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灣】壬辰秋曲阜之行紀略

欄目:廟堂道場
發布時間:2012-08-21 08:00:00
標簽:
王瑞昌

作者簡介:王瑞昌,字乃徵,號米灣,西元一九六四年生,河南魯陽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長期主講儒學經典及中國哲學於(yu) 高校及民間公益文化機構。曾訪學北美、台灣,研習(xi) 人文,傳(chuan) 播儒學及中國文化。著有《陳確評傳(chuan) 》《追望儒風》等。





    弘道基金與曲阜國學院等舉辦“儒家文化修身營”,仁和才難兩骨幹至寒舍來議其事,並邀予授課兩日。予才口兩拙,素不喜出麵,然感於弘道之意義及兩君之盛情,決然前行。
    
    西曆八月十七日晚乘動車至曲阜東站。營員來站逆迎,欲叫出租車,予堅持乘公交。晚九點多下榻孔孟賓館,設施簡樸實用。夜十一點左右,主事仁和君率諸幹事約五六人來見,作揖行禮,甚恭謹。餘有不勝其情之感。
    
    十八日上午,予為講“蔣慶先生其人其學”。數年前予曾應範瑞平先生之約撰蔣先生小傳,欲乘其便也。傳記主體分八部分,即少年時光,工廠歲月,軍營生涯,大學時代,歌樂幽居,移住海濱,政治儒學,陽明精舍也。此次授課即以此為本,依次撮要介紹。曆時兩小時講畢。課堂即炎平兄所創“曲阜國學院”之講堂也。布置古樸,頗見規模。環視之,甚佩炎平兄經營之力。
    
    因顧慮理論問題未必適宜諸君聽之,故此講多舉故實、軼事為眾營員告。然予此估計,恐頗有失。中途有兩三位,恭揖而退。講至“軍營生涯”時,有營員遞上紙條,有“少談故事,多談思想”雲雲。因感此次授課,恐未能達其期效,或者予口拙使然也。然吾已盡其在我矣。
    
    十八日下午,聽慕朵生兄講儒教。其講分(儒教)“是不是”宗教,“應不應”(重建儒教),“能不能”(建成儒教)三部分。剖判分明,義理精切,資料詳實。其關於宗教之意義,言之尤其深微精當。將儒教言之為天命之性之信仰,予中心不禁讚曰“旨哉言乎”!
    
    朵生兄中午自京抵曲阜,課後旋即回京。席不暇暖,一腔熱血,實不多見,更望塵莫及也。
    
    當晚,與自湖南遠道而來之張晚林老師一同參加營員座談。之後又與晚林先生小敘。晚林先生為人沉著細致,精於儒家義理,深膺儒家情懷,雅有文化意識。得以結識,予此行之一幸也。 

    十九日,偕眾營員前往夫子降世地尼山拜訪,炎平兄亦撥冗導行。山下有夫子洞、尼山孔廟、尼山書院諸勝跡。九點至,先至夫子洞前列隊行跪拜之禮。既畢,拾級入尼山孔廟。主殿適在修葺中,而啟聖王殿前頗為爽塏,乃複於此列隊行禮,並齊誦《論語》一篇。領讀營員聲情並茂,溫文有致,知修習有素也。

    禮畢,席地環坐,予為講性善之義。予仰望古柏,環視庭院,中心慨然。七年前乙酉秋十月,予與各方同道大會於此,諸位亦席地而坐聖殿前如目前,談道論學,神情肅然。柳河東誦經《中庸》,鏗然聲猶在耳。賴鴻標議論儒商,而今其人已成天壤之隔!聚散不常,此番再會者,唯炎平兄一人耳。乃欣幸後俊興起,有此濟濟一堂也。
    
    原定講“儒家人極之學”,以為時有限,乃擇其中性善一節,為諸位深論而詳言之。譬況多端,以道微難言,非逞巧也。博引古今中西,以資征信,非炫博也。陳義高遠,守中道而立之訓,非聳聽聞也。力辟性惡,以篤信不惑,非好辯也。一小時不覺已過。講畢,晚林老師忽自身旁據地儼然起,移步轉身,深揖稱善。朗然暢言,申論其義,補所未逮。予甚感焉。

     下午,觀廟中文物及書院。炎平兄導諸位參觀玉雕聖跡圖等。繼而諸營員登尼山,造其顛。予與炎平兄則步至觀川亭,觀沂水之盛,坐亭中小憩,想見夫子當日心境。繼而予獨自沿廟牆外柏樹林中小路,且行且觀。山阿巍巍,岩石壘壘,古柏青青,如置身方外。繼續北行,乃複折入尼山書院,中無一人,盡賞其幽情。書院牆壁甚古樸,深愛之。徜徉移時,憑木椅午休。

    出書院,信步北行。一鐵門與外隔斷,適有人鋪路,鐵門敞開。予因出鐵門外,信步而行,入村舍。問老婦,知為夫子洞村。村中觀梧桐,撫石碾,俯仰自適。穿過村莊,至高速公路上之夫子大橋,覺時已不早,乃回返。至鐵門,不意人去門閉,不得行。兩旁皆鐵絲網,不能通。乃沿鐵絲網漫然而行。穿溝越林,至於孔廟大門前,時下午三點半也。請門衛,欲複入廟中,與諸營員會齊。不意門衛言,諸營員已乘車去矣。蓋諸君意予與炎平兄已於其登山之際先行回城矣。所幸車行未遠,電話聯係後,車折回,予得乘之同行也。誤眾人之時,中心歉然也。

     離開尼山,來至孟母林。柏樹林甚廣,墓碑林立,皆孟氏後人之墓也。尋得孟母陵,列隊行禮,依晚林老師之議,誦《孟子》“居天下之廣居”章三過。禮畢,應主事仁和之請,於陵前略為致辭,退而回曲阜。

     當晚八點後,與晚林老師至孔廟前閑步。有紀念品商店尚營業中,購尼山硯一方。

     二十日,予回京。發車時間八點半。予七點退房,打車去車站,不欲煩營員相送也。

    此次曲阜之行,觀修身營活動組織井然,習禮彬彬,誦聲朗朗,甚為可觀。若其來日聖賢之道實能駐心,膺而立立人之責,則斯文之幸也。弘道基金、曲阜國學院此舉之功亦不淺矣。

               西元2012年8月21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