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與(yu) 山穀書(shu) 院
作者:王立斌
來源:《新國學》2024年第二期
書(shu) 院是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是傳(chuan) 播中國文化、興(xing) 辦教育、培養(yang) 人才、交流學術的一種社會(hui) 進步的組織形式。幾千年的教育製度,組織形式,辦學方向,大體(ti) 上可分為(wei) 兩(liang) 種:“私學與(yu) 官學”。書(shu) 院則是代表中國封建社會(hui) 時期的一種以私人創建為(wei) 主,官方資助為(wei) 輔的“私學”基本形式。
其特點是:“在個(ge) 別著名學者領導下,聚眾(zhong) 授徒,積聚大量圖書(shu) ,教學與(yu) 研究相結合的私學體(ti) 係”。從(cong) 唐、五代至宋、元、明、清延續了千餘(yu) 年的曆史。
千餘(yu) 年來,尤其是兩(liang) 宋以後,江西文化昌盛,人才輩出。晏殊、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朱熹、陸九齡、陸九淵、江萬(wan) 裏、文天祥、謝枋得等,他們(men) 不僅(jin) 是一代賢臣忠良,更是一批有思想有建樹的儒學大家。他們(men) 與(yu) 江西的書(shu) 院建設,私人辦學的教育宗旨,培養(yang) 士子賢才的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獨到的建樹,實在是功不可沒,功在千秋。《全唐書(shu) 》所提到的書(shu) 院建設江西有十一處。見於(yu) 地方誌,並注明的唐代設置的書(shu) 院有三十三處,其中江西有十五處,更有北宋四大書(shu) 院之首(應天書(shu) 院)就是江西人晏殊所扶持,並邀請範仲淹講學、培養(yang) 大批人材。更有兩(liang) 宋四大書(shu) 院,江西有兩(liang) (白鹿洞書(shu) 院、象山書(shu) 院)。明、清中國四大書(shu) 院,江西有兩(liang) (白鹿洞書(shu) 院、鵝湖書(shu) 院)。江西自己的四大書(shu) 院是南宋淳熙二年(1175)鵝湖之會(hui) 以後形成的四大書(shu) 院,鵝湖、白鹿洞、象山、白鷺洲書(shu) 院。
撫州是全國有名的“才子之鄉(xiang) ”,宋元明清四代出了2441名進士,幾乎所有領域都出過名公巨儒,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宰相晏殊,極重視書(shu) 院的發展。史稱“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xing) 學自晏殊始”。然後撫州李覯、曾鞏、王安石、陸九淵等兩(liang) 宋以來的巨儒大家及元、明、清的曆代名人儒士為(wei) 撫州增光。但“江西古代四大書(shu) 院”卻沒有一所設在撫州,這曾是撫州市很長一段時間的“諱莫如深”的遺憾。
按理說唐宋八家之一的曾鞏創辦的興(xing) 魯書(shu) 院,李靚創辦的盱江書(shu) 院,王安石幼年讀書(shu) 鹿岡(gang) 書(shu) 院,培養(yang) 了一代“心學”大儒、心學故裏的槐堂書(shu) 院。可都沒有列入江西名書(shu) 院之序列。
據史料記載,撫州書(shu) 院文脈由唐至清,持續上千年興(xing) 盛不衰,兩(liang) 宋時期書(shu) 院之盛更是全國罕見。撫州留下了許多可觸碰、可感知的古代書(shu) 院遺存。每一座古代書(shu) 院都見證了一段曆史,也蘊含著那個(ge) 年代讀書(shu) 人勇猛精進的家國理想。為(wei) 守護書(shu) 院根脈、告別那份“諱莫如深”,撫州山穀書(shu) 院的恢複重建將用行動交出了屬於(yu) 自己的時代答卷。
一.黃庭堅就讀與(yu) 創辦講學的山穀書(shu) 院
北宋大觀三年(1109)黃庭堅去逝後四年,黃氏後輩侄孫,黃黔將家中兩(liang) 所書(shu) 院(芝台、櫻桃書(shu) 院),位於(yu) 修水溪口和布裏鄉(xiang) ,皆屬北宋黃庭堅曾祖父黃中理創建。黃中理有子侄10人,分別就讀芝台、櫻桃兩(liang) 書(shu) 院,以“道義(yi) 相磨,才華競爽,時人謂之’十龍’皆登進士及第。其中茂宗才高篤行為(wei) 兩(liang) 館。茂宗弟黃注與(yu) 歐陽修同科及第,過從(cong) 甚密,有詩文著作傳(chuan) 世,茂宗幼弟黃謂(字茂先)遊歐陽修門下,以文學門世與(yu) 江北段少連齊名。時有“江南黃茂先,江北段少連”之譽。書(shu) 院名噪四方,求學士子紛紛遝來,遊學者常近百人,與(yu) 歐陽修同時代的文史學家宋郊、宋祁兄弟,曾在此遊學,黃庭堅幼小就讀於(yu) 該書(shu) 院。後改名山穀書(shu) 院。據《撫州府誌》載:“宋黃山穀書(shu) 院在延壽鄉(xiang) (今崗上積鄉(xiang) 西南)”。因黃庭堅幼時就讀於(yu) 該書(shu) 院。這兩(liang) 所書(shu) 院都創建於(yu) 北宋太平興(xing) 國九年(984)先後為(wei) 家族培養(yang) 了十名進士,號稱十龍。黃庭堅是家族名望最大,影響最深的,同時黃庭堅不僅(jin) 自己治學嚴(yan) 謹,孝廉垂範!他出生這個(ge) 詩書(shu) 世家,父親(qin) 黃庶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和書(shu) 法家。黃庭堅自幼在芝台書(shu) 院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經史子集,尤其擅長詩文創作。他一生多次出仕朝廷,但因為(wei) 不願妥協和奉承權貴而多次辭官歸隱。因此棄官,崇文重教,每到一地為(wei) 官,都創辦書(shu) 院教化育民,提升士民的個(ge) 人素質與(yu) 品德,他一生創辦並講學的書(shu) 院有:如河南“花洲書(shu) 院”,北宋宣和元年(1078),著名文學家書(shu) 法家黃庭堅專(zhuan) 程到花洲書(shu) 院參拜範公仲淹,遺跡、並執筆賦詩,“範公種竹水邊亭,漂泊來遊一客星。神理不應從(cong) 此盡,百年草樹至今青。”並在此作了短暫的停留於(yu) 講學,給花洲書(shu) 院添彩增色。花洲書(shu) 院因範仲淹一篇《嶽陽樓記》而名揚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是範公一生的行為(wei) 準則,也是後人垂拱而示範,輝映橫空而傳(chuan) 承!
奉新“華林書(shu) 院”,位於(yu) 奉新縣西南的浮雲(yun) 山元秀峰,是唐以來有名的道教聖地,北宋時胡仲堯在此創建家族書(shu) 院,對家族成員進行儒家經典的傳(chuan) 授,並“準以家法,孝必齊家”。以求族人“揖讓周旋禮儀(yi) ,孝友姻睦之行,修於(yu) 閨門之內(nei) ,形於(yu) 群眾(zhong) 之間”。秉持開門辦學思想,與(yu) 眾(zhong) 多人學者相互往來,論道解惑,交流學習(xi) ,傳(chuan) 道講學。黃庭堅與(yu) 胡氏一族交往頗深。雙方經常通過書(shu) 信往來,談論道學,分享心得,黃庭堅去逝後,胡氏後人還為(wei) 黃庭堅征取遺稿,與(yu) 士人交往。
蕪湖“滴翠軒書(shu) 房”,位於(yu) 安徽省蕪湖市,廣濟寺地藏殿西側(ce) ,舊名“檜軒”是北宋文學家、書(shu) 法家黃庭堅在蕪湖讀書(shu) 的地方。黃庭堅曾在此編撰《神宗實錄》紹聖元年(1090)受命到安徽宣州任知縣,尚來到任遭到蔡卞新黨(dang) 的誣陷以“修實錄不實”罪名遭貶謫”,於(yu) 是黃庭堅攜家帶口寓居蕪湖兩(liang) 年。1982年9月蕪湖市政府公布“滴翠軒為(wei)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湖北“伐桂書(shu) 院”,又稱山穀書(shu) 院,湖北鬆滋,同治縣誌作《邑鬆書(shu) 院》。元代傅瓊建,清乾隆四年(1739),知縣艾思萌捐建,題額“山穀精舍”刊有碑記,道光二十三年(1843)縣令姚國振增建後堂3楹,縣神趙雲(yun) 炳,胡大中捐買(mai) 院左民房以增置齋舍並泉廚房浴室等。鹹豐(feng) 十年(1860)毀於(yu) 水,時山長羅有文及趙雲(yun) 炳勸募重修,知縣汪維城亦捐資籌款乃成。因麵對鳴風山,更名“鳴風”。計頭門三間,左右房各一,次為(wei) 二門,左右廂房各一。上為(wei) 站廳,再上為(wei) 講堂三間,後堂三間,又後堂三間,前有講堂麵東(dong) ,為(wei) 養(yang) 正堂,堂後左右直房各一,再後為(wei) 廚房二間外有圍牆,種植花竹以為(wei) 園。
修水徐氏書(shu) 院,黃庭堅題《徐氏書(shu) 院》是一首七言絕句,創作地點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這首詩不僅(jin) 展現了黃庭堅的文學才華,而且也成為(wei) 了修水縣書(shu) 院文化曆史的重要文獻,不僅(jin) 作品的文學高度,也是書(shu) 法作品的藝術成就,“學書(shu) 但學溪老鵝,讀書(shu) 可觀樵之歌。紫鬤將軍(jun) 不複見,空餘(yu) 岩桂綠婆娑。”是為(wei) 東(dong) 漢高士徐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是王勃《滕王閣》序的,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下榻的,徐孺子的後人創辦的徐氏書(shu) 院。徐氏後人與(yu) 黃庭堅家庭世代友好,所以有黃庭堅為(wei) 徐氏書(shu) 院題詞。
四川“彭水書(shu) 院”,四川宜賓市,又名文節公祠。宋代始建,元末毀,明宣德間“道流竊據其地以為(wei) 觀”景泰時郡守楊德衍於(yu) 觀之東(dong) 別建祠,塑黃庭堅像奉祀其中,並建涪翁亭於(yu) 其後,成化十八年(1482)郡守陸淵之(克深)以“一地等觀非古跡”“遂毀觀而興(xing) 其堂”,遷黃庭堅像而其中。周洪謨有記。稱《涪翁書(shu) 院》取黃庭堅晚號,涪翁為(wei) 書(shu) 院名。
安慶“山穀精舍”,北宋元豐(feng) 二年(1079年)此地為(wei) 舒州,黃庭堅的舅舅李公擇又名李常,在此居住、任職。北宋元豐(feng) 三年(1080年),黃庭堅改官江西太和,從(cong) 開封赴江西任職途中,經過舒州,來舅舅家拜訪,李公擇與(yu) 黃庭堅同遊天柱山。當時天氣不佳,風雨中黃庭堅在此停留10天,登潛峰,遊山穀寺、石牛古洞。此後黃庭堅常來潛山,他在《題潛山》詩前小序中言“吾家潛山,實為(wei) 名山之福地”。在天柱山上建有《山穀精舍》,在石牛溪旁築“涪翁亭”(黃庭堅老來號涪翁)又稱涪翁書(shu) 院,他的一首《題山穀石牛洞》:“司命無心播物,祖師有記傳(chuan) 衣。白雲(yun) 橫而不渡,高鳥倦而猶飛。”描寫(xie) 此處既有文化傳(chuan) 承,又兼景色宜人。鍾愛此地之情,溢於(yu) 詩中。都留下了黃庭堅教化育民詩書(shu) 傳(chuan) 頌的書(shu) 院教育模式。
到明代永樂(le) 七年(1408)黃庭堅嫡傳(chuan) 後裔黃彪再修山穀書(shu) 院,教育誌第十九篇載:黃山穀書(shu) 院,設延壽鄉(xiang) 十九都乾元寺,遺址為(wei) 今崗上積鄉(xiang) 轄地。傳(chuan) 承於(yu) 臨(lin) 川七裏崗稠源(水口)繁衍至今。山穀書(shu) 院緬懷先祖功德、恪守家規、祖訓。自南宋末年鹹淳八年(1272)複建,在原來的七裏崗稠源基礎上再擴建山穀書(shu) 院,是特出祭祀黃庭堅,培育黃氏後人,修身齊家,立世為(wei) 民,忠孝為(wei) 本,耕讀傳(chuan) 承。展示山穀書(shu) 院,因院藏書(shu) 籍、石刻、木匾等近萬(wan) 件文物及曆代與(yu) 山穀書(shu) 院相關(guan) 的人物和祭祀活動!尤其是清康熙年間重修山穀書(shu) 院,據《東(dong) 鄉(xiang) 縣誌》載:“乾元壽在十九都有宋黃山穀書(shu) 院,事見通誌”。以後曆代相繼都有修複擴建、講學。為(wei) 培育新姿各種內(nei) 容的展現傳(chuan) 承都需要山穀書(shu) 院這個(ge) 載體(ti) 完善。
二.山穀書(shu) 院對撫州活化利用書(shu) 院的意義(yi)
黃庭堅生活在北宋時期,這個(ge) 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高峰期之一。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背景下,文人雅士們(men) 紛紛湧現,形成了“唐宋八大家”北宋理學“五子”蘇、黃詩派,蘇、黃、米、蔡四大家等眾(zhong) 多文化流派。黃庭堅也是這個(ge) 時期最傑出的詩人和書(shu) 法家之一。山穀書(shu) 院位於(yu) 東(dong) 臨(lin) 新區七裏崗鄉(xiang) 山口村西側(ce) ,據同治版《東(dong) 鄉(xiang) 縣誌》載:宋《黃山穀書(shu) 院》十九都大和寺,按山穀書(shu) 院、舊見省誌然分注寺觀之下。建築麵積120平方米,剩有倒塌房屋宅基地、水塘、荒地共30畝(mu) 。為(wei) 了更好地恢複山穀書(shu) 院的各項功能,急待解決(jue) 藏書(shu) 樓(三萬(wan) 冊(ce) 圖書(shu) )240塊唐、宋、元、明、清時期黃氏家風石牌匾,400餘(yu) 塊,元、明、清的木牌匾,需要珍藏並展示於(yu) 社會(hui) 。還有當代著名書(shu) 畫家為(wei) 黃庭堅詩詞繪畫的詩詞山水百米長卷,這些都需場地展示陳列,麵向社會(hui) 參觀覽閱。
2019年6月為(wei) 了紀念北宋“孝廉楷模、詩書(shu) 雙絕”的江西詩派鼻祖黃庭堅。市政協委員、山穀書(shu) 院法人黃燁自籌資金,在原址修繕了山穀書(shu) 院。講堂需要能容納百人到三百人的多功能報告廳。用於(yu) 不同規格大小的學術講座。把祭祀儒家文化的功能也應恢複完善,才能更好地發揮書(shu) 院的整體(ti) 作用。五年來,山穀書(shu) 院先後開辦公益國學講座、書(shu) 法培訓、詩歌朗誦、中醫太極、戲曲、農(nong) 科講座等公益培訓96場次,3000多人參加學習(xi) ,並先後接待了全國、省、市領導、專(zhuan) 家學者,遊客156批次,16000餘(yu) 人。並長期對當地10戶貧困戶進行定期解決(jue) 他們(men) 的生活必需品,社會(hui) 反響強烈。山穀書(shu) 院現已成為(wei) 當地農(nong) 村文化教育驛站、扶貧攻堅前沿、老幼文化休閑場所,振興(xing) 鄉(xiang) 村文化學習(xi) 場所。為(wei) 響應市委號召,振興(xing) 書(shu) 院文化,打造文化高地,持續的建設好山穀書(shu) 院很有必要。同時也是展示撫州市東(dong) 臨(lin) 新區的又一文化品牌的新高地。
三.黃庭堅書(shu) 院教育的時代影響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退之,號山穀道人,是北宋著名的詩人、書(shu) 法家、文學家、教育家一生為(wei) 官清正、嚴(yan) 謹治學。黃庭堅雖然沒有直接對山穀書(shu) 院從(cong) 事過正式的教育工作,但他在為(wei) 官之地創辦了多所書(shu) 院對教育仍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他的詩文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和藝術價(jia) 值,為(wei) 後人提供了寶貴的文學遺產(chan) 。其次,黃庭堅注重自我修養(yang) 和精神追求,他的詩作多以自然山水、閑適生活為(wei) 題材,表現出一種返璞歸真、追求內(nei) 心平靜的精神。這種精神也對後人的教育思想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全力打響“文化撫州、夢想之舟”品牌,積極實施“文化旺市”戰略,加快建設文化創新強市,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的撫州篇章。努力建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區域文化中心,充分展現撫州文化引領力、發展力、創造力、凝聚力,使撫州成為(wei) 新時代的創新創業(ye) 熱土。這才是山穀書(shu) 院的時代使命。
1.山穀書(shu) 院對培養(yang) 學生的文學素養(yang)
黃庭堅是一位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教育家。他的詩文中充滿了對詩歌、文學的熱愛和追求。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夠看到對古詩詞的引用和借鑒。這種對傳(chuan) 統文學的尊重和繼承,體(ti) 現了黃庭堅對文學素養(yang) 的重視。在教育方麵,黃庭堅也強調培養(yang) 學生對文學的欣賞能力和創作能力,讓他們(men) 能夠從(cong) 古人的作品中汲取營養(yang) ,發展自己的文學素養(yang) 。並給來山穀書(shu) 院學習(xi) 的學生提供高端與(yu) 不同層次學者的教育方式。
2.倡導書(shu) 院自由思想
黃庭堅是一位開明進步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的詩文中常常表現出對傳(chuan) 統觀念和束縛的反抗。他提倡自由思想,反對教條主義(yi) 和墨守成規。在教育方麵,黃庭堅主張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展空間,讓他們(men) 能夠獨立思考、勇於(yu) 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尊重每個(ge) 人獨特的個(ge) 性。給來山穀書(shu) 院讀書(shu) 、練習(xi) 、詩、書(shu) 、畫的學生開展麵對麵的講授指導,來去自由選擇。
3.培養(yang) 情操和道德品質
黃庭堅在詩文中常常表現出對人生的感悟和對道德的追求。他認為(wei) 詩歌是“言誌之所在”,通過詩歌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在書(shu) 院教育方麵,黃庭堅強調培養(yang) 學生的情操和道德品質,讓他們(men) 能夠從(cong) 詩歌中領悟人生的真諦,塑造高尚的品格。
4.倡導書(shu) 院實踐教學
黃庭堅不僅(jin) 是一位文學家也是書(shu) 院教育家,也是一位政治家和軍(jun) 事家。他曾經擔任過許多官職,也參與(yu) 過軍(jun) 事行動。在他的詩文中,常常能夠看到對實踐經驗的借鑒和總結。在書(shu) 院教育方麵,黃庭堅主張實踐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且培養(yang) 學生勇於(yu) 探索、勇於(yu) 實踐的精神。
四.黃庭堅的詩文創作風格的傳(chuan) 頌
黃庭堅的詩文創作風格獨具匠心,他善於(yu) 運用典故和古體(ti) 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他的詩作多以詠物、詠景、詠情為(wei) 主題,語言簡潔明快,意境深遠。同時,黃庭堅還擅長書(shu) 法藝術,在書(shu) 法上也有著重要的成就。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以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為(wei) 指引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聚焦“走在前、勇爭(zheng) 先、善作為(wei) ”的目標要求,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深入挖掘利用厚重的文化底蘊。構建“紅綠古今”四大文化發展新格局。對到山穀書(shu) 院進行研學,開展學術交流有著十分重要的活動氛圍。
黃庭堅曾經擔任過教授多所書(shu) 院的創辦和講學,在他的作品中也能夠看到對師道和師範的重視。他認為(wei) 作為(wei) 一名教師,除了傳(chuan) 授知識外還要以身作則,成為(wei) 學生的榜樣。在書(shu) 院教育方麵,黃庭堅強調師德師範,要求教師具備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教育素養(yang) ,以身作則,影響學生。
他的詩文不僅(jin) 在文學上有著獨特的風格,也對古詩文教育有著重要的貢獻。從(cong) 下麵幾個(ge) 方麵來看黃庭堅對古詩文在書(shu) 院教育的影響。
1.引領書(shu) 院新風尚
黃庭堅在其詩作中,大量運用了古典文學中的修辭手法和典故,但又能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情感。這種創新的寫(xie) 作方式,為(wei) 當時被認為(wei) 陳舊保守的古詩文注入了新鮮血液,引領了一股新風尚。這對於(yu) 當時處於(yu) 低穀狀態的古詩文書(shu) 院教育來說,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2.塑造書(shu) 院時代精神
他通過自己的詩歌表達了對社會(hui) 現實和政治局勢的關(guan) 注和思考,並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塑造出了一種積極向上、崇高純粹、追求真理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不僅(jin) 影響了當時的文學界,也對古詩文在書(shu) 院教育上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
3.傳(chuan) 承書(shu) 院經典
黃庭堅對古詩文的熱愛和鑽研,使他對經典作品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在自己的詩歌中不僅(jin) 能靈活運用古典文學中的元素,還能將其與(yu) 當下社會(hui) 現實相結合,使經典作品煥發出新的魅力。這種對經典作品的傳(chuan) 承和發揚,為(wei) 古詩文的書(shu) 院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範例。
五.黃庭堅對後世詩人的影響傳(chuan) 承
黃庭堅被譽為(wei) “宋詩四大家”之一,江西詩派的領袖。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對後世詩人影響深遠,許多著名詩人如蘇軾、陸遊等都受到過他的影響,從(cong) 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山穀書(shu) 院周邊是大學城,規劃有5所大學落地,正在興(xing) 建3所,將來有近10萬(wan) 學生在此就學因此要保持與(yu) 時俱進;要在書(shu) 院重建過程中引入最新的教育設施和聲光電技術,以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為(wei) 當代大學生提供更好的視覺教育,打造國際化平台,提供給學生更多地相互交流,學習(xi) 和合作的機會(hui) ;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華文明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以及對黃庭堅詩、書(shu) 、畫的實地臨(lin) 摹提供場地。
1.傳(chuan) 承書(shu) 院審美情趣
黃庭堅在其詩歌中所展現出來的優(you) 美語言、精妙構思、細膩感情,都能夠激發人們(men) 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他通過自己對古詩文藝術形式和內(nei) 涵的探索和表現,培養(yang) 了書(shu) 院讀者對古詩文的審美情趣,並為(wei) 書(shu) 院後人提供了欣賞和學術的範本。
2.彰顯書(shu) 院教育價(jia) 值
黃庭堅不僅(jin) 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書(shu) 院大教育家。他通過自己的詩歌表達了對書(shu) 院教育的關(guan) 注和思考,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詩作中。他強調“德為(wei) 先,才為(wei) 輔”,提倡以德育為(wei) 主導,培養(yang) 書(shu) 院人們(men) 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yang) 。這種書(shu) 院教育理念和價(jia) 值觀對當今社會(hui) 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yi) 。
六.山穀書(shu) 院教育如何借鑒黃庭堅的詩文思想
當今社會(hui) ,書(shu) 院教育一直被認為(wei) 是塑造未來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和書(shu) 院教育理念的變化,如何讓書(shu) 院教育更加有效地影響學生已成為(wei) 一項挑戰。在這個(ge) 背景下,我們(men) 不妨從(cong) 另一個(ge) 領域尋求啟發。黃庭堅的詩文不僅(jin) 具有美學價(jia) 值,更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教育意義(yi) 。
首先,在黃庭堅的詩文中,我們(men) 可以感受到他對自然和人生的熱愛。他筆下描繪的山水風物、花鳥蟲魚都充滿了生命力和美感。這種對自然的讚美和關(guan) 懷,在當今書(shu) 院教育中也應該得到重視。現代社會(hui) 往往忽視了孩子們(men) 與(yu) 大自然之間的聯係,而黃庭堅的詩文則提醒我們(men) 要讓孩子們(men) 重新與(yu) 自然接觸,從(cong) 中汲取養(yang) 分和靈感。
其次,在黃庭堅的作品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他對書(shu) 院傳(chuan) 統文化的尊重和傳(chuan) 承。他不僅(jin) 能夠吟詠古詩詞,還能夠將傳(chuan) 統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這種對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視,在當今書(shu) 院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現代社會(hui) 往往追求新潮和時尚,卻忽略了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而黃庭堅的詩文則提醒我們(men) 要讓孩子們(men) 了解和尊重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此外,在黃庭堅的作品中,我們(men) 還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關(guan) 懷。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既有高雅風流的文人,也有樸實善良的百姓。這種對人性多樣性的理解,在當今書(shu) 院教育中也應該得到重視。現代社會(hui) 往往過分強調競爭(zheng) 和功利,忽略了每個(ge) 孩子獨特的個(ge) 性和需求。而黃庭堅的詩文則提醒我們(men) 要關(guan) 注每個(ge) 孩子獨特的成長之路,並給予他們(men) 充分發展空間。
黃庭堅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詩人和書(shu) 法家,他的詩文不僅(jin) 具有極高的藝術價(jia) 值,更對當代書(shu) 院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men) 將探討黃庭堅的詩文如何影響當代書(shu) 院教育,並給出結論。
七.強調山穀書(shu) 院師德師範
1.詩歌是書(shu) 院教育的良師益友
黃庭堅的詩歌充滿著濃鬱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可以說是書(shu) 院教育者最好的良師益友。他的詩作飽含著對生活、對人性、對社會(hui) 等各個(ge) 方麵的思考,良師益友。通過抒發自己內(nei) 心深處的情感和體(ti) 察社會(hui) 現實,讓讀者在欣賞詩歌之餘(yu) 也能獲得啟迪和感悟。這種啟迪和感悟正是當代書(shu) 院教育所需要培養(yang) 的素質之一。
2.書(shu) 法是書(shu) 院教育的美學
除了詩歌,黃庭堅還以其出色的書(shu) 法技藝聞名於(yu) 世。他筆下揮灑出來的每一個(ge) 字都充滿著生命力,給人以美的享受。在當代書(shu) 院教育中,美學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被重視。通過欣賞黃庭堅的書(shu) 法作品,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從(cong) 而培養(yang) 他們(men) 對美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3.詩歌與(yu) 書(shu) 法共同塑造人格
黃庭堅的詩歌和書(shu) 法都蘊含著他對生活、對人性、對藝術的獨特理解。這種理解不僅(jin) 影響了他自己的人格,也影響了他所處時代的文化氛圍。如今,在當代書(shu) 院教育中也需要塑造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學生,而黃庭堅正是這方麵的典範。通過學習(xi) 黃庭堅的詩歌和書(shu) 法作品,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
結論
恢複山穀書(shu) 院的重建與(yu) 黃庭堅詩文,對當代書(shu) 院教育具有重要意義(yi) 。它不僅(jin) 能夠幫助教育者更好地培養(yang) 學生素質,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培養(yang) 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在當今社會(hui) ,我們(men) 仍然需要借鑒黃庭堅的詩文精神,為(wei) 教育事業(ye) 注入更多的藝術和人文氣息。
通過山穀書(shu) 院對黃庭堅生平及其詩文創作背景的介紹,我們(men) 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位偉(wei) 大詩人的教育思想。並在他的詩文中所體(ti) 現出的教育理念,不僅(jin) 對當時的古詩文教育有著重大貢獻,也為(wei) 當今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他提倡“以經國家,以養(yang) 民生”,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主張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群、美全麵發展的人才。在當今社會(hui) ,我們(men) 也可以從(cong) 黃庭堅的詩文中汲取智慧,為(wei) 現代教育事業(ye) 注入新的活力。這就是我們(men) 恢複重建山穀書(shu) 院的初衷!
撫州市委書(shu) 記魏曉奎說,撫州將精心嗬護書(shu) 院文化遺存,活化利用書(shu) 院資源,充分發揮書(shu) 院在提升城市品質,促進教育進步,培育文明理念,賦能文旅經濟等方麵的功能,弘揚和傳(chuan) 承撫州“樂(le) 讀書(shu) 而好文辭”的社會(hui) 風氣,讓書(shu) 院重放生機。煥發出“文化撫州、夢想之舟”的品牌效果。
作者簡介:
王立斌,江西省上饒市鵝湖書(shu) 院管委會(hui) 原副主任、書(shu) 院院長、研究員,上饒師範學院朱子研究所研究員,江西省2011計劃朱子文化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江西師範大學書(shu) 院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副會(hui) 長,江西省書(shu) 院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