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放 著《有禮如儀:人生禮儀傳統的當代重建與傳承》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4-11-02 18:32:38
標簽:

蕭放 著《有禮如儀(yi) :人生禮儀(yi) 傳(chuan) 統的當代重建與(yu) 傳(chuan) 承》出版

 

 

 

書(shu) 名:《有禮如儀(yi) :人生禮儀(yi) 傳(chuan) 統的當代重建與(yu) 傳(chuan) 承》

作者:蕭放 等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內(nei) 容簡介

 

禮儀(yi) 在規範社會(hui) 行為(wei) 、構建社會(hui) 關(guan) 係、維護社會(hui) 秩序、提升道德素養(yang) 等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以誕育、成人、婚姻、喪(sang) 葬、祭祀等與(yu) 生命曆程息息相關(guan) 的人生禮儀(yi) 為(wei) 突出。誕育、成人、婚姻、喪(sang) 葬、祭祀等人生禮儀(yi) 的曆史傳(chuan) 統、文化知識,以及儀(yi) 式的過程、器用、服飾、空間、角色等,是一座巨大的資源寶庫,有著豐(feng) 富的內(nei) 涵。本書(shu) 即以人生禮儀(yi) 傳(chuan) 統為(wei) 研究對象,作者以民俗學的視角,通過田野調查和文獻梳理的方式,立足於(yu) 曆史與(yu) 現實,對人生禮儀(yi) 傳(chuan) 統的傳(chuan) 承和重建的必要性、可能性進行探討。

 

這是一部研究與(yu) 思想並重的人生禮儀(yi) 傳(chuan) 統文化史,其中既有各個(ge) 曆史時期中國社會(hui) 人生禮儀(yi) 實踐深入細致地觀察分析,又有對傳(chuan) 統人生禮儀(yi) 文獻的係統整理和研究,所探討人生禮儀(yi) 在當代人們(men) 生活中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有助於(yu) 重新建立禮俗社會(hui) 的知識係統,全麵認識民族文化和思維方式,為(wei) 當代禮儀(yi) 生活實踐提供指導。本書(shu) 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成果,也是2022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

 

蕭放,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導,人類學與(yu) 民俗學係主任,中國民俗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理事兼中國節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文化藝術資源標準化委員會(hui) 委員。蕭放教授主要研究歲時節日文化、傳(chuan) 統禮儀(yi) 文化,主持多項國家與(yu) 省部級科研課題,有《中國民俗史》(六卷本)、《傳(chuan) 統節日與(yu)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等十餘(yu) 種著作,發表學術論文百餘(yu) 篇,曾多次獲政府與(yu) 行業(ye) 學術獎勵。

 

古代中國,禮作為(wei) 社會(hui) 生活的總規範,影響、浸淫至製度、器物、行為(wei) 、觀念、心態等各個(ge) 層麵。禮是天道秩序,是國家典製,是社會(hui) 生活規範,也是儒家君子的理想人格、個(ge) 人的身心修為(wei) ,禮被視作統貫個(ge) 人、社會(hui) 、國家、天地、宇宙的基本準則。中國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社會(hui) 理想,依憑的核心都是“禮”。禮既是關(guan) 於(yu) 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的規定,也是關(guan) 於(yu) 社會(hui) 如何建構的理論。總之,禮包含禮義(yi) 、禮儀(yi) 、禮器、禮製等內(nei) 容,涵蓋觀念、價(jia) 值、行為(wei) 、器物、製度等多個(ge) 層麵,存乎冠婚喪(sang) 祭、進退揖讓之間,既關(guan) 乎個(ge) 人修養(yang) ,也指向家國建構,貫穿自然人情與(yu) 天地之道,是道德、宗教、審美三種價(jia) 值的統一。

 

西方學者以Ritual Study的方法理論研究中國的“禮”,在已有的理論設想中,受塗爾幹的信仰與(yu) 儀(yi) 式二分的宗教研究範式的影響,往往將“禮”作為(wei) 客觀研究對象。他們(men) 感興(xing) 趣的是中國傳(chuan) 統禮儀(yi) 所表現出來的行為(wei) 方式及其社會(hui) 價(jia) 值和社會(hui) 影響,而忽視了中國的禮學傳(chuan) 統和文獻傳(chuan) 統以及禮的情感屬性等豐(feng) 富意涵。與(yu) 西方的ritual相較,中國的古代禮儀(yi) ,在獲得集大成發展的周代,就早已超出一般宗教禮儀(yi) 的範圍,表現出鮮明的人文特色。禮的意義(yi) 遠大於(yu) 簡單的儀(yi) 式過程與(yu) 儀(yi) 節。辜鴻銘很早便對西方人對禮的誤解而有所洞察,對於(yu) 他人把中國文化傳(chuan) 統中的禮翻譯為(wei) rite,他曾大為(wei) 光火,認為(wei) 應當譯為(wei) art,將禮視為(wei) 一種生活的藝術,是情感和行為(wei) 恰當適宜的呈現。另一些研究則往往隻專(zhuan) 注於(yu) 禮的某一方麵內(nei) 容的梳理和探討,如典章製度,而缺少對禮的整體(ti) 性的把握。

 

回到中國古代思想史,對“禮”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和文化特性進行全麵把握,應是進行禮儀(yi) 研究的首要任務。無論是從(cong) 禮儀(yi) 的角度重新理解中國社會(hui) ,還是思考傳(chuan) 統禮儀(yi) 與(yu) 現代生活之間的關(guan) 係,對漫長曆史中的禮的多重麵相和豐(feng) 富意涵的整體(ti) 性再理解都應是起點。

 

【目錄】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