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山有骨,霜降水無痕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24-11-02 17:34:58
標簽: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無痕

來源:“北京石門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九月廿一日庚申

          耶穌2024年10月23日

 

 

 

(圖為(wei) 劉楣洪《董其昌畫》局部)

 

霜降節氣既為(wei) 秋天的終結,也是新冬的開始,此時節大自然處在一個(ge) 向冬天過渡的階段。“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wei) 霜”,霜是一種由水汽凝結而成的冰晶顆粒物,常居於(yu) 溪邊、橋頭、樹葉和泥土之上,遠看好似動物絨毛或仙人掌的小刺,近看則紋理密察,幻化出無數河流、稻田、森林的形狀。霜降之“降”,取“降臨(lin) ”而非“下降”義(yi)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wei) 霜矣。”王充《論衡·說日》言:“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非從(cong) 天降。”天無施與(yu) ,故水泉幹涸,人體(ti) 亦因津液缺乏,而常覺口渴。一切生命都要在冬天來臨(lin) 前,做好回歸其根源處的準備。古人作詩雲(yun)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秋深山有骨,霜降水無痕”,“風卷清雲(yun) 盡,空天萬(wan) 裏霜”。逐漸隱遁起身形的萬(wan) 物,使得天地都變得清爽、空闊起來。

 

 

 

霜降

 

秋日時光

 

農(nong) 諺雲(yun) :“霜降見霜,米穀滿倉(cang) ”,霜降是大豐(feng) 收的時節。廣袤的中國大地上,秋收已接近尾聲。此時已有的莊稼,皆需收割殆盡。部分特殊的越冬作物,如冬小麥、油菜等,也到了最後播種的時候了。“滿地秸稈拔個(ge) 盡,來年少生蟲和病”,農(nong) 人平整土地,好似歌舞暫歇,舞台上曾經飛揚的塵埃,也應有個(ge) 溫柔的去處。霜降的秋季也是最美的,銀杏、楓樹、梧桐……在深秋時挨個(ge) 依次地變換顏色,從(cong) 最初的蒼綠到淺黃、淡紅、到金黃、再到燦爛,漫山遍野的樹葉,因著秋陽的裝點,愈發濃墨重彩、明媚動人了。東(dong) 坡先生有詩雲(yun)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法國作家加謬也曾說過“秋是第二個(ge) 春,此時每一片葉子都是一朵鮮花。”

 

 

 

此時此刻,秋的橙紅金黃終於(yu) 齊聚人們(men) 的餐桌。馨香的桂花蜜、肥美的蟹子尚未完全退場,菊花飲、柿子、橘子則又接踵而至。此三種花或果,在中國人的心中,皆有吉祥、長久的美好寓意,或許人們(men) 偏愛的,就是它們(men) 入口後的甜美滋味吧。雖說“霜降殺百草”,但經霜的蔬果卻長勢更好。結霜後的柿子顏色更豔、口味更甜。柿子做成柿餅,經冬上霜之後,每當咬開外麵一層白白的、硬硬的糖霜,內(nei) 裏軟糯香甜的柿汁便汩汩湧出,這種口感上的奇妙對比,真教人久久回味!

 

 

 

 

 

物候

 

“一候豺乃祭獸(shou) ,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豺開始貯藏過冬的獵物,草木歸根,小蟲們(men) 藏在洞中不動不食。飽食添衣之後,人類也應順應大自然刪繁就簡的趨勢,回歸屋舍,休憩身心了。然而每一個(ge) 結霜的清晨,總有步履匆匆的行者。《詩經·秦風·蒹葭》言:“蒹葭蒼蒼,白露為(wei) 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周易·坤卦》言:“履霜堅冰至”。溫庭筠亦有詩言:“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即使寒冬將至、路途辛勞,行走的人兒(er) 也未曾停歇他們(men) 的腳步。太陽升起,於(yu) 霜林間映照出他們(men) 堅毅、執著的身影,行囊中的豐(feng) 饒收藏,將賜予人們(men) 好運與(yu) 力量。

 

 

 

-石門讀書(shu) |《論語·憲問》選讀活動圓滿成功-

 

 

 

2024年10月13日,石門書(shu) 院舉(ju) 辦了“石門讀書(shu) ·四書(shu) 會(hui) 讀”《論語·憲問》讀書(shu) 活動,邀請北京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專(zhuan) 業(ye) 博士研究生魏長祺擔任主講人,帶領大家結合現代的時代情境,共同步入孔子的世界。

 

 

 

孔子在《論語·憲問》中通過對話和評論,闡述了君子在麵對國家治理和社會(hui) 責任時應具備的品德和行為(wei) 準則,忠誠、勇敢、謙遜,如“君子上達,小人下達”等,強調“見利思義(yi) ”的義(yi) 利觀,君子在麵對利益時應考慮道義(yi) ,在國家治理中應承擔責任。魏長祺老師由此集中地探討了君子的品德、社會(hui) 責任感以及在現代社會(hui) 的體(ti) 現。‌

 

 

 

 

 

《論語·憲問》不僅(jin) 討論了君子的品德和社會(hui) 責任,還涉及個(ge) 人行為(wei) 準則。個(ge) 人應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仁德,如在貧困時不抱怨,在富貴時不驕傲,“士而懷居,不足以為(wei) 士矣”,即士人應避免貪圖安逸,保持責任感和使命感。‌魏長祺老師結合我們(men) 日常生活中緊密結合的話題,引導我們(men) 反思,關(guan) 注更關(guan) 注於(yu) 內(nei) 在的自我成長。“學以為(wei) 己”,“學以成人”,讓生命在經典中得潤養(yang) ,從(cong) 而達到“化人”。

 

 

 

 

 

 

 

石門書(shu) 院為(wei) 讀者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和傳(chuan) 承中華文化的精髓。“石門讀書(shu) ·四書(shu) 會(hui) 讀”活動持續進行中!

 

2024年10月26日14:00, 石門書(shu) 院石門讀書(shu) 會(hui) 四書(shu) 會(hui) 讀“論語係列”即將迎來第15期《論語·衛靈公》選讀,邀請北京大學哲學係碩士研究生賈子菡擔任導讀人,歡迎對傳(chuan) 統文化感興(xing) 趣的朋友參加!

 

預告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