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集紀錄片《風雨國學魂——尋找無錫國專》在央視播出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24-12-23 00:56:18
標簽:

6集紀錄片《風雨國學魂——尋找無錫國專(zhuan) 》在央視播出

來源:《無錫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冬月二十日戊午

          耶穌2024年12月20日

 

 



 

在人類曆史中,有些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漫長的黑夜,照亮了文明的天空。無錫國專(zhuan) ,便是這樣一顆星,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曆時兩(liang) 年拍攝製作,攝製團隊走訪城市鄉(xiang) 村,跨越山川河流,深入到每一個(ge) 與(yu) 國專(zhuan) 有關(guan) 的曆史角落,足跡遍布近10個(ge) 省、10餘(yu) 所大學,采訪了40位嘉賓學者。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中共無錫市梁溪區委員會(hui) 、無錫日報報業(ye) 集團聯合攝製的6集紀錄片《風雨國學魂——尋找無錫國專(zhuan) 》已於(yu) 近日在CCTV-9紀錄頻道播出。

 

紀錄片共有《風雨》《辦校》《種子》《先生》《內(nei) 遷》《歲月》6集,采用數字建模、場景還原等技術手段,再現了無錫國專(zhuan) 的真實樣貌,將傳(chuan) 統的敘事手法與(yu) 現代的影像技術相結合,以最生動、最真實、最全麵的方式,展現無錫國專(zhuan) 的精神風貌。從(cong) 國專(zhuan) 的創始人唐文治先生開始,穿越時空,與(yu) 那些在風雨中堅守國學的巨儒們(men) 對話,感受他們(men) “繼絕學,開太平”的理想與(yu) 使命。

 

無錫國專(zhuan) 百年記憶

 

我們(men) 的鏡頭,對準了無錫國專(zhuan) 的親(qin) 曆者;我們(men) 的影像,記錄了他們(men) 口述的珍貴曆史。他們(men) 的講述,如同曆史的回聲,穿越了時空隧道,讓我們(men) 得以窺見那個(ge) 時代的國學風采。

 

“當年,我跟同班同學、老鄉(xiang) 馮(feng) 其庸在宿舍睡的是上下鋪。說起當年的老師,印象最深的還是唐文治校長。每個(ge) 禮拜,他都給學生講《詩經》,雖然他眼睛看不見,但他朗誦的聲音很好聽。”古籍版本目錄學家、南京圖書(shu) 館原研究館員沈燮元先生是無錫國專(zhuan) 1948年畢業(ye) 生。沈老於(yu) 2023年3月去世,我們(men) 對他的采訪成為(wei) 他生命最後時期的珍貴記錄。在無錫國專(zhuan) 讀書(shu) 期間,唐文治的治學精神對沈燮元影響非常大。“總結起來四個(ge) 字,‘敦品勵學’,唐校長教導我們(men) 怎麽(me) 去做人,怎麽(me) 去讀書(shu) ,做人要注意自己的品行,讀書(shu) 要有方向,這三年對我非常重要,對我人生道路有重要影響。”沈燮元對錢穆也是崇拜有加,“錢先生到國專(zhuan) 講課,時間很長,一講就是好幾個(ge) 小時,我們(men) 的畢業(ye) 冊(ce) ,也是他題的詞。”

 

在福建師範大學倉(cang) 山校區旁的教工宿舍華南新村,我們(men) 采訪到了耄耋之年的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博士生導師,著名經濟學家和教育家陳征。他是1949年從(cong) 無錫國專(zhuan) 走出的優(you) 秀畢業(ye) 生。在無錫國專(zhuan) 師兄吳天石的影響下,陳征從(cong) 愛詩、讀詩、寫(xie) 詩,到轉行將畢生精力投入馬克思主義(yi) 經濟學特別是《資本論》的教學與(yu) 研究。陳征寫(xie) 作出版了《〈資本論〉解說》等30餘(yu) 部專(zhuan) 著,被譽為(wei) “國內(nei) 完整、係統、高水平講解《資本論》第一人”,2019年獲得“最美奮鬥者”榮譽。談及這些成就時,陳征總會(hui) 提到無錫國專(zhuan) ,說當年國專(zhuan) “很認真,不馬虎”的嚴(yan) 謹學風一直影響著他,國專(zhuan) 熏陶出的敦厚謙和的氣質也令他終身受益。

 

湖州德清新市古鎮,店坊民居臨(lin) 街而建、傍水而居。在這“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畫卷中,我們(men) 拜訪了當時97歲高齡的施劍青先生。他是無錫國專(zhuan) 滬校畢業(ye) 生。21歲任教以來,施劍青沿用當年無錫國專(zhuan) 老師的教學方法育人。幾十年來,他和夫人一直資助著困難學生,他還聯合其他退休教師,拿出退休金設立“草根助學獎”……無錫國專(zhuan) 給予他的,是國學的積澱,更是溫潤的風姿。“正人心,救民命”成為(wei) 貫穿於(yu) 唐文治一生的思想主線,也成為(wei) 無錫國專(zhuan) 始終不渝的辦學主旨。對於(yu) 一屆又一屆的畢業(ye) 生來說,他們(men) 在母校學習(xi) 和領悟到的,都為(wei) 其今後的人生指明了方向。“腳踏實地教好每一個(ge) 學生,才能算是不辜負在無錫國專(zhuan) 所學。”施劍青說。

 

文脈綿延 弦歌不輟

 

我們(men) 的畫麵,捕捉了國學傳(chuan) 承者們(men) 的風采。他們(men) 的故事,是時代的印記,見證了國學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隨著鏡頭的流轉,讓我們(men) 一同走進那段風雨如磐的歲月,體(ti) 悟國學的內(nei) 涵,感受文化的力量,也從(cong) 他們(men) 的講述中,看到國學精神的延續和傳(chuan) 承。

 

杜澤遜 山東(dong) 大學講席教授、《文史哲》編輯部主任兼主編 師從(cong) 王紹曾

 

無錫國專(zhuan) 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培養(yang) 了那麽(me) 多的國學大師,它培養(yang) 人才的經驗,不僅(jin) 對我們(men) 當代是重要的,而且在未來也一直有重要意義(yi) 。所以,我們(men) 對無錫國專(zhuan) 在中國教育史上、文化史上的評價(jia) 怎麽(me) 高都不過分。

 

陳尚君 複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唐詩研究專(zhuan) 家 師從(cong) 朱東(dong) 潤

 

唐先生一生辦學無愧,他從(cong) 清末走來,經曆了兩(liang) 次辦學,世事變遷,始終堅持國學精神,是中國文化的寶貴財富。

 

陳正宏 複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師從(cong) 蔣天樞

 

我從(cong) 事的是古籍整理工作,所有精力全部投在古書(shu) 中。古籍研究的方法,我讀研究生時就開始學習(xi) 了。這種精神性的東(dong) 西,包括我現在教學生的方法,都是從(cong) 無錫國專(zhuan) 延續下來的。

 

還有更多與(yu) 無錫國專(zhuan) 有傳(chuan) 承關(guan) 係的後人,在片中講述與(yu) 無錫國專(zhuan) 的故事——

 

唐孝威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唐文治之孫

 

祖父說,我們(men) 唐家的子孫,如果有不清廉的,將來就不是我們(men) 唐家的子孫,我們(men) 唐家的子孫一定要是清廉的,這個(ge) 印象我非常深。他是教育家,是古文家,但更注重品德,他一直強調,人生惟有廉潔重,世界須憑氣骨撐。

 

唐德明 唐文治曾孫

 

他(唐文治)對儒家思想,還有國文等國家最傳(chuan) 統的一些文化看得非常非常重。他(唐文治)為(wei) 什麽(me) 又去無錫,又辦無錫國專(zhuan) ,這是要保護我們(men) 國家的傳(chuan) 統文化。

 

梁欽元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梁漱溟研究中心主任 梁漱溟長孫

 

當時無錫國專(zhuan) 從(cong) 北流遷到桂林,我爺爺就跟馮(feng) 振提議要成立校董會(hui) 。因為(wei) 他有聲望,還有各種關(guan) 係,他就請了李濟深來做校董會(hui) 主席。這樣的話,一下就解決(jue) 了用地和經費的問題,為(wei) 無錫國專(zhuan) 的發展創造了一個(ge) 相對好的社會(hui) 和政治環境。

 

王曉洪 王蘧常長孫

 

唐先生臨(lin) 終前,特別拉著我爺爺的手,將恢複無錫國專(zhuan) 的重任交給了他。在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我爺爺他們(men) 都認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中最值得珍視的東(dong) 西需要保留下去,並為(wei) 之努力。

 

傳(chuan) 揚精神 擦亮名片

 

鉤沉歲月,致敬先賢。在沈燮元看來,追憶無錫國專(zhuan) 做過的事情,紀念唐文治校長,發揚光大國專(zhuan) 精神是很有意義(yi) 的事。專(zhuan) 家們(men) 評價(jia) ,無錫國專(zhuan) 不僅(jin) 是中國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文化標識,更是無錫乃至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時至今日,我們(men) 該如何更好地傳(chuan) 揚國專(zhuan) 精神,擦亮文化名片?紀錄片《風雨國學魂——尋找無錫國專(zhuan) 》的製作和播出,是對這一文化標識的深入發掘和傳(chuan) 播,在凸顯無錫國專(zhuan) 曆史價(jia) 值的同時,更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yi) 。

 

莫礪鋒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資深教授、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長

 

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代代相傳(chuan) ,有點像莊子說的薪盡火傳(chuan) ,就是每一根木材,它燃燒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但是一根一根又接下去,火苗不絕。所以,唐文治先生看到了這一點,非常及時地辦了這樣一所學校來研究國學,研究我們(men) 傳(chuan) 統文化中最有價(jia) 值的內(nei) 容。無錫國專(zhuan) 在實現文化連續性上麵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彭林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國專(zhuan) 書(shu) 院名譽院長

 

科學技術可以從(cong) 西方引進,但是民族精神是不可能從(cong) 西方引進的,民族精神在哪裏?存在於(yu) 我們(men) 國家高深的經世哲學當中,在我們(men) 的國粹裏麵。所以唐文治很清楚,國學是我們(men) 民族振興(xing) 的一個(ge) 魂,隻有把民族文化裏麵最優(you) 秀的東(dong) 西發揚起來,我們(men) 才會(hui) 有勇於(yu) 為(wei) 國家去獻身、去奮鬥的第一流人才,我們(men) 培養(yang) 的人一定要是服務於(yu) 本國的優(you) 秀人才。

 

陳平原 北京大學哲學社會(hui) 科學一級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這所學校的課程設置及講課方式,不同於(yu) 一般大學的中文係或者曆史係。其籌建及運營,更富傳(chuan) 奇色彩,而這背後,是現代化進程中傳(chuan) 統文化及教育精神的延續和轉型。

 

歐七斤 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館長

 

提倡國民精神,就是要重視我們(men) 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這個(ge) 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和國民精神的養(yang) 成,其中一個(ge) 重要內(nei) 容就是國文。他(唐文治)認為(wei) ,國文興(xing) 則國民精神興(xing) ,國文敝則國民精神亡。

 

往事不如煙,國風依然潮。這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段追尋曆史的旅程。通過這部紀錄片,我們(men) 得以了解無錫國專(zhuan) 的故事,感受國學的魅力,激發我們(men) 內(nei) 心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