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閣上話修身 ——西安中和書院甲辰會講綜述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24-08-29 16:54:14
標簽:

大風閣上話修身

——西安中和書(shu) 院甲辰會(hui) 講綜述

來源:“中和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七月十八日丁巳

          耶穌2024年8月21日

 

夏秋之交,古城西安晴空萬(wan) 裏,秋風送爽,在這美好時節,西安中和書(shu) 院喜迎國內(nei) 儒學大咖在大風閣漢城湖舉(ju) 辦“修身為(wei) 本:儒家修身之道的現代價(jia) 值”甲辰會(hui) 講會(hui) 。

 

 

 

會(hui) 講開始前由西安中和書(shu) 院禮樂(le) 傳(chuan) 承部主任龍旗介紹各位會(hui) 講嘉賓,主持聽眾(zhong) 和嘉賓行拜禮,並由薛山長撫琴伴奏、任雅娟吟誦了《大學》《論語》《中庸》章節。

 

 

 

接著由中和書(shu) 院儒商部主任賀聯斌主持,由西安中和書(shu) 院執行院長餘(yu) 江葦致辭,介紹了中和書(shu) 院的基本理念、發展演變和活動情況。中和書(shu) 院秉承儒家“執兩(liang) 用中”、“允執厥中”的中和精神,以“中和之道”為(wei) 基本理念,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wei) 基本品格,以“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為(wei) 理想追求,以重建道統、傳(chuan) 承學統、彰顯教統、接續文脈為(wei) 基本使命,弘揚以儒學為(wei) 主體(ti) 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會(hui) 講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西安中和書(shu) 院院長韓星教授主持,他首先就這次會(hui) 講主題確定及意義(yi) 作了簡單陳述。“修身為(wei) 本”出於(yu) 《大學》:“自天子以至於(yu) 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wei) 本”,修身是所有人做人做事的根本。儒家經學是經典文本、道統和聖賢人格的三位一體(ti) 。可惜民國初年蔡元培作教育總長取消了中小學讀經科,大學也不再有經學課程。但他還是意識到修身的重要性,於(yu) 是就編寫(xie) 了《修身教科書(shu) 》以彌補現代教育的缺失。後來,修身長期為(wei) 國人忽視,學校教育也不再提及。今天,在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儒家修身之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蔡元培《修身教科書(shu) 》最近就有幾個(ge) 版本出版發行。

 

 

 

會(hui) 講的第一位嘉賓是清華大學曆史係暨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方朝暉教授。他率先在清華大學為(wei) 大學生開設了“儒學與(yu) 修身”課,2008年出版了《修身九講》,並且不斷再版,影響很大,還翻譯成外文出版。他先從(cong) 中國人的精神信仰談起,指出中國人不是迷信某種客觀神靈,而是注重追尋生命的意義(yi) ,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yang) ,提升人格境界。當然,修身方法很多,儒道佛都有,主要以解決(jue) 自我身心問題,安頓精神為(wei) 主。

 

 

 

接著上海交通大學長聘教授餘(yu) 治平先生發言。餘(yu) 治平教授研究主要研究中國哲學,特別是董仲舒思想、春秋學、中西哲學比較等。他從(cong) 高等教育問題談起,當今高校師生關(guan) 係疏離,甚至有些教授出現一些醜(chou) 聞。傳(chuan) 統的修身功夫實踐在當下麵臨(lin) 困境:現有的考評機製和標準,名利誘惑,實用主義(yi) ,導致師生無暇顧及修身,儒家修身之道呈現脆弱性、知識化、碎片化,並闡述了忠恕之道,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在修身中的重要性。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暨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學術部主任彭彥華研究員對儒家哲學、儒家文明與(yu) 當代世界等多有研究,出版了《儒家哲學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力量》。她從(cong) 中國人的就信仰談起,指出儒學是一種以道德價(jia) 值為(wei) 核心的精神信仰體(ti) 係,“國無德不興(xing) ,人無德不立”,近代以來隨著中國文化主體(ti) 性喪(sang) 失,中國人也喪(sang) 失了文化自信。現在我們(men) 重建文化自信,就要弘揚君子文化,追求聖賢之道,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奠定精神根基。

 

 

 

安徽大學中國哲學與(yu) 思想家研究中心解光宇教授對儒學、儒教問題、朱子學、韓國儒學等都有研究,他從(cong) 儒教問題談起,認為(wei) 儒教主要是指教化,而教化的前提是教化者自身要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最起碼做個(ge) 君子,並對君子的特質做了細致闡述,如誌向遠大、心胸廣闊、敏於(yu) 事而慎於(yu) 言、成人之美、和而不同、實事求是等,最終落實在內(nei) 聖外王之道,使個(ge) 人價(jia) 值與(yu) 社會(hui) 價(jia) 值得以完美結合。

 

 

 

範苾萱女士多年從(cong) 事文字工作,寫(xie) 過散文、隨筆、論文等,1998年提前退休在陽明精舍協助蔣慶先生整理學術論文數十萬(wan) 字,近幾年致力於(yu) 女學、女教研究與(yu) 傳(chuan) 播。她從(cong) 書(shu) 院的功能講起,強調書(shu) 院是培養(yang) 士君子的道場,學道、修道、證道、明道、傳(chuan) 道,培養(yang) 女君子、小君子。修身是內(nei) 聖外王之道的關(guan) 節點,而修身之本是修心,心為(wei) 主宰,王陽明“破心中之賊”,重操守、守良知,事上磨練。他還簡單回顧了儒家女教的曆史。

 

 

 

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張茂澤教授對孔孟儒學、賀麟和金嶽霖學術思想、宗教思想史、馬克思主義(yi) 等都有精深的研究。他認為(wei) 傳(chuan) 統的儒家修身之道涉及到知行合一,即理論和實踐問題,大部分可以傳(chuan) 承到當代,但應該有所損益,關(guan) 鍵是在修己的前提下才能安人、安百姓。我們(men) 普通人修身要學習(xi) 聖賢,不僅(jin) 獨學,還要共學。精英儒學的弊端是能言不能行,民間儒學應以道為(wei) 教,信而行道。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暨孔子研究院宋冬梅研究員對儒學、特別是儒家教育教化有研究,她提出修身的路徑是由修身之學到修身之行,知行合一。修身是儒家學問的元點,傳(chuan) 統儒家通過研讀經典自我修養(yang) ,同時教育學生、教化大眾(zhong) ,一邊做學問,一邊融入日常生活,切實落實知行合一,成為(wei) 君子,希賢希聖,追求理想人格。

 

 

 

幾位會(hui) 講嘉賓發言後還與(yu) 在座的中和書(shu) 院弟子和國學愛好者進行了問答互動,專(zhuan) 家們(men) 對孩子的教育、人們(men) 的心理健康、修身與(yu) 家庭和諧、社會(hui) 文明等問題做了現場解答,使大家收獲滿滿。

 

賀聯斌最後做了簡單總結,對各位嘉賓冒著暑熱的精彩發言表示深深地感謝,對各位參會(hui) 者的認真聽講和提問表示謝意,並宣布會(hui) 講圓滿結束。

 

各位嘉賓和在座的聽眾(zhong) 午餐後還遊覽了漢城湖景區,登上大風閣,登高遠望,欣賞漢城湖美景。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