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成果轉化與傳播”學術研討會在山東大學召開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24-11-02 17:51:40
標簽:

“古籍整理成果轉化與(yu) 傳(chuan) 播”學術研討會(hui) 在山東(dong) 大學召開

來源:“書(shu) 目文獻”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九月廿一日庚申

          耶穌2024年10月23日

 

10月19日至20日,由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獻研究所主辦的“古籍整理成果轉化與(yu) 傳(chuan) 播”學術研討會(hui) 順利召開。山東(dong) 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長劉祖國教授、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加華教授、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軍(jun) 教授、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李明傑教授、山東(dong) 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王承略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王小婷副教授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

 

19日上午,王小婷在主持大會(hui) 開幕式時表示,作為(wei) 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古籍資源承載著古人的智慧、思想和情感,是我們(men) 文化傳(chuan) 承的根基。智能時代下古籍整理工作必須善於(yu) 抓住機遇,勇於(yu) 迎接挑戰。本次學術研討會(hui) 旨在為(wei) 與(yu) 會(hui) 學者提供一個(ge) 溝通交流的平台,來分享各自的治學心得,共同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古籍整理與(yu) 文化傳(chuan) 播模式,讓古籍擺脫“束之高閣”的困境,成為(wei) 走進大眾(zhong) 生活、走向世界舞台的文化瑰寶。

 

 

 

(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王小婷副教授主持開幕式)

 

劉祖國在致辭中表示,讓古籍在新時代煥發光彩,是時代賦予當今學者的使命和機遇。

 

2023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要“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劉祖國強調,古籍文獻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可或缺的源頭活水,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探討“古籍整理成果的轉化與(yu) 傳(chuan) 播”,恰逢其時。

 

 

 

(山東(dong) 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長劉祖國教授致辭)

 

王加華代表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對蒞臨(lin) 本次會(hui) 議的專(zhuan) 家學者表示了熱烈歡迎與(yu) 誠摯感謝。他從(cong) 曆史沿革、師資隊伍、研究成果等方麵向與(yu) 會(hui) 人員介紹了儒學高等研究院的基本情況,強調推進古籍數字化建設進程,探索多樣化古籍整理成果轉化與(yu) 傳(chuan) 播方式,是推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兩(liang) 創”落實落地的重要舉(ju) 措,也是儒學院的重點關(guan) 注方向之一。王加華表示,學院將一如既往支持古典文獻學學科發展,勇於(yu) 承擔時代責任,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作出貢獻。

 

 

 

(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加華教授致辭)

 

王軍(jun) 基於(yu) 北京大學數字人文中心的古籍整理項目經驗,向與(yu) 會(hui) 人員介紹了“識典古籍”閱讀平台與(yu) 整理平台以及“我是校書(shu) 官”——古籍大眾(zhong) 智能整理計劃。他表示,“識典古籍”的閱讀平台在網絡環境下為(wei) 大眾(zhong) 提供了一種便捷、無障礙、高用戶體(ti) 驗感的獲取古籍資源的方式;而其整理平台則實現了古籍圖像 OCR、文字校對、文字對勘等一係列古籍整理環節的的平台化、智能化,並且通過全流程的人機協同、多人協作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古籍整理的效率。王軍(jun) 強調,在新時代賦予古籍生命力,不僅(jin) 要靠政府和專(zhuan) 業(ye) 人員,更要依靠民間力量和人民群眾(zhong) 。古籍的闡釋要順應時代潮流、契合人民需求,從(cong) 而真正實現古籍整理成果的大眾(zhong) 傳(chuan) 播和參與(yu) 式傳(chuan) 播。

 

 

 

(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軍(jun) 教授致辭)

 

李明傑圍繞研討會(hui) 主題,指出古籍轉化存在優(you) 先性問題,應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注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中的古籍保護傳(chuan) 承和轉化利用。他基於(yu) 在調查中發現的古籍數據庫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指出,要借鑒古代文獻整理的優(you) 良學術傳(chuan) 統,來構建一套現代的古籍數字化整理規範。李明傑強調,數字人文在古籍整理領域內(nei) 的應用,不僅(jin) 包括古籍整理內(nei) 容的數據化再現,還表現為(wei) 借助計算機實現大規模的古籍文本內(nei) 容挖掘,進行更深層次的知識加工,例如時空數據的曆史地理分析與(yu) 可視化、人物數據的社會(hui) 網絡分析等。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李明傑教授致辭)

 

王承略從(cong) 教師隊伍、科研項目、學術成果等方麵向與(yu) 會(hui) 人員介紹了山東(dong) 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的基本情況。他指出,古典文獻研究所繼承王紹曾先生、董治安先生等老一輩學者的學術傳(chuan) 統,依托大項目進行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取得了《兩(liang) 漢全書(shu) 》《二十五史藝文經籍誌考補萃編》等一批具有時代高度的標誌性成果。王承略強調,智能時代的古籍整理工作麵臨(lin) 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麵要認識到數據的重要作用,提高大數據中中文數據的占比,另一方麵要讓古籍整理和轉化的成果真正惠及大眾(zhong) ,服務社會(hui) 、賡續傳(chuan) 承。

 

 

 

(山東(dong) 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王承略教授致辭)

 

19日至20日,與(yu) 會(hui) 學者圍繞“澤被東(dong) 西——全球視域下的古籍數字化”“根植華夏——傳(chuan) 統視域下的古籍研究”“融貫古今——數字人文視域下的古籍傳(chuan) 播”“麵向未來——古籍數字化整理與(yu) 平台建設”四個(ge) 專(zhuan) 題,展開論文報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山東(dong) 大學、中國科學院、故宮博物院、崇文書(shu) 局等多家高校、科研機構、出版社的4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出席會(hui) 議。現場研討交流熱切、學術氛圍濃厚。本次會(hui) 議還包括“智能時代的人文研究”“古籍整理領域數字人文的應用路徑及當前任務”“數字人文時代中國古典學專(zhuan) 業(ye) 學業(ye) 規劃”係列講座,旨在麵向山東(dong) 大學全體(ti) 學生,提供與(yu) 學界專(zhuan) 家、業(ye) 界精英深度學習(xi) 溝通的平台。

 

 

 

(與(yu) 會(hui) 學者合影)

 

本次學術研討會(hui) 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舉(ju) 措,對於(yu) 促進智能時代古籍資源的開發與(yu) 利用、擴大古籍整理成果的傳(chuan) 播與(yu) 共享,具有重要意義(yi) 。未來,山東(dong) 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還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緊密對接國家需求,開展一係列學術活動,為(wei) 賡續中華文脈、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持續作出“山大”貢獻。

 

(通訊員:王小婷 李思佳)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