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孟子“共”議傳(chuan) 統文化當代價(jia) 值 第五屆東(dong) 方文明論壇在北京舉(ju) 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八月二十日己醜(chou)
耶穌2024年9月22日
9月21日,由孟子公益基金會(hui) 主辦的第五屆東(dong) 方文明論壇在北京舉(ju) 行。多國前政要和專(zhuan) 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中醫·易經與(yu) 孟子思想”主題展開研討,共議孟子“共同體(ti) ”思想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代價(jia) 值。
據了解,孟子“共同體(ti) ”思想是由以性善論為(wei) 核心的“人禽之辨”、以施仁政為(wei) 核心的“義(yi) 利之辨”、以求同存異為(wei) 核心的“王霸之辨”共同構成的當代儒學思想。與(yu) 會(hui) 嘉賓一致認為(wei) ,孟子“共同體(ti) ”思想與(yu) 中醫、易經有密切聯係,通過以三者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化,可促進東(dong) 西方文明互鑒,為(wei) 解決(jue) 當今世界的全球性挑戰提供新思路。
孟子公益基金會(hui) 理事長孟亮在致辭中表示,在當今時代,重新審視中醫、易經與(yu) 孟子思想的關(guan) 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作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的理論基礎與(yu) 思想內(nei) 涵有深刻淵源。他強調,三者都注重整體(ti) 觀念和辯證論治,根據具體(ti) 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通過三者的現代性轉化,以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代表的東(dong) 方文明,能為(wei) 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圖為(wei) 孟子公益基金會(hui) 理事長孟亮在發言。中新社記者 胡默達 攝
新西蘭(lan) 前總理、博鼇亞(ya) 洲論壇理事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在論壇上作題為(wei) 《孟子視角下當代領導力的傳(chuan) 播與(yu) 應用:亞(ya) 太地區的未來與(yu) 全球性挑戰》的演講。她指出,領導者在麵對當今挑戰和機遇時,需要深刻理解文明的曆史、演變以及應用。通過借鑒孟子的“共同體(ti) ”思想,當代領導者應擁有自我反思及改進的能力,具備同理心和正義(yi) 感,以幫助作出重要決(jue) 策,促進經濟繁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楊慶中強調,中醫學的哲學基礎源自易經,整體(ti) 思想是中醫學的鮮明特點,中醫學與(yu) 易經都與(yu) 孟子的“共同體(ti) ”思想關(guan) 係緊密。中醫藥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代表,也是推動中國與(yu) 世界各國,東(dong) 方文明與(yu) 不同文明文化交流的橋梁。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研究員陳曉霞認為(wei) ,孟子“仁政”和“民本”思想為(wei) 其“共同體(ti) ”思想的當代性提供了理論支撐,這也與(yu) “講仁愛”“重明仁”“守誠信”“崇正義(yi) ”“求大同”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當代價(jia) 值相契合。
圖為(wei) 專(zhuan) 家學者參加論壇。中新社記者 胡默達 攝
中國駐聯合國前大使沈國放就孟子“共同體(ti) ”思想的國際傳(chuan) 播重要性表示,在當今不同國家和民族間交流合作日益平衡的背景下,孟子思想衡量了人性、道德、政治等多方麵,具有普世意義(yi) ,可為(wei) 解決(jue) 全球性問題提供東(dong) 方智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創院院長許福吉指出,孟子“天人合一,心之一本”的思想具有科學精神,為(wei) 應對再全球化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挑戰,提供了和而不同,與(yu) 不同文明對話的思想參考。
論壇上,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聘專(zhuan) 家(研究員)劉英華、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張濤、曲阜市政府副市長周凱等嘉賓,分別就“中醫、易經的弘揚與(yu) 傳(chuan) 統文化全麵複興(xing) ”、“天人合一思想與(yu) 儒商價(jia) 值回歸”等主題發言。
圖為(wei) 論壇大會(hui) 現場。中新社記者 胡默達 攝
據悉,“東(dong) 方文明論壇”主題論壇及相關(guan) 活動於(yu) 2017年啟動,包括“東(dong) 西方文明之旅”“東(dong) 方文明·高峰對話”等活動,其中主題論壇至今已成功舉(ju) 辦四屆,旨在搭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政治、商業(ye) 、文化、藝術、科技等各領域知名人士共同參與(yu) 的,進行海內(nei) 外文明交流互鑒,文化藝術交流平台。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