu) 眾(zhong) ,歸流亡,使複業(ye) 。度地居民,鑿山開道,以夷險阻。”王陽明以良知心寬容了被俘虜的“山賊”,將他們(men) 釋放回家,並幫助他們(men) 鑿山修路,恢複耕作,讓其安居樂(le) 業(ye) 。

 

 

 

平茶寮碑“紀功岩”拓片

 

隨後,王陽明奏請朝廷,整合上猶、南康、大餘(yu) 三縣之地,設立縣治,取名“崇義(yi) ”,寓意“崇德尚義(yi) ”。

 

“兵惟凶器,不得已而後用。”這是“平茶寮碑”碑文中的名句。王陽明警示後人兵器為(wei) 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才用。同時告誡我們(men) 要加強道德修養(yang) ,正心誠意致良知,破除“心中之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與(yu) 人人、事事、物物交往中,要體(ti) 現“本心”,不被私心、私利、私欲所左右,這樣才能修煉強大內(nei) 心,走上光明正道。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