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法生】鄉村儒學實驗與儒學現代轉型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24-09-27 19:51:00
標簽:
趙法生

作者簡介:趙法生,男,青州市人,西曆一九六三年生,文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哲學博士,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

鄉(xiang) 村儒學實驗與(yu) 儒學現代轉型

作者:趙法生

來源:中山大學博雅學院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八月廿二日辛卯

          耶穌2024年9月24日

 

2024年9月13日下午,由中山大學博雅學院、中山大學古典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博雅講座第138講在中山大學南校園逸夫樓302室順利舉(ju) 行,本次主講人是山東(dong) 大學猶太教與(yu) 跨宗教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趙法生先生,題目為(wei) “鄉(xiang) 村儒學實驗與(yu) 儒學現代轉型”。中山大學華南農(nong) 村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哲學係吳重慶教授作評議,中山大學博雅學院肖文明教授主持講座。

 

 

 

講座現場

 

趙法生教授首先回顧了鄉(xiang) 村儒學的源起與(yu) 效果。2013年3月16日,在尼山聖源書(shu) 院同仁的努力下,鄉(xiang) 村儒學實驗在尼山東(dong) 側(ce) 的北東(dong) 野村啟動,十餘(yu) 年來,逐步擴展到河北、河南、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區,在重建鄉(xiang) 村道德和倫(lun) 理秩序方麵取得了良好效果,為(wei) 重建儒學與(yu) 社會(hui) 生活的聯係,積累了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也證明儒家思想在當代社會(hui) 依然富有生命力。

 

趙法生教授指出,鄉(xiang) 村儒學實驗的核心內(nei) 涵,在於(yu) 重建鄉(xiang) 村與(yu) 社區的教化體(ti) 係,其存在客體(ti) 是儒學講堂,活動主體(ti) 是來自各行各業(ye) 的儒學義(yi) 工,教化內(nei) 容則包括蒙學、家庭倫(lun) 理、四書(shu) 以及勸善經典。十多年來,義(yi) 工老師們(men) 摸索出一套生活化、故事化與(yu) 互動性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將儒家修身之道化作清澈甘甜的思想活水,滋潤著村民的心田,改善著家庭與(yu) 鄰裏關(guan) 係。儒學學堂又兼有鄉(xiang) 村禮堂、孝老食堂和藝術殿堂的功能,成為(wei) 村民的精神家園,和開展鄉(xiang) 村公益與(yu) 互助活動的根據地。一大批富有奉獻精神的儒學義(yi) 工老師隊伍,是鄉(xiang) 村儒學最重要的推動力,他們(men) 抓住目前鄉(xiang) 村社區人際關(guan) 係中的難點與(yu) 關(guan) 鍵,不斷探索教學方法,以身示範,讓儒學重回生活世界,取得了“身—家—村”聯動的成效。尼山鄉(xiang) 村儒學義(yi) 工老師陳洪夫說:“儒家教化確實能以文化人,能和諧家庭,和睦鄰裏,提升村莊的精神文明,義(yi) 工老師自己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鄉(xiang) 村儒學的社會(hui) 實踐

 

趙法生教授認為(wei) ,鄉(xiang) 村儒學教育的本質是喚醒的教育,以心靈喚醒心靈,以人格啟迪人格,以行動帶動行動,這正是儒學的本質所在。

 

趙法生教授指出,鄉(xiang) 村儒學是儒學擺脫“幽魂化”而自我再造的當代努力,從(cong) 儒學史的角度看,它是儒學四期的組成部分,以先秦儒學為(wei) 第一期,漢唐儒學為(wei) 第二期,宋明儒學為(wei) 第三期,現代新儒學為(wei) 第四期。近代以來開啟的現代新儒學,客觀上麵臨(lin) 著思想重構與(yu) 教化體(ti) 係重建的雙重任務,鄉(xiang) 村儒學從(cong) 教化體(ti) 係建設入手,也為(wei) 當代儒學的思想建構提供了新的經驗借鑒。

 

報告結束後,吳重慶教授在評議中指出,由於(yu) 市場化的衝(chong) 擊,當代鄉(xiang) 村的空心化導致了鄉(xiang) 村文化流失、人際情感淡漠等社會(hui) 問題,傳(chuan) 統道德觀念也日漸式微。鄉(xiang) 村儒學實驗展現了儒學的社會(hui) 作用,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的複興(xing) 注入動力,是我們(men) 所喜聞樂(le) 見的,並對趙法生教授的實踐躬耕精神表示欽佩。吳重慶教授希望儒學的支撐能夠幫助現代個(ge) 體(ti) 走出自我的狹窄空間,擁抱更為(wei) 廣闊的世界,以應對當代社會(hui) 頻發的心理危機。

 

 

 

吳重慶教授評議

 

博雅學院傅錫洪副教授與(yu) 其他到場師生,也與(yu) 趙法生教授就“大學生誌願下鄉(xiang) 與(yu) 鄉(xiang) 村儒學實踐”,“鄉(xiang) 村儒學與(yu) 留守兒(er) 童”,“鄉(xiang) 村儒學與(yu) 身心健康”等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熱烈討論,趙法生教授一一做出了深入淺出的回答。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