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兩岸青少年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承 ——2024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研討會在京舉行

欄目:2024年度全球祭孔
發布時間:2024-10-01 00:08:08
標簽:

促進兩(liang) 岸青少年教育與(yu) 中華文化傳(chuan) 承

——2024兩(liang) 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研討會(hui) 在京舉(ju) 行

來源:“四海孔子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八月廿八日丁酉

          耶穌2024年9月30日

 

 

 

(2024兩(liang) 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研討會(hui) )

 

促進兩(liang) 岸青少年教育與(yu) 中華文化傳(chuan) 承

——2024兩(liang) 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研討會(hui) 在京舉(ju) 行

 

公元2024年9月28日,欣逢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5年,北京四海孔子書(shu) 院協同兩(liang) 岸嘉賓在北京市海澱區溫泉鎮舉(ju) 行紀念孔子的禮樂(le) 祭孔典禮活動,兩(liang) 岸與(yu) 會(hui) 嘉賓共同觀看了典禮。

 

 

 

從(cong) 2016年四海孔子書(shu) 院禮樂(le) 祭孔典禮成功舉(ju) 辦至今,連續9屆祭孔活動都與(yu) 台北的三一寰宇文化協會(hui) 舉(ju) 辦的禮樂(le) 祭孔典禮遙相呼應。兩(liang) 岸同胞同心同德,長期合作共創,禮樂(le) 共奏,典範共仰,一起演繹禮敬夫子、傳(chuan) 承聖道的精神。

 

 

 

祭孔典禮結束,參與(yu) 活動的各級領導和部分觀禮嘉賓、學者移步四海孔子書(shu) 院同園論語堂,舉(ju) 行2024兩(liang) 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研討會(hui) ,兩(liang) 岸專(zhuan) 家學者圍繞“兩(liang) 岸青少年教育與(yu) 中華文化傳(chuan) 承”主題開展座談交流。活動聚焦兩(liang) 岸未來發展關(guan) 鍵的文化議題和青少年教育,探討如何借助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的力量加深兩(liang) 岸青少年同心同德,增張中華民族曆史文化認同感,回到中華民族大曆史的脈絡之中。

 

 

 

九三學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閆賢良, 全國政協絲(si) 路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周北川 ,海峽兩(liang) 岸關(guan) 係協會(hui) 副會(hui) 長馬曉光 ,中央黨(dang) 校創新工程首席專(zhuan) 家高宏存,北京市台辦主任霍光峰,北京市台辦副主任張磊,海澱區委常委、海澱地區海外聯誼會(hui) 會(hui) 長徐振濤, 北京聯合大學政治研究所所長朱鬆玲,台灣中華儒學總會(hui) 理事長孔祥科,台灣孫文南院院長汪明生等來自海峽兩(liang) 岸的100多位領導、專(zhuan) 家學者、基層代表與(yu) 台青代表等嘉賓圍繞研討會(hui) 主題進行發言、探討。

 

 

 

海澱區委常委、海澱地區海外聯誼會(hui) 會(hui) 長徐振濤在研討活動致辭中指出,海澱區高度重視對台工作,真誠服務台胞。區委區政府高度關(guan) 注文化建設,並推進兩(liang) 岸文化交流。兩(liang) 岸共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研討活動,是海澱區著重支持的對台交流項目之一,目前已成功舉(ju) 辦了四屆。兩(liang) 岸眾(zhong) 多的專(zhuan) 家學者、青年學子現場參與(yu) ,成為(wei) 兩(liang) 岸同胞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兩(liang) 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liang) 岸同胞的根和魂,是我們(men) 共有的寶貴財富和精神家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推動兩(liang) 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他呼籲大家攜手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化融合發展,共同在中華文化的滋養(yang) 下,不忘炎黃子孫初心,共同見證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

 

 

 

九三學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閆賢良在致辭中表示,愛國、民主、科學是九三學社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九三學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hui) 是九三學社文化研究和文化服務的專(zhuan) 門機構,組成人員主要是文化領域的藝術家和文化學者。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海峽兩(liang) 岸同根同源,在中華文化傳(chuan) 承方麵有著共同的責任和共同的使命。九三學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hui) 將積極發揮自身優(you) 勢,推動海峽兩(liang) 岸在青少年教育和中華文化傳(chuan) 承方麵進一步交流合作,組織學術研討會(hui) 、青少年夏令營等文化交流活動,增進兩(liang) 岸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台灣孫文南院院長汪明生致辭說,我們(men) 大家齊聚一堂,關(guan) 心的是兩(liang) 岸融合,祖國的統一大業(ye) 。30多年來,台灣社會(hui) 主要的變遷有一個(ge) 關(guan) 鍵因素就是個(ge) 體(ti) 意識越來越濃厚,國家意識逐漸淡薄。30年前,我們(men) 的長輩普遍比較有國家民族概念。台灣的問題我個(ge) 人認為(wei) 核心就在於(yu) “人心”二字。所以,有必要在人心人性方麵下功夫想辦法,扭轉人心頹廢的局麵。汪院長同時也強調,兩(liang) 岸的統一是康莊大道,首先要能夠坐下來協商,要讓台灣年輕人要關(guan) 注、了解和參與(yu) ,最後讓他逐漸產(chan) 生心理認同。

 

 

 

台灣中華儒學總會(hui) 理事長孔祥科在致辭中首先引用了梁啟超的一段話,“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一個(ge) 國家的根本動力,就在青年的身上,今天我們(men) 以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青年教育工作做結合,這是一個(ge) 非常有意義(yi) 的課題。梅貽琦校長有一段話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我們(men) 傳(chuan) 承優(you) 秀文化,可是大師何在?我自己身為(wei) 一個(ge) 老師,應該更深刻地思考,作為(wei) 教育工作者,如何扮演出類似大師的角色?如何讓這個(ge) 社會(hui) 有大師。在今天,當機器人對文言文翻成白話文已經比導師更厲害的時候,一個(ge) 老師的職責應該是在什麽(me) 樣的地方?這個(ge) 值得我們(men) 深思。他希望這樣的大會(hui) 能夠經常舉(ju) 行,為(wei) 我們(men) 國家民族,為(wei) 兩(liang) 岸青年交流和文化傳(chuan) 承帶來更多的機會(hui) 。

 

 

 

北京聯合大學政治研究所所長朱鬆玲發表致辭說,孔子被譽為(wei) 萬(wan) 世師表,他的思想如同一盞長明燈,照耀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曆史長河。在紀念孔子誕辰2575年這樣莊嚴(yan) 的時刻,我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是在緬懷這位偉(wei) 大的先賢,更是在探討如何繼承和弘揚他所代表的中華文化,尤其是兩(liang) 岸同胞在這一個(ge) 過程當中擔負著相關(guan) 的責任和使命。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與(yu) 文化身份維護尤為(wei) 重要。加強兩(liang) 岸文化交流合作,探索中華文化活力保持之道,成為(wei) 當前關(guan) 鍵議題。

 

 

 

四海孔子書(shu) 院馮(feng) 哲院長做了題為(wei) “共識與(yu) 傳(chuan) 承”的發言,他說,書(shu) 院與(yu) 台灣之間,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份深厚的情誼,如同血脈相連,貫穿在我們(men) 共同的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之中。從(cong) “兒(er) 童經典誦讀工程”的推動,到兩(liang) 岸師資培訓營的精心打造,再到兩(liang) 岸遊學的文化之旅,整個(ge) 過程便是兩(liang) 岸人民共同傳(chuan) 承中華文化的曆程;從(cong) 邀請台灣老師開展中華經史導讀課,到團結兩(liang) 岸青年人攜手完成禮樂(le) 祭孔典禮、禮樂(le) 劇的生動演繹,每一項活動都承載著兩(liang) 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yu) 傳(chuan) 承。這些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不僅(jin) 增進了兩(liang) 岸青少年的互學互鑒,更讓文化交流成為(wei) 了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梁,共同書(shu) 寫(xie) 著共同成長的美好篇章。

 

 

 

尤為(wei)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博科娃女士的蒞臨(lin) 訪問書(shu) 院。她表示,書(shu) 院的辦學理念與(yu) 她作為(wei)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的工作經曆產(chan) 生了強烈的共鳴。博科娃女士強調,中華文化是世界文明寶庫中的瑰寶,書(shu) 院在文化遺產(chan) 保護、青少年文明交流互鑒以及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等方麵所做出的努力,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宗旨高度契合。

 

期待與(yu) 更多誌同道合的夥(huo) 伴攜手合作,共同為(wei) 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貢獻力量。

 

台灣三一寰宇文化協會(hui) 執行長楊慶亮老師發來的視頻發言。楊老師本來計劃參會(hui) ,但是由於(yu) 身體(ti) 原因遺憾需要在台灣養(yang) 病,縱然相隔萬(wan) 裏,病中堅持給研討會(hui) 發來視頻致辭,令人感動。

 

來自兩(liang) 岸的專(zhuan) 家學者坐在一起,一起探討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兩(liang) 岸青少年教育的話題。嘉賓們(men) 一致認為(wei) ,中華文化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是兩(liang) 岸共同需要弘揚的寶貴財富。在對話中,嘉賓們(men) 紛紛從(cong) 各自所從(cong) 事的領域出發,分享了對於(yu) 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的深刻見解。他們(men) 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著豐(feng) 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和藝術精髓。這些文化元素不僅(jin) 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麵貌,也為(wei) 兩(liang) 岸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寶貴的滋養(yang) 。

 

 

 

針對兩(liang) 岸青少年交流問題,嘉賓們(men) 指出,要先理清思路,明確交流的必要性,千方百計要交流。了解當今兩(liang) 岸青年的時代特點,尋找到切實的交流方式,找到可以交流的載體(ti) ,比如從(cong) 年輕人喜愛的領域尋找。近期比較火熱的遊戲《黑悟空》就是一個(ge) 案例,兩(liang) 岸青年同時對同一事物興(xing) 趣濃厚。交流需要足夠的信心,越是局勢嚴(yan) 峻,越是困難重重,越需要交流。

 

 

 

海峽兩(liang) 岸關(guan) 係協會(hui) 副會(hui) 長馬曉光作總結發言,他表示,文化是需要儀(yi) 式感的,當大家沉浸在莊嚴(yan) 的祭典與(yu) 禮樂(le) 的氛圍之中,精神會(hui) 瞬間得到升華,文化認同會(hui) 進一步深化。中華文化的核心價(jia) 值,優(you) 秀的文化遺產(chan) ,是連接兩(liang) 岸同胞的根與(yu) 魂。中華文化結合時代潮流與(yu) 現實生活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比如流行的時尚文化、通俗文化,也能夠成為(wei) 兩(liang) 岸特別是青少年之間交流溝通的載體(ti) 。做好以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為(wei) 核心內(nei) 涵的兩(liang) 岸交流,對於(yu) 反製“去中國化”的漸進“台獨”逆流、攜手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具有重要作用。這是我們(men) 今天研討交流的全部意義(yi) 。

 

 

 

(會(hui) 議結束,兩(liang) 岸嘉賓互贈禮物)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