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哲學:中國自主哲學思想體(ti) 係建構的新路徑
——第三屆生生哲學論壇在濟南舉(ju) 行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冬月十七日乙卯
耶穌2024年12月17日
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訊(記者 張清俐)12月7日,第三屆生生哲學論壇在濟南舉(ju) 行。與(yu) 會(hui) 學者從(cong) 生生哲學的思想淵源、理論內(nei) 涵的探討出發,進一步聚焦於(yu) 探尋建構中國自主哲學思想體(ti) 係的路徑。
挖掘生生哲學的獨特思想資源
生生哲學是一種源自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哲學思想,其核心在於(yu) 強調宇宙萬(wan) 物生生不息、不斷變化的過程。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其中“生生之謂易”是生生哲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山東(dong) 大學易學與(yu) 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尚信認為(wei) ,在生生哲學體(ti) 係中,生生、性命、參讚化育、成就仁義(yi) ,是生生哲學最重要的標識性概念。建構生生哲學,需要充分理解仁的內(nei) 涵的豐(feng) 富性以及義(yi) 的內(nei) 涵的包容性、變通性和創造性特質,將生生哲學與(yu) 中國當代現實相結合、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相結合,開展係統的建構與(yu) 轉化創新工作,推進中國哲學在當代的新發展。
華東(dong) 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陳衛平回顧了中國哲學自近代以來構建自主思想體(ti) 係的發展曆史。他認為(wei) ,思想體(ti) 係表達了對意義(yi) 世界的認識和闡釋,而生生哲學正是中國哲學構建自主思想體(ti) 係的重要嚐試。一方麵,文明交流互鑒為(wei) 深化生生哲學研究打開了多維度視野,如對萊布尼茨與(yu) 《周易》邏輯思維的關(guan) 聯,以及黑格爾“正反合”思想與(yu) 《周易》的潛在聯係等問題進行考察。另一方麵,生生哲學也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哲學與(yu) 中國傳(chuan) 統哲學的互相成就提供了可能性,如通過生生哲學拓展馬克思主義(yi) 的生態哲學、認識論等領域。
複旦大學文學院教授謝金良從(cong) 易學的角度探討了生生之學的現代意義(yi) ,認為(wei) 易學是理解生生哲學的重要途徑。他分析了易學與(yu) 哲學、科學、美學的異同及其相互關(guan) 係,強調了運用易學思維來闡釋“生生”的重要性。
樸素唯物主義(yi) 的宇宙觀
生生哲學集中體(ti) 現了中國傳(chuan) 統哲學的宇宙觀,蘊含樸素的唯物主義(yi) 觀念。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教授李偉(wei) 榮分析了生生哲學與(yu) 中國早期宇宙論的形成及其後世影響,他認為(wei) ,生生哲學通過氣和陰陽的概念,深刻影響了古人對宇宙、自然和人類社會(hui) 的認識。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係教授餘(yu) 治平則討論了物有內(nei) 在作為(wei) 萬(wan) 物生生的第一個(ge) 哲學前提,批判了康德物自身不可知論、佛教空無論和道家無本論對生生哲學的解構。他強調,生生哲學必須建立在物有內(nei) 在的基礎上,才能揭示生命的本質和宇宙的奧秘。
在此意義(yi) 上,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國際儒學研究院研究員石永之提出,認為(wei) 生生論的研究有助於(yu) 消除“無中生有”的神創論影響,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智慧。
複旦大學哲學係教授楊澤波也在先秦儒學天論的非宗教式解讀中提出,孔子及其後學通過以德論天、以天論德等方式,將儒學引向了人文之路。他反駁了將儒學視為(wei) 宗教的觀點,強調儒學的內(nei) 在超越性。
關(guan) 切人自身的學問
生生哲學不僅(jin) 體(ti) 現了中國哲學思想家們(men) 對宇宙生成和萬(wan) 物變化的理解,還蘊含了對生命、道德、社會(hui) 等方麵的深刻洞見。蘭(lan) 州大學哲學社會(hui) 學院教授張美宏認為(wei) ,作為(wei) 古代中國形上學的典型樣態,生生形上學固然有傳(chuan) 統形上學的思辨性特征,其在精神旨趣上最終指向的則是人的日用常行,以人的生活日常為(wei) 根本關(guan) 切,為(wei) 儒家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朱承則通過王陽明的為(wei) 學功夫,展示了生生之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以體(ti) 現。
從(cong) 古典哲學到現代哲學,心靈問題是思想家們(men) 以認識人類自身為(wei) 宗旨而持續關(guan) 注的領域。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黃玉順從(cong) “情”的角度重新闡釋了《易傳(chuan) 》中的“生生”觀念,認為(wei) “生生”不僅(jin) 是形而上學的存在論概念,更包含了形下的倫(lun) 理學意義(yi) 。他強調“情”不僅(jin) 指情感,更指情實,即真實的存在狀態。
北京大學禮學研究中心主任吳飛在現代哲學背景下探討了生生視角下的中國哲學思想發展史上的性情之辨。他認為(wei) ,對心靈結構的理解,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理解心靈中的非理性因素。生生哲學中,情的本意是情實,性是生生的一體(ti) 總括,生生之性會(hui) 落實到情實層麵,這是中國哲學不同於(yu) 西方哲學對人類心靈結構中的善惡張力的理解。
本次論壇由山東(dong) 大學易學與(yu) 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山東(dong) 大學哲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學院、中國周易學會(hui) 、《周易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
與(yu) 會(hui) 學者合影(主辦方供圖)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