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選與(yu) 《錢氏家乘》
作者:馬愛菊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七月廿三日壬戌
耶穌2024年8月26日
錢鏐第三十二世孫錢文選(1874—1957年)編纂的《錢氏家乘》,內(nei) 容博贍、體(ti) 係完備,涵蓋個(ge) 人、家庭、社會(hui) 和國家四大層麵,為(wei) 錢氏後人提供了進德修業(ye) 、處世治家、經世濟民、安邦衛國的價(jia) 值指引與(yu) 實踐智慧。尤其是其中蘊含的家國理想,作為(wei) 錢氏家族世代傳(chuan) 承的價(jia) 值追求,激勵著錢氏後人追求個(ge) 人價(jia) 值與(yu) 家國命運的不可分割,為(wei) 國家建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這一情懷、理想或信念跨越了家族界限和時空阻隔,蘊含崇高的道德情感和深邃的人生智慧,是當代社會(hui) 寶貴的精神財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an) 。
崇文重教,大智興(xing) 邦
《錢氏家乘》的核心理念與(yu) 眾(zhong) 多傳(chuan) 世家訓經典一脈相承,都以讀書(shu) 為(wei) 立身之本。錢氏家族深知讀書(shu) 的益處:“讀經傳(chuan) 則根柢深,看史鑒則議論偉(wei) 。”無論子孫的資質如何,都要接受教育多讀書(shu) ,“子孫雖愚,詩書(shu) 須讀”。在教育上對子孫後代反複叮嚀、諄諄教誨,這是對中華文明崇文重教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承繼與(yu) 發揚。
《錢氏家乘》不僅(jin) 重視子孫後代的教育,還主張興(xing) 義(yi) 學、育人才。家訓中如“興(xing) 啟蒙之義(yi) 塾”“興(xing) 學育才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等內(nei) 容不勝枚舉(ju) ,都表明了錢氏家族強烈的社會(hui) 責任感。這些家訓家規並不僅(jin) 僅(jin) 停留於(yu) 家族內(nei) 部,作為(wei) 抽象理念進行傳(chuan) 遞與(yu) 傳(chuan) 承,而是付諸實踐、落成實事,在社會(hui) 現實中產(chan) 生了廣泛影響。錢文選振興(xing) 啟蒙教育、傳(chuan) 播現代知識,就是最好的例證。錢文選盛年正值中國內(nei) 憂外患之時,他深刻地領悟到教育興(xing) 邦、人才興(xing) 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20年,他慷慨解囊,在家鄉(xiang) 鬆嶺古道山腳下捐資創辦了一所小學,規定凡家鄉(xiang) 貧困子弟,皆可免費入學。錢文選以其字“士青”為(wei) 校名,寓意廣大學子要追求“士不可不弘毅”的堅韌品質,“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的青雲(yun) 之誌。這所士青小學的運營費用悉數由錢先生個(ge) 人承擔,其善舉(ju) 義(yi) 行,為(wei) 家鄉(xiang) 的教育事業(ye) 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文選的教育實踐不僅(jin) 是錢氏家族的曆史傳(chuan) 承,更是近代中國仁人誌士追求家國理想的一麵鏡子。錢文選在《錢氏家乘》中反複申明教育與(yu) 國家自立圖強的積極關(guan) 係,更用實際行動呼籲全社會(hui) 學習(xi) 先進技術。青年時代的錢文選,就已認識到科技發展對現代社會(hui) 的至關(guan) 重要作用。他敏銳地意識到西方科技的先進性,主張學習(xi) 西方科學技術,為(wei) 我所用,大膽向清政府提出在中國發展航空事業(ye) 的倡議,這個(ge) 超前的倡議展現了錢文選高瞻遠矚的眼界和心係家國的赤誠情懷。錢文選曾說“大智興(xing) 邦,不過集眾(zhong) 思;大愚誤國,隻為(wei) 好自用”,意思是智慧能使國家興(xing) 盛,關(guan) 鍵在於(yu) 集眾(zhong) 人之智,而愚蠢誤導國家,原因是師心自用、固執己見,言外之意是培養(yang) 智識、開展教育的重要性。錢文選對教育事業(ye) 的深刻認識,與(yu) 其救亡圖存的危機意識和複興(xing) 華夏的家國理想是分不開的,體(ti) 現了錢氏家族乃至近代有誌之士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guan) 懷和對教育興(xing) 邦的執著追求。
反哺桑梓,以民為(wei) 本
《錢氏家乘》以傳(chuan) 統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和價(jia) 值取向為(wei) 人生目標,勸勉子孫將個(ge) 人前途與(yu) 家族、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錢氏家乘》反複申明“歲饑賑濟親(qin) 朋,籌仁漿與(yu) 義(yi) 粟”、“修橋路以利從(cong) 行,造河船以濟眾(zhong) 渡”等訓言,無不是鼓勵後世子孫要感恩桑梓、回饋家鄉(xiang) 。錢文選更是用實際行動證明對家鄉(xiang) 的愛意與(yu) 感激,他曾賦詩言誌報效鄉(xiang) 梓:“東(dong) 南雄郡綏安城,文正當年抱牘爭(zheng) 。中外倦遊思故裏,百能九鬥總關(guan) 情。”1929年,錢文選為(wei) 了方便家鄉(xiang) 父老出行,捐資在家鄉(xiang) 雙溪上架起一座大木橋;隨後又出資修築廣德至溧陽的鬆嶺古道,解決(jue) 了當時家鄉(xiang) 父老的運輸困難。錢文選對家鄉(xiang) 懷有深厚的情感與(yu) 謝意,與(yu) 他的早年經曆密不可分。他4歲喪(sang) 父,16歲喪(sang) 母,在他最需要關(guan) 愛的年紀,是家鄉(xiang) 的父老撫育他成長,給予了他家的溫暖。錢文選將這份恩情銘記於(yu) 心,轉化為(wei) 日後反哺家鄉(xiang) 的不竭動力,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錢氏家乘》反哺桑梓的崇高價(jia) 值理念。
正是這種桑梓之情,《錢氏家乘》有意識地選取傾(qing) 聽民意、改善民生、體(ti) 恤民情等訓言勸勉後世子孫若執政在位須關(guan) 心百姓疾苦、為(wei) 民謀福利。這些訓言內(nei) 容如“愛民如子,去蠹如仇。嚴(yan) 以馭役,寬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wan) 點之恩”等等,雖帶有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文化烙印,但仍能感受到強烈的人文關(guan) 懷和社會(hui) 責任感。《錢氏家乘》倡言的理想人格是“執法如山,守身如玉”的正人君子,既要做到對內(nei) 寬仁、以民為(wei) 本,又要做到對外嚴(yan) 明、嫉惡如仇。對內(nei) 和對外是一體(ti) 兩(liang) 麵的關(guan) 係,即個(ge) 人道德修養(yang) 與(yu) 社會(hui) 責任感互為(wei) 其本,其目的是做一個(ge) 明體(ti) 達用、內(nei) 外如一的賢人君子。
兼濟天下,九州一統
兼濟天下,就是胸懷天下,關(guan) 注國家命運,以自身才智為(wei) 國家、民族的進步貢獻力量。《錢氏家乘》推崇“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wan) 世者更謀之”,意思是勸勉在位者切勿謀取個(ge) 人私利,而應以天下利益為(wei) 重;有益於(yu) 世的一時之利當然也要謀取,千秋萬(wan) 代之利更要謀取。這則訓言從(cong) “利”出發,指出了謀略的兩(liang) 個(ge) 重要原則:一是根據利益的覆蓋範圍,是“一身”還是“天下”;二是依據持續時間,是“一時”還是“萬(wan) 世”。意思是在國家層麵,後世子孫做事情不能隻顧眼前利益,要有大局意識,從(cong) 整體(ti) 和長遠的角度來考慮家國問題。這句訓言可以說是中國傳(chuan) 統治國理政的智慧象征,強調從(cong) 大局和長遠出發謀劃事務,謹慎處理影響深遠的大事,體(ti) 現了錢氏家族的戰略思維和曆史責任感。
“利在一身”是小我,“利在天下”則是大我。《錢氏家乘》兼濟天下的天下觀,放諸現代而言,對個(ge) 人、組織和國家仍有價(jia) 值和啟示意義(yi) 。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劉強】書(shu) 院發展“三思”
【下一篇】【王傑 孟魯明】溫溫恭人,維德之基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