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幽穀之中探尋“湖學”文化根脈

欄目:青春儒學
發布時間:2024-11-02 18:46:34
標簽:

何山幽穀之中探尋“湖學”文化根脈

來源:湖州師範學院團委

時間:西曆2022年7月10日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為(wei) 更好地傳(chuan) 承與(yu)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追溯北宋教育家胡瑗及其所創湖學文化根脈,2022年7月6日,湖州師範學院“千年湖學”創新實踐團24名同學在指導老師帶領下前往湖州南郊道場鄉(xiang) 青山塢胡峰基“胡瑗先生紀念園”瞻仰了北宋著名教育家、“湖學”創始人——胡瑗先生。

 

 

 

胡瑗(993年—1059年),字翼之,泰州如皋(今江蘇如皋)人。北宋時期學者,理學先驅、思想家和教育家。和孫複、石介並稱“宋初三先生”。提倡“以仁義(yi) 禮樂(le) 為(wei) 學”,講求“明體(ti) 達用”,開宋代理學之先聲。先後主持蘇、湖兩(liang) 州州學,所創“經義(yi) ”、“治事”兩(liang) 齋,為(wei) 高等學校分係分科的開端。

 

胡瑗先生紀念園所在地三麵環山、鬆木蔥蔥、景色幽雅。200米長的墓道盡處,胡瑗墓便安立於(yu) 這何山幽穀之中。曆經重修,現墓呈圓形,高約3米,直徑約5米,後側(ce) 有圓形回龍牆,墓碑書(shu) “宋胡文昭公之墓”七個(ge) 大字,1989年被公布為(wei) 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走過石板古橋,實踐團一行人來到了享堂。享堂存放著胡瑗生平、“明體(ti) 達用”思想解讀及安定書(shu) 院曆史等紙質材料,內(nei) 牆還原刻畫了胡瑗授課講學場景,朗朗書(shu) 聲,猶如昨日。沿著鬆柏古道,湖師青年學子拾級而上,來到了胡瑗先生墓前瞻仰。這似如一場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塵封已久的千年湖學文脈恍然在此刻重新破土而出。

 

 

 

據道場鄉(xiang) 政府介紹,當地充分利用紀念園豐(feng) 富的曆史事件、圖片資料,組織團委、婦聯、教育等部門廣泛開展主題鮮明、內(nei) 容生動的宣傳(chuan) 教育活動。結合“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節日,組織學生、團員、黨(dang) 員、未成年人等開展相關(guan) 主題教育,促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紀念園成為(wei) 青少年樹立理想信念的“第二課堂”。通過開展“開學第一課、畢業(ye) 加一課”、“蒲公英”愛國主義(yi) 教育、慶祝國慶禮儀(yi) 活動暨“成人禮”等主題鮮明的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實現了館校雙方資源共享,促進廣大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湖學”,激勵青少年樹立理想、勤奮學習(xi) 。針對成年人,組織機關(guan) 幹部、行政村黨(dang) 員、村民代表開展“公益奉獻、愛心傳(chuan) 遞”等主題教育,促進更多人了解“湖學”、了解道場,熱愛“湖學”、熱愛道場。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jin) 讓湖師青年在實地探尋中感受“湖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胡瑗先生的無窮智慧,也增強了對湖州師範學院“明體(ti) 達用”校訓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據悉,“千年湖學”創新實踐團將結合所見、所感、所思推出相關(guan) 文創產(chan) 品,以地方學子擔當和實際行動助力“湖學”活態傳(chuan) 承。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