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證道:陽明心學與(yu) 東(dong) 亞(ya) 文明
來源:“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公眾(zhong) 號”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十月二十日戊子
耶穌2024年11月20日
2024年10月30日—11月1日,以“陽明心學與(yu) 文明互鑒”為(wei) 主題的2024陽明心學大會(hui) 在浙江省紹興(xing) 召開。“天泉會(hui) 講”作為(wei) 陽明心學大會(hui) 品牌學術研討活動,在2024陽明心學大會(hui) 中更從(cong) 多個(ge) 維度詮釋陽明心學現代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
本次天泉會(hui) 講分為(wei) “陽明心學與(yu) 東(dong) 亞(ya) 文明”、“陽明心學與(yu) 明代思潮”和“大道知行:陽明心學與(yu) 企業(ye) 家精神”三個(ge) 主題開展研討。其中“陽明心學與(yu) 東(dong) 亞(ya) 文明”分會(hui) 場主要聚焦於(yu) 陽明學在日本、韓國等東(dong) 亞(ya) 地區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
會(hui) 議伊始,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錢明,日本二鬆學舍大學教授、日本儒學會(hui) 副會(hui) 長牧角悅子,韓國陽明學會(hui) 會(hui) 長、韓國圓光大學樸成浩教授分別致辭。隨後的學術研討上半場由寧波大學何靜教授主持、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副院長錢明教授點評;下半場由複旦大學何俊教授主持、武漢大學歐陽禎人教授點評。
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錢明
日本二鬆學舍大學教授、日本儒學會(hui) 副會(hui) 長牧角悅子
韓國陽明學會(hui) 會(hui) 長、韓國圓光大學樸成浩教授
寧波大學何靜教授
複旦大學何俊教授
武漢大學歐陽禎人教授
韓國成均館大學辛正根教授指出,知道、信道、體(ti) 道、見道具有內(nei) 在的遞進關(guan) 聯,要特別注意“體(ti) ”與(yu) “化”的內(nei) 在關(guan) 聯以及“以道體(ti) 身”和“以身體(ti) 道”的差異性,俳優(you) 和誌人是將身體(ti) 引導向道的兩(liang) 種類型。
韓國成均館大學辛正根教授
韓國忠南大學金世貞教授將王陽明的良知哲學與(yu) 鹹錫憲的種卵思想進行比較,係統考察了兩(liang) 人的思想曆程和哲學特征,認為(wei) 他們(men) 的思想不同於(yu) 新自由主義(yi) 傳(chuan) 統,在氣候變化、生態破壞的當代社會(hui) 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yi) 。
韓國忠南大學金世貞教授
日本信州大學早阪俊廣教授以王畿《天根月窟說》為(wei) 中心,全麵考察了從(cong) 邵雍到周汝登的前景、周邊與(yu) 後景的思想圖像,告誡研究者不僅(jin) 要注意思想家的“言說”,同時也應關(guan) 注“言說”得以成立的“場域力學”。
日本信州大學早阪俊廣教授
韓國國際腦教育綜合大學院趙南浩教授對以耿寧為(wei) 代表的西方現象學進路的陽明學研究提出了質疑與(yu) 批判。他認為(wei) ,耿寧主要依據唯識學的自證分和佛性來解釋陽明學的良知說,缺乏有關(guan) 佛教的參禪體(ti) 驗以及陽明學的修養(yang) 工夫,由此呈現為(wei) 一種外在的描述陽明學史。
韓國國際腦教育綜合大學院趙南浩教授
日本佐賀大學伊香賀隆教授指出,以往研究者過多注重作為(wei) 思想家的聶雙江,而對作為(wei) 政治家的聶雙江關(guan) 注不夠。他對《明史》中的聶雙江晚年評價(jia) 的形成過程作了分析探討,尤其是從(cong) 史源學的角度展開了細致考證。
日本佐賀大學伊香賀隆教授
韓國教員大學金瑉在教授基於(yu) 鄭鬥齊、樸殷植和鄭寅普的分析,將良知進行“人文靈性”(humanistic spiritual)的概念轉化,認為(wei) 它有助於(yu) 克服、家庭、社會(hui) 、國家乃至全球範圍內(nei) 同時發生著的道德風險問題。
韓國教員大學金瑉在教授
浙江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費周瑛講師詳細探究了陽明學在西方世界的翻譯和研究現狀,指出陽明學通過比較性融通和創造性轉化的接受路徑,經曆核心觀念的單維引入和核心思想的多維對比,並作為(wei) 西方學者個(ge) 人思想的延伸資源和共同現實問題的解決(jue) 方案在英語世界大放異彩。
浙江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費周瑛講師
美國中喬(qiao) 治亞(ya) 州立大學伊來瑞教授指出,相較於(yu) 《論語》《道德經》等先秦經典的諸多譯本,英語世界對宋明理學文獻的翻譯明顯不足。他以定、主一、立誌、格物等概念的翻譯為(wei) 例,指出亨克和陳榮捷《傳(chuan) 習(xi) 錄》翻譯中的問題,強調有必要進行重新翻譯。
美國中喬(qiao) 治亞(ya) 州立大學伊來瑞教授
浙江師範大學阿部亙(gen) 副教授考察了日本近代作家幸田露伴對《論語》的三次詮釋,指出露伴對論語的詮釋以朱子學為(wei) 底色,並在參考陽明學和清代考據學的基礎上提出自身獨特的見解,是儒學在日本近代化過程中的一個(ge) 縮影。
浙江師範大學阿部亙(gen) 副教授
日本二鬆學舍大學事務職員山路裕老師對《曆代史纂左編凡例》進行深入考證,指出它兼有唐順之和王畿的思想觀點,甚至也有可能融合了兩(liang) 人的折中看法,對我們(men) 了解明末學術研究的相關(guan) 動態提供了新的視角。
日本二鬆學舍大學事務職員山路裕老師
韓國陽明學會(hui) 會(hui) 長、韓國圓光大學樸成浩教授立足韓國宗教思想史的視野,從(cong) 心性修養(yang) 的主體(ti) 和方法角度,比較了王陽明的良知概念和鼎山的空寂靈知概念,認為(wei) 兩(liang) 者有諸多共通之處,有助於(yu) 促進陽明學和佛學之間的溝通。
韓國陽明學會(hui) 會(hui) 長、韓國圓光大學樸成浩教授
山東(dong) 大學方浩範教授分別以鄭齊鬥、樸殷植、鄭寅普為(wei) 對象,具體(ti) 考察了陽明學在朝鮮半島的發展曆程,指出它走上了“脫離性理”到“實心”與(yu) “感通”的詮釋之路,試圖將陽明學應用於(yu) 朝鮮半島民族生存與(yu) 近代化之路。
山東(dong) 大學方浩範教授
浙江萬(wan) 裏學院張實龍教授認為(wei) ,陽明心學的目標是合理地發揮生命潛力與(yu) 成就聖賢人格,並以主體(ti) 間性的講學互動為(wei) 具體(ti) 路徑。我們(men) 運用好陽明心學,可以為(wei) 世界創造財富、提升個(ge) 人生命境界、培育出團結的社會(hui) 團體(ti) 。
浙江萬(wan) 裏學院張實龍教授
溫州醫科大學馬寄教授指出,陳確之學堅持儒家主流“性善”論,但卻並非簡單的承襲傳(chuan) 統。他從(cong) 即“氣”而在的角度,認為(wei) “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隻是“一性”,將之塑造成別具一格的“先天”發展型“性善”論。
溫州醫科大學馬寄教授
天津社科院李會(hui) 富副研究員強調,歐陽南野的致良知之學可以概括為(wei) 事上致良知思想。這一學術思想強調良知與(yu) 知覺的體(ti) 用不二關(guan) 係,主張心無定體(ti) ,突出慎其獨知,具有鮮明的主事傾(qing) 向,為(wei) 陽明學的守正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天津社科院李會(hui) 富副研究員
天津社科院李卓副研究員認為(wei) ,相較於(yu) 呂—朱鄉(xiang) 約是宋明社會(hui) 設計之“大經”,《南贛鄉(xiang) 約》則為(wei) 一時一地所行之“權法”。其在貫徹心學價(jia) 值的同時,也有所輕忽和變通,隻有充分注意到這兩(liang) 個(ge) 方麵,才能接近《南贛鄉(xiang) 約》的整全麵貌。
天津社科院李卓副研究員
廣西師範大學王學偉(wei) 副教授指出,王陽明廣西論學場景甚多,或是家書(shu) 叮嚀,或是書(shu) 院開講,或是書(shu) 信論學,或是工作間隙講論,或是貫穿於(yu) 平叛剿寇的具體(ti) 安排中。這些講學活動是“天泉問道”和“嚴(yan) 灘答問”的繼續和深化。
廣西師範大學王學偉(wei) 副教授
四川大學黃錚助理研究員指出,現象學研究者用來解釋“良知”概念的“本原知識”與(yu) “本原意識”、“心的本己能力”這三種概念,分別對應的“心理素質”、“道德—批判”和“宗教—神性”的概念解釋並不完全適用於(yu) 對“良知”概念的全麵區分中。
四川大學黃錚助理研究員
浙江師範大學蔣建偉(wei) 講師通過會(hui) 澤正誌齋對本居宣長的批判,對日本幕府末期的“國儒論爭(zheng) ”作了細致討論。她認為(wei) ,會(hui) 澤對宣長的批判並非僅(jin) 出於(yu) 宣長思想與(yu) 儒家世界觀的齟齬,更由於(yu) 在他看來,宣長思想中沒有修養(yang) 和實踐取向。
浙江師範大學蔣建偉(wei) 講師
溫州大學詹良水講師認為(wei) ,從(cong) “良知”的主要內(nei) 容仁、義(yi) 兩(liang) 方麵看,“致良知”實際是良知之本體(ti) 得以昭顯,而在應對外在事物時能夠“知是知非”,最後在本體(ti) 之昭顯和外在之發用的落實中得以實現,並達至“萬(wan) 物一體(ti) ”的終極目標。
溫州大學詹良水講師
綜上所述,東(dong) 亞(ya) 乃至海外視野中的陽明心學研究呈現出三個(ge) 方麵的基本趨勢:韓國學者主要集中探討陽明心學對朝鮮民族精神性格的塑造,尤其是放在韓國近代曆史進程中予以考察;日本學者則以文獻考證工夫見長,對中國陽明心學的研究鞭辟入裏;歐美學者則從(cong) 比較哲學的視角探析陽明心學,特別熱衷於(yu) 跨文化翻譯現象的詮釋。總體(ti) 而言,域外陽明心學的研究以文明交流互鑒為(wei) 出發點,極大豐(feng) 富和拓闊了陽明心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