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悅】回憶2024年暑假的兩次夏令營學習

欄目:青春儒學
發布時間:2024-09-05 21:41:59
標簽:

回憶2024年暑假的兩(liang) 次夏令營學習(xi)

作者:尹悅

來源:“真理與(yu) 真誠”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八月初三日壬申

          耶穌2024年9月5日

 

編者按

 

尹悅是江漢精舍學員陳長健在桂林理工大學任教的本科班學生,在汪亮老師等各方麵的助緣下,她於(yu) 剛剛過去的暑期參加了兩(liang) 個(ge) 夏令營的活動。

 

文章娓娓道來,有生活點滴的回憶,有參與(yu) 其中的收獲與(yu) 思考,還有想進一步學習(xi) 經典的發心。

 

經典涵養(yang) 生命,滋潤心田。現推出此文,以饗師友。

 

甲辰年七月廿九初稿

甲辰年八月初二二稿

甲辰年八月初三三稿

楊妮

 

尹悅|回憶2024年暑假的兩(liang) 次夏令營學習(xi)

 

這個(ge) 暑假在汪老師和陳老師的建議下,我參加了7月14日-19日的誌心書(shu) 院第四期青年誌心營和7月27日—8月17日的武漢大學第四期珞珈國學營,收獲頗豐(feng) ,感受良多,我將分別記錄這兩(liang) 個(ge) 夏令營的流程與(yu) 收獲。

 

第一程 誌心書(shu) 院

 

 

 

誌心書(shu) 院風草間

 

誌心書(shu) 院坐落於(yu) 杭州桐廬莪山佘族鄉(xiang) ,以“弘揚傳(chuan) 統文化、助力鄉(xiang) 村發展”為(wei) 宗旨,致力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弘揚以及兒(er) 童、青年的文化素養(yang) 的培養(yang) ;以玩習(xi) 遊學、耕讀傳(chuan) 家為(wei) 特色,致力於(yu) 文化與(yu) 旅遊相結合,帶動鄉(xiang) 村發展,傳(chuan) 承中華文化的智慧與(yu) 美好。自庚子年落地桐廬以來,與(yu) 數千名青年結緣,種下文化的種子。書(shu) 院誌心營的安排為(wei) :五天內(nei) 每日晨讀晨練,白天安排講座或玩習(xi) 、禪茶、釋菜禮等活動,晚上則是抄經、青年桌遊、會(hui) 麵等。五日學習(xi) 結束後的遊學則去了國家版本館、西溪濕地、西湖和大覺寺。書(shu) 院的氛圍很有趣,打掃衛生、準備飯菜、調整設備等等都是由青年學生自己完成的,除了誌願者,新來的營員們(men) 也會(hui) 很自覺的來幫忙。

 

 

 

在書(shu) 院中我學會(hui) 了對生命、生活的體(ti) 貼。一周參與(yu) 下來,對生活開始有要求了。一個(ge) 是飲食習(xi) 慣,少油少辣的配菜加上經常喝茶,口味慢慢變得清淡。吃飯時少講話、不能玩手機,吃的時候茄子是茄子的味道,思緒收回當下,慢慢能夠沉心靜氣吃飯,感受饑餓的消失。一個(ge) 是生活習(xi) 慣,早睡、早起,多出汗,空調不開太低,晨讀、晨練。規律作息、充足睡眠、適當鍛煉,精氣神慢慢越來越好,心態也越來越放鬆、積極。還有一個(ge) 是生活能力,營內(nei) 青年人做飯、刷碗、打掃衛生,搬東(dong) 西。實際去做時,慢慢發覺自己灑掃應對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這個(ge) 真的是後知後覺,並且參營結束跟父母在一起時,才發現自己之前竟然有這麽(me) 多事兒(er) 是父母代勞的。後來在生活中就多了對家具、工具擺放的留心,知道了一個(ge) 活動所需要的準備和善後的內(nei) 容,這讓我多了一份自如的應對能力。

 

 

 

與(yu) 師友一起喝茶

誌願者拍攝

 

①在知識層麵上,我自己是在廣西一所理工科學校讀工科,高中也選的理科,自高一就缺失了曆史、政治的學習(xi) 。在經典研讀上,我沒有中哲西哲等專(zhuan) 業(ye) 的視角,與(yu) 經典的連接僅(jin) 限於(yu) 生活中的體(ti) 悟。在營內(nei) 與(yu) 學友老師的接觸讓我感受到自己視角的狹隘和知識的貧瘠。

 

第一天趙彬老師為(wei) 我們(men) 講解了很多耳熟能詳的詞匯,比如“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等,講述了誌心書(shu) 院創辦的初心,和近現代的曆史背景。老師不斷強調要了解曆史,這樣能夠知道是與(yu) 非,知道自己所處在哪個(ge) 曆史階段,然後才能夠安身立命。

 

 

 

趙彬老師講課

誌願者拍攝

 

第三天是郭敏飛老師的講座《國學讀書(shu) 法及傳(chuan) 統文化生活實踐漫談》,郭老師講到廣義(yi) 的與(yu) 狹義(yi) 的傳(chuan) 統文化,以及傳(chuan) 統文化在生活中的實踐方式。首先介紹了“中國”的由來,目前為(wei) 止,發現“中國”最早出現於(yu) 何尊上的銘文。但那時還沒有現在國家的概念,隻是指國家的中心,來處理政務。後來在《詩經》中也慢慢出現“中國”的概念。最早的國沒有疆域的概念,是與(yu) 天下等同的。後來才慢慢有了行政區域的概念。“文”:紋路。“化”:兩(liang) 個(ge) 人相互交錯,彼此之間會(hui) 有相互的感化和影響。文化是具有多樣性的,並且沒有一個(ge) 既定的發展規則。傳(chuan) 統文獻中是沒有‘中國文化’或者‘國學’的出現的,後來有了西學的傳(chuan) 入,為(wei) 了把中國文化與(yu) 西方文化區分開,才有了“國學”的概念。“傳(chuan) ”:一個(ge) 人架著車用最快的速度把重要的東(dong) 西傳(chuan) 遞出去。“統”:權威,把我認為(wei) 最精華、權威性的東(dong) 西傳(chuan) 遞出去。所以“傳(chuan) 統”一定是傳(chuan) 播非常廣泛並且具有代表性、權威性的東(dong) 西。這裏郭老師用甲骨文來分析這個(ge) 字的意思,對我來說是一種很新的方式,之前我隻是通過《說文解字》或者《古漢語詞典》來了解一個(ge) 字的字義(yi) ,沒有想到甲骨文那麽(me) 形象。

 

接著郭老師梳理了傳(chuan) 統文化包含哪些內(nei) 容:包含了土地、疆域、人口、種族、社會(hui) 、經濟、政治、法律、宗教、哲學、藝術、文學等等。如果不是做學問的、是做文化傳(chuan) 承方麵的話,就需要有一個(ge) 麵的鋪墊,對所有內(nei) 容有一個(ge) 大概的了解。以及老師提到,在讀了大量的書(shu) 後,你的品味會(hui) 有所提升。翻開一本書(shu) ,大概翻一下就知道這本書(shu) 怎麽(me) 樣,值不值得讀,有沒有觀點上的錯漏、自說自話、有沒有嚴(yan) 謹的文獻綜述等等。這也能幫助我們(men) 甄別好和壞。老師也介紹了大傳(chuan) 統與(yu) 小傳(chuan) 統,還有讀書(shu) 法。老師建議至少要讀前四史,也分享了一些對於(yu) 非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學生可以讀的書(shu) 。

 

郭敏飛老師推薦的書(shu) 目

 

 


還有一個(ge) 印象深刻的是郭美星老師在第四天的講座,題目是《國學經典與(yu) 智慧人生—以〈菜根譚〉為(wei) 中心的探討》。郭老師說學國學第一步要讓自己身心和悅,自己和自己過得去。現實坎坷很多的時候,遇到苦難的時候,內(nei) 在要有文化的滋養(yang) 。引用習(xi) 主席的一句話:學習(xi) 中華優(you) 秀文化和高尚精神追求的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you) 良品格,培養(yang) 浩然正氣。關(guan) 於(yu) 讀國學的心境,郭老師分享:初學三年,口出狂言。很多人學了三年誰也看不上。又學三年,不敢妄言,知道自己的不足了。再學三年,沉默寡言,也就是無言即言,因為(wei) 已經在做了。身教重於(yu) 言教,說道一萬(wan) 不如行道一尺。郭老師也提出建議:“一定要找到一本都屬於(yu) 你自己的經典,放在你的床頭,放在你的案頭,放在你的心頭。一定要有,否則你會(hui) 亂(luan) ,像無頭蒼蠅一樣遇到事情,終無長進。這個(ge) 經典是什麽(me) 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夠滋養(yang) 你。”迷茫,見真我;內(nei) 卷,要升維;誘惑,要守天道、守天理。第二個(ge) 建議是: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閱人無數。在學習(xi) 了兩(liang) 個(ge) 月之後,特別是在國學營聽了好些場講座,接觸了很多新的觀點正頭昏腦脹,回過頭發現郭老師這兩(liang) 個(ge) 建議特別實用,立刻又有了主心骨了。

 

②禮樂(le) 方麵,書(shu) 院沒有開設相關(guan) 講座,更多的是融入我們(men) 的生活之中。禮:釋菜禮、投壺禮、向老師行的禮、吃飯時的禮等。樂(le) :靜坐時的音樂(le) 、早中晚吃飯前敲的鍾聲、鄉(xiang) 村裏的雞鳴狗吠蟬鳴等。我是第一次體(ti) 驗釋菜禮,我認為(wei) 這是很莊嚴(yan) 的,也像夫子說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走路、東(dong) 西擺放都是有禮儀(yi) 規矩的,“不學禮,無以立”。像是最後參觀大覺寺時老師說了一句話,大意是現在有我們(men) 這些老師帶著,你們(men) 不認真看看、學習(xi) 怎樣去參訪,以後你們(men) 如果自己來,怎麽(me) 辦?包括像我的父母輩在爺爺奶奶去世時,才問問各類親(qin) 戚如何去舉(ju) 辦一場葬禮。葬禮結束時,腦子裏浮現的是上一輩給他們(men) 的父母做葬禮時的慌張。真正的了解各種做事的禮儀(yi) ,就不會(hui) 慌了,做事也會(hui) 穩穩當當,才能夠“立”。

 

 

 

為(wei) 釋菜禮準備的蔬菜水果,及“天地親(qin) 君師”的牌位

誌願者拍攝

 

 

 

誌心書(shu) 院風草間內(nei) 的一角:耕讀傳(chuan) 家的匾額、孔子像、射禮的器具

 

③在這次誌心營中,汪老師和精舍的楊妮,還有湖北省公益創新研究會(hui) 的誌願者徐梁橋也一並來了。汪老師一直陪伴了我們(men) 五天的學習(xi) 生活,在7月17日晚上還與(yu) 郭美星老師、戴熙寧老師一起與(yu) 營員們(men) 圍著圓桌會(hui) 講,貢獻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當晚的會(hui) 講由戴老師和郭老師分享自身經曆開始,汪老師也分享了他的公益和創業(ye) 經曆、以及對科學的一些看法。這是我與(yu) 汪老師第二次線下見麵,我還是會(hui) 忍不住緊張,但是汪老師特別隨和,也時不時地關(guan) 心我的情況,提出一些建議。我與(yu) 楊妮線上認識已久,這還是第一次線下見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待人特別熱情真誠,大家與(yu) 她在一起時會(hui) 不自覺地感到很輕鬆,記得我問梁橋關(guan) 於(yu) 研究會(hui) 的誌願者工作內(nei) 容,他特別專(zhuan) 業(ye) 地和我介紹,轉頭楊妮過來之後,他肉眼可見地放鬆很多,回應著楊妮的叮囑,像一個(ge) 有姐姐包容、關(guan) 心著的小孩兒(er) 。楊妮和梁橋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xi) 的地方,比如楊妮的善於(yu) 提問、關(guan) 照他人、對生活的熱愛,梁橋對公益的關(guan) 心、條理清晰的匯報、還有對待事情認真專(zhuan) 注的態度。

 

④五日學習(xi) 結束後,是兩(liang) 日遊學。一日市區遊玩,我們(men) 一幫學生一起打趣,從(cong) 書(shu) 院出來去市區裏的商場,像是一群隱居山林的隱士進城。書(shu) 院的飯菜吃慣了、喝茶喝多了,出來吃飯立刻能感受到外麵飯菜重油重鹽,平日常吃的“清淡”飯菜也能嚐出來重重的調料味道。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式各樣的飯店小吃,仿佛自己與(yu) 社會(hui) 隔離,第一想法是這些商品本身具有什麽(me) 價(jia) 值,和飲食上我需要吃什麽(me) 。發現自己之前的消費、飲食有些衝(chong) 動,觀念發生了很多改變。第二天遊玩是大覺寺,在宗史館裏麵了解了星雲(yun) 大師的生平事跡,隻能發出一聲聲讚歎,感受到了佛教對生命的關(guan) 懷和慈悲心。有一個(ge) 讓我印象很深的例子,是法師講的,當年星雲(yun) 大師書(shu) 法展上有一個(ge) 小朋友撞掉了一副字,玻璃裂掉了。後來把字重新裝裱好要掛上去時,星雲(yun) 大師卻要求換一副字,說小朋友如果看到這副字會(hui) 引出他的愧疚。這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發現自己有時不自覺的會(hui) 帶著成見待人接物,今後在生活中也要注重這一點。

 


第二程 珞珈國學營

 

一周的學習(xi) 結束後,我來到了河北衡水棗強的一個(ge) 職校報道,參加第四期珞珈國學營,開始了為(wei) 期三周的學習(xi) 生活。“珞珈國學”全國大學生大型公益高端研修營,前三屆分別於(yu) 2016、2017、2018年由武漢大學國學院、湖北國學館(湖北省國學研究會(hui) )與(yu) 場地方聯合主辦,由珞珈山子曰書(shu) 院承辦,麵向全國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招生,免費學習(xi) 。每年暑假,一百多名來自全國各地(含港澳)的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在中哲、國學博士的帶領下,研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詩經》、《禮記》、《尚書(shu) 》等儒學原典。通讀熟讀白文,參照前人注疏,共同研修學習(xi) ,力圖對儒家經典進行創造性理解與(yu) 現代性轉化,涵養(yang) 、化育具有深厚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及具有時代擔當的青年君子。研修營邀請郭齊勇、歐陽禎人、秦平、劉樂(le) 恒、於(yu) 亭等專(zhuan) 家學者做關(guan) 於(yu)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禮記》、《莊子》、《新儒家》、《明末清初科學探析》等的國學專(zhuan) 題講座,書(shu) 法、茶修、古琴、中醫、射藝等文化專(zhuan) 題講座及體(ti) 驗,以及問津祭孔、黃梅聽禪、珞珈探幽等豐(feng) 富多彩的遊學活動。2024屆“珞珈國學”全國大學生公益高端研修營,則以通讀《論語》《大學》為(wei) 基線,由哲學博士帶班串解精講,以國學講座深化,以琴、醫文化專(zhuan) 題講座為(wei) 雅趣,祭孔文化遊學為(wei) 體(ti) 驗……發現《論語》,親(qin) 近孔子。

 

 

 

珞珈國學營開營儀(yi) 式

工作人員拍攝

 

珞珈國學營與(yu) 誌心書(shu) 院風格不同,書(shu) 院是麵對各專(zhuan) 業(ye) 學生,注重體(ti) 驗,以較為(wei) 通俗的講座為(wei) 主,為(wei) 的是給予學生啟發,而珞珈國學營是正教國學(正統教國學),交給學生自己研讀經典的能力。三周時間每天早上做八段錦、晨讀,上午、下午和晚上都會(hui) 上課,後來晚上也分出一個(ge) 小時時間讓學生自己玩遊戲娛樂(le) 放鬆一下。研讀文本為(wei) 《大學》和《論語》,三周時間裏,我們(men) 讀完了《大學》及《論語》的第一至第十三篇。期間會(hui) 穿插名師講座,內(nei) 容十分豐(feng) 富精彩。這個(ge) 營裏的學生大多為(wei) 中哲、文學、漢語言及思政方麵專(zhuan) 業(ye) 的學生,隻有我一個(ge) 理工科。一開始我有些跟不上,太多專(zhuan) 業(ye) 詞匯我不知道什麽(me) 意思,但是其他人好像都知道。在這之前我隻泛讀過《論語》《大學》,讀過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很多像天地之性、氣質之性、本末、天理、禮、心性情等等其實並不了解。但是通過二十一天的學習(xi) ,也對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其他專(zhuan) 業(ye) 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能力也讓我意識到了我在文學、曆史、政治方麵的不足,我非常希望今後找時間根據他們(men) 推薦的書(shu) 籍或是他們(men) 的部分專(zhuan) 業(ye) 的概論或導論來補充一下自己知識的盲區。

 

 

 

①國學營期間我們(men) 也外出遊學兩(liang) 次,一次是參觀了衡水博物館和衡水湖,見識了精美的鼻煙壺,另一次是參觀安金磊老師的厚土園。安老師為(wei) 國學營師生提供了很多他自己種的蔬菜水果,都是沒有用農(nong) 藥和化肥的,比如應季的茄子、豆角、番茄、還有一種我不知道叫什麽(me) 的菜(口感有點像秋葵,外表長的像空心菜),還有西瓜、李子等等。一開始覺得真的很好吃,食堂燒的也少油少鹽,吃完胃裏麵很舒服。但是三四天下來菜品沒有什麽(me) 變化,就開始有點單調了。在同學們(men) 和安老師的討論下,增添了很多別的菜品,相應的有機蔬菜也少了很多。後麵的飯菜做得更加豐(feng) 富,油腥也多了,到最後其實還有些想念剛開營的飯菜。那晚討論,安老師也分享了他的一些理念和一路以來的嚐試,包括後來參觀厚土園時安老師講打算創新地用糧食去做“糧食奶茶”,讓我感受到安老師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敬畏。安老師種的瓜果特別好吃,也是讓我大飽口福了,參觀厚土園也多了一些對農(nong) 作物的了解。

 

 

 

②國學營的講座有十多場,內(nei) 容也十分豐(feng) 富,包含了《大學》、《論語》的哲學解讀、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孔孟人性思想與(yu) 康德根本惡的比較、莊子哲學與(yu) 智慧人生、王陽明與(yu) 《大學》、周易與(yu) 人生智慧、《孟子》“萬(wan) 物皆被於(yu) 我”章正義(yi) 、董仲舒研究最新進展、通向圓滿的學習(xi) 與(yu) 經典閱讀等。老師們(men) 的講座個(ge) 人風格鮮明,講座後的問答環節也很過癮。隻是我對於(yu) 《周易》、陽明心學、康德等等了解並不多,隻能先記錄下來,等讀完相關(guan) 經典後再來看一遍,到時應該就會(hui) 有全新的感受了。

 

以上是兩(liang) 次夏令營的大概流程和收獲,現在暑期夏令營結束,暑期之前積累的一些困惑都得到了解決(jue) ,特別感謝汪老師、陳老師、以及假期遇到的所有師友給予我的幫助。現在也臨(lin) 近開學,希望我在夏令營裏培養(yang) 的晨起、晨練的好習(xi) 慣能貫徹到新學期的生活裏去,也希望我自己能向老師們(men) 學習(xi) ,涵養(yang) 自己、提高經典閱讀能力,培養(yang) 自己窮理正心的能力。

 

編者注:文中未標拍攝者的圖均為(wei) 作者拍攝。

 

作者

 

尹悅,桂林理工大學大四在讀本科生,專(zhuan) 業(ye) 為(wei)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山東(dong) 人。因班主任陳長健老師的讀書(shu) 會(hui) 得以與(yu) 經典結緣。於(yu) 2023年10月5日在汪亮老師、陳長健老師和程建老師的幫助下創辦桂林理工大學耕讀社。目前為(wei) 止,參與(yu) 過江漢精舍第七、八及十八期晨讀。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