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逸光】中國古典學學科下的“經學”與經學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4-12-27 20:30:08
標簽:

中國古典學學科下的“經學”與(yu) 經學

作者:簡逸光(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經學研究所副所長)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冬月十六日甲寅

          耶穌2024年12月16日

 

經學自漢代設五經博士,及後建立科舉(ju) 考試製度,經學一直是傳(chuan) 統士人的知識基礎。近代教育改製,分設學科專(zhuan) 業(ye) ,取消經學,但各專(zhuan) 業(ye) 與(yu) 各領域仍不時回顧思索與(yu) 經學的關(guan) 係,比如文學與(yu) 經學、哲學與(yu) 經學、史學與(yu) 經學、子學與(yu) 經學、國學與(yu) 經學、文獻學與(yu) 經學、語言學與(yu) 經學、闡釋學與(yu) 經學等,說明經學始終為(wei) 人所關(guan) 注。近年中國古典學設立學科,以古代經典為(wei) 核心,其所謂經典除了古代的文學、史學、子學,將經學也列入其體(ti) 係中。雖然中國古典學學科與(yu) 傳(chuan) 統經學研究麵對的是相同的文獻,但二者教育目標與(yu) 宗旨並不完全一致,因此有必要略述其中異同。

 

一、中國古典學與(yu) 經學

 

關(guan) 於(yu) “古典學”、“中國古典學”,學人已有闡釋。比如劉小楓說:“恰當的名稱應該是古代經典學”;王中江說:“中國古典學,廣言之就是中國的古典語言學、文學、藝術、哲學和曆史學”。“古代”、“經典”是其定義(yi) 的關(guan) 鍵,所涉範圍包括文史哲、藝術、語言。從(cong)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所設的中國古典學學科對該學科的定義(yi) 言,其認為(wei) “中國古典學就是中國的國學”,內(nei) 容主要為(wei) 中國古代的國學經典。

 

對於(yu) 古典學或中國古典學,論者又從(cong) 交叉學科看待。比如劉小楓認為(wei) :“古典學是綜合性學科”;楊慶中認為(wei) :“中國古典學作為(wei) 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其學科交叉的特征十分明顯”,中國古典學具有學科交叉的特征,在文史哲不同的學科中能找到交叉並進而打通的切入點——對經典的研讀,尤其是對中國古代經典的研讀,即從(cong) 語言文字、文獻、經典詮釋為(wei) 基礎客觀地研讀經典文獻。在此意義(yi) 下,中國古典學強調的是讀原典的能力,其對象包括中國傳(chuan) 統文史哲的經典,將之都作為(wei) 閱讀理解詮釋的對象。即使中國古典學閱讀的對象與(yu) 采取的工具擴散至中西、甲骨文、金文、少數民族語言,都未離開閱讀一事。目的在於(yu) 打下更好的“地基”,以便在相對的意義(yi) 上整體(ti) 呈現古典知識體(ti) 係的麵貌。

 

從(cong)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介紹可知,“‘中國古典學’是以中國古代經典研究為(wei) 主要的教學和研究主體(ti) ,以古代中國的本體(ti) 研究為(wei) 目標所設立的新專(zhuan) 業(ye) ”。這裏提到的中國古代經典包括經學相關(guan) 課程。在研究方法上也提到與(yu) 傳(chuan) 統注疏的訓詁章句有相似之處。比如其說:“在研究方法上,‘中國古典學’更加強調繼承中國傳(chuan) 統小學研究的方法,由小學通大學,在中國傳(chuan) 統文獻學的基礎上,加強對於(yu) 中國古代經典的詮釋”。不僅(jin) 如此,它還強調:“中國古典學強調與(yu) 海外漢學的對話,強調文明互鑒,同時也希望能夠與(yu) 海外漢學合作,形成世界性的古代中國研究模式”。其目標欲將中國古典學建設成為(wei) “交叉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讓古代中國研究形成範式,成為(wei) 世界人文學術研究領域內(nei) 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ei) 容。

 

中國古典學科下的經學與(yu) 傳(chuan) 統經學研究略有不同,從(cong) 其學科建設的專(zhuan) 業(ye) 學科門類可見,比如:國學基礎教研室、國文教研室、國史教研室、西域曆史語言教研室。其視野開闊,采用的方法多元,知識儲(chu) 備的體(ti) 量大,研究成果遂有其特長。入學的學生若能兼顧以上專(zhuan) 業(ye) 課程,以此基礎進行經學研究自然不同。

 

回過來看,假設經學成為(wei) 一門學科,經學要聚焦的工作包括:(一)經學問題的研究,(二)經學教材的編撰,(三)經學曆史的梳理,(四)經學教育的省思,(五)經學相關(guan) 工具書(shu) 的編纂,(六)經學的工夫與(yu) 實踐。這些都是有待完成的工作,需要足夠的專(zhuan) 業(ye) 人才來進行,才能將經學之學的知識體(ti) 係建構得更加完整與(yu) 細致。

 

二、經學在各類學科底下與(yu) 作為(wei) 一門獨立學科的差別

 

王學典先生說:“21世紀以來,學界對儒學的研究已逐漸形成‘九科治儒’的繁榮局麵,人文社會(hui) 科學的各學科都在從(cong) 各自的角度向儒學聚焦。”其所論在儒學,而經學為(wei) 儒學之核心,故此說亦可放在經學上,從(cong) 這個(ge) 角度理解經學為(wei) 不同學科所研究,不妨可稱“九科治經”。究其原因,經學乃綜合性的知識體(ti) 係,內(nei) 容包含文學、曆史、政治、文化、教育、軍(jun) 事、思想、製度、管理等知識之學,還包括實踐之學。它的實用之學,不是為(wei) 了處理解決(jue) 單一的學術問題,它更多的是解決(jue) 人(包括眾(zhong) 人)在麵對世界時所遭遇的困難。比如世界不僅(jin) 有國與(yu) 國之間的競爭(zheng) ,一國之內(nei) 的人亦有理念之不同,即便是自己的言行與(yu) 自己的良知之間,都常充滿矛盾。除此之外,如何在教育、教養(yang) 、修養(yang) 上帶給人安身立命的穩定感,其方法如何,這是經學所關(guan) 心並試圖提出解決(jue) 辦法的議題。若不以此為(wei) 目標,其學不足為(wei) 經學。這麽(me) 說並不與(yu) 其他學科有所衝(chong) 突或有高低之別,實則不同專(zhuan) 業(ye) 各有其不同的追求與(yu) 作用,皆可為(wei) 人類文明的永續與(yu) 發展提供幫助。

 

經學的內(nei) 容包羅萬(wan) 象,可以讓不同學科皆有可討論的空間,不表示經學從(cong) 交叉學科的方式即能恢複整體(ti) 麵貌,因為(wei) 交叉學科是從(cong) 不同的專(zhuan) 業(ye) 學科來共同商議建立可一起探討的交集點。這樣隻是透過不同方式拆解經學,並不是以經學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的想法來理解經學。所以,除了不同學科的討論與(yu) 交叉學科方式的研究,讓一部分研究恢複在傳(chuan) 統中本來就是整體(ti) 的方式來研究經學,亦有其必要。比如《漢書(shu) ·藝文誌》將五經與(yu) 仁、義(yi) 、禮、智、信五常之道結合,蓋學者讀其書(shu) ,學仁、義(yi) 、禮、智、信,以畜德也。可以看到經學培養(yang) 人的目的在於(yu) 畜德。殆及清代,皮錫瑞著《經學通論》,仍雲(yun) :“自天子以至於(yu) 士庶,莫不讀孔子之書(shu) ,奉孔子之教。天子得之以治天下,士庶得之以治一身,有舍此而無以自立者。”申明經學之用,於(yu) 公可治天下,於(yu) 私可治一身之自立。以上所謂經學也。

 

至如《四庫全書(shu) 總目提要·經部總敘》總結曆代學術發展,謂儒學不過漢學、宋學兩(liang) 家互為(wei) 勝負。且雲(yun) :“消融門戶之見而各取所長,則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經義(yi) 明矣。蓋經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則將經視為(wei) 儒者之學,為(wei) 學理之學。今日若謂廣義(yi) 的定義(yi) 來說,舉(ju) 凡以十三經為(wei) 對象的研究成果皆可謂之經學;狹義(yi) 的定義(yi) 則是以《十三經注疏》裏麵的問題為(wei) 探究對象的學問為(wei) 經學等雲(yun) 雲(yun) ,是同四庫館臣將“經”視作“學”而已。

 

從(cong) 經學的宗旨與(yu) 目的來說,其學乃是要成人。從(cong) 個(ge) 人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開始,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它不僅(jin) 具備知識的學問,同時具有實踐的實學性質。

 

三、中國古典學與(yu) 經學皆以培養(yang) 國家需要的人才為(wei) 目標

 

古典學是綜合性學科,經學不是綜合性學科,經學是綜合性學問。經學可以從(cong) 不同專(zhuan) 業(ye) 學科或從(cong) 交叉學科的方式進行理解並深入探討。但除了從(cong) 不同專(zhuan) 業(ye) 學科與(yu) 交叉學科的方式來研究經學,它也可用過去經學的傳(chuan) 統把經學當作培養(yang) 人才的一種全人教育來看待,不強調其分而強調其同,即文史哲、經濟製度祭祀盡在其中。二者沒有衝(chong) 突,可並行不悖。

 

各個(ge) 專(zhuan) 業(ye) 學科或中國古典學學科以經學為(wei) 研究對象不僅(jin) 不會(hui) 因為(wei) 有了經學學科就受到影響,在多元的環境中大家都可闡釋經學的價(jia) 值。比如古典學核心部分是研究對後世產(chan) 生深遠影響的經典作品,其以研究經典為(wei) 目的,經學典正是其欲研究的對象。如劉小楓說:“中國的古典學建設,不僅(jin) 要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古典,更要深入研究西方文明的古典。如今我國文教體(ti) 製中的文學、史學、哲學都大致以中西分類,我們(men) 的古典學建設恐怕也大致如此。畢竟,學術界的從(cong) 業(ye) 力量會(hui) 自然奔赴‘古今中西’領域”,即認為(wei) 除了中國古典學,也需要研究西方古典學。這是非常好的方向。

 

大學之道在於(yu) 培養(yang) 能愛國利民承天下之重任者,科學教育如是、人文教育亦當如是。專(zhuan) 業(ye) 技術固然重要,協調組織人之間的和諧與(yu) 合力,光靠專(zhuan) 業(ye) 知識不足以為(wei) 之。不論是中國古典學學科或聚焦於(yu) 經學的教育都不是局限於(yu) 所教之文獻,其目的在於(yu) 培養(yang) 獨立思考、具備解決(jue) 問題之能力,且能夠積極熱心奉獻承擔於(yu) 國家社會(hui) 的人才。國家的未來需要這樣的教育。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