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裏問學”青年博士講壇舉(ju) 行第九講:陳姿樺主講《作新法還是守王道:孔廣森眼中的孔子與(yu) <春秋>》
來源:“孔子研究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七月十七日丙辰
耶穌2024年8月20日
8月19日,孔子研究院春秋講壇之“闕裏問學”青年博士講壇舉(ju) 辦第九講,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後陳姿樺主講《作新法還是守王道:孔廣森眼中的孔子與(yu) <春秋>》,同濟大學哲學係博士王康和石林林擔任與(yu) 談人,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曹景年博士主持講座。
陳姿樺從(cong) 關(guan) 於(yu) “西狩獲麟”的爭(zheng) 論談起,圍繞孔廣森春秋學的主旨是“作新法”還是“守王道”這一問題作了深入講解。她認為(wei) ,孔廣森有意消解“西狩獲麟”和孔子作《春秋》之間的因果關(guan) 聯,回避其中隱含的改朝易代的端倪。孔廣森強調“尊周內(nei) 魯”“《春秋》新意”,都在反複申說孔子本身並非王者,即使是作《春秋》也不會(hui) 為(wei) 其賦予王者的身份。孔子作《春秋》目的是在亂(luan) 世中保存先王治天下之大法,以俟後王用之以治世。孔廣森對孔子作《春秋》的定義(yi) 絕非素王改製立法,而是君子守持王道。孔廣森的這一觀點是對傳(chuan) 統公羊學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屢遭家族厄運下避免惹罪招愆的全身遠禍之舉(ju) 。
“闕裏問學”青年博士講壇是孔子研究院“春秋講壇”係列學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邀請近年畢業(ye) 的傳(chuan) 統文化領域的優(you) 秀青年博士,主講其博士論文最具創新意義(yi) 的精華部分,並分享在選題、寫(xie) 作和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心得和經驗,展示青年學者的風采,為(wei)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