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佩】立足社區,兒童公益誦讀走出一條新路——知止堂義學記
欄目:民間儒行
發布時間:2012-08-27 08:00:00
 |
胡子佩
作者簡介:胡暉瑩,字子佩,號知止軒,女,西元一九七一年生,江蘇南通人,知止堂義(yi) 學創辦人暨主事。出版有《一體(ti) 微行:知止堂義(yi) 學五周年回眸》(知識產(chan) 權出版社2015年)。
|
立足社區,兒童公益誦讀走出一條新路
——知止堂義學記
作者:胡暉瑩(知止堂義學主事)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發表
時間:西曆2012年8月28日
二○○九年十二月,知止堂義學被中共南通市崇川區委宣傳部、南通市崇川區文化局授予“崇川區首批三星級群眾文化團隊”。這是全區26個星級團隊中唯一以兒童經典誦讀為活動方向的團隊。
二○一二年七月,知止堂義學又通過區“社區公益項目助力計劃”的審核,獲得政府的資助。
知止堂義學創辦於二○○八年八月,不是南通市第一家、也不是唯一一家兒童讀經班。但是自創辦以來,卻得到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四年來,被南通各類媒體報道四十多次,學堂孩子們排演的文藝節應邀參加了市、區、街道、社區等多場演出,今年四月還走出南通,在無錫太湖第一社區參加交流演出,獲得一致好評。
知止堂義學的成功,除了得益於全國對傳統文化日益重視的大環境、家長的大力支持外,也與我們的辦班模式有著極大的關係。
義學,學堂沒有收入,僅教學場所一年的租金就是一個攔路虎。目前國內義學多是個人捐資模式。但在學堂的起步階段,認可度不高的情況下,會給創辦者帶來極大的壓力。外地曾有這樣的義學,一年後因承受不了房租壓力而被迫停課。
我們知止堂卻幸運得多。其實從二○○三年開始,我們就有這樣的夢想,也是因為場地的問題一直未能實現。二○○八年,機緣巧合,認識了北濠橋東村社區的毛瑞紅主任,和她談起這個設想:利用社區資源辦義學。沒想到得到毛主任的讚同。在二○○八年以前,全國讀經的氣氛還沒有現在濃厚,對讀經班還存在爭議。在南通走社區模式行不行?合不合適?忐忑中,得到南通市民巡訪團張薇麗副團長的關心,她對我們的設想給予了支持,認為利用社區資源,由義工老師來免費授課是個很好的嚐試,這也能促進社區精神文明的建設。為了開好第一課,張團長還為我們聯係了少兒書店,開課用的《弟子規》課本就是由書店讚助的。
在各界的關心下,學堂如期開課。寬敞的教室、統一的桌椅、櫃式空調,後來社區又添置了電腦、投影儀,這些資源都無償供我們使用。北京有家媒體記者在南通采訪,看到我們多媒體教學時,也感慨道,內地有些學校的教學環境還沒有你們好呢。
社區這個後盾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教學場地設施上,社區的強項是做群眾組織工作,這也幫了我們很多忙。為了培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學堂在傳統節日裏組織了一係列民俗活動。在毛主任的帶領下,社區一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成了我們的後援團,冬至搓湯圓、元宵放燒火……活兒他們幹,安全他們管,我們隻管帶著孩子又是吃又是玩。記得二○○九年端午節在濠河邊祭拜屈原的活動,當時除了學堂學員、家長外,還有轄區內一所學校三個班的九十多名學生一同參加。這樣大規模的“集會”,安全不能馬虎,因此要在公安等相關部門備案。坦率地說,如果由某一人以個人名義去申報集會的話,要通過公安等部門的審核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但是由街道組織出麵申請,至少我們活動的目的就不會引人懷疑。由於溝通上的失誤,當時濠河風景區現場管理人員並不知道我們的活動,見我們在他們的“地盤”上擺桌子設香案,就要“驅逐”我們。關鍵時刻,又是社區出麵,多方協調,才確保了活動的正常進行。社區不但在人力上給予了保證,而且還在財力上給予支援,舉辦各類活動的經費也是社區從他們有限的資金中擠出一部分來幫助我們。
加入社區,我們不再是孤立的一個團隊,我們積極參加社區舉辦的活動,和其他群眾文化團隊一起亮相,使社區更多的居民了解我們,把孩子送來學習。同時,社區也憑借他們的宣傳渠道,與記者保持聯係,及時把我們的活動等信息發送出去,敏銳的記者從中捕捉到新聞點後也對我們格外關注,繼而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報道。
我們是幸運的,能遇到支持傳統文化且又有膽量、敢為人先的基層社區領導;遇到像李晨玲老師、劉豔萍老師那樣熱愛傳統文化、熱心公益服務,而又很純粹的朋友。四年來,我們在業餘時間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學活動上而沒有受到幹擾。我們在經曆了開始的熱鬧、三個學生的尷尬後,針對孩子的學習的特點,逐步摸索出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風格。而想成為我們的義工老師,則需要經過3個月的輔導員期進行考察,考核合格才能成為我們的助教,最後根據能力轉為義工老師這樣一個提升的過程。這過程雖然使老師隊伍的發展受到一些製約,但是確保了義工老師的專業性,確保了教學質量。
在與社區的合作中,我們始終站在“推廣傳統文化的立場、社區的角度”上來協調關係、處理問題。即使是看法不一,隻要不影響傳統文化的推廣,完全可以作一些變通。當然,我們也意識到,隨著影響的擴大,名利的誘惑也會接踵而來。這也提醒我們在老師隊伍建設方麵要注意引導與溝通。而作為我們學堂、我們老師,其核心工作依然是帶領孩子誦讀經典、以身作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成為學習經典、踐行經典的表率。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