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壽澂】《春秋發疑》跋及書後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12-07-31 08:00:00
 |
嚴壽澂
作者簡介:嚴(yan) 壽澂,男,西元一九四六年生,上海人。華東(dong) 師範大學碩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博士。現執教於(yu)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教授,兼任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及美國克萊蒙研究生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宗教學院經典詮解研究所(Institute for Signifying Scriptures)特約研究員。治學領域為(wei) 中國學術思想史與(yu) 古典文學,旁涉政治思想及宗教學。撰有專(zhuan) 著《詩道與(yu) 文心》《近世中國學術思想抉隱》《近世中國學術通變論叢(cong) 》等。
|
《春秋發疑》跋
作者:嚴壽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教授)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發表
時間:西曆2012年7月31日
望溪先生《春秋》經說,《四庫》著錄《通論》四卷,在《存目》者有《比事錄》四卷而已。此為望溪手槁,封麵署“春秋發疑”,旁注“庚”字,並鈐白文“方苞之印”、朱文“望溪”二印。看葉亦同。其槁每半葉八行,每行行書十九、二十字不等,用黃筆圈點,朱筆小字,旁書“總論”及各條條目。其已標條目者,則不複書。後雲:“共三十六葉半。”又雲:“鈔出一百三十二葉,共一百三條,除總論九條。” 末附疑義,共七葉,亦朱筆書,當是謄寫清本時所記。依記數之,條數悉合。知所雲一百三十條是也。雲鈔出一百三十二葉,恐衍“一百”二字矣。封君庸庵出此見示,且言家有姚春木先生尺牘,審定此為望溪手槁。因憶往歲在文華殿檢勘書籍,見望溪充三禮館總裁時刪定纂修稿本,均藏內閣大庫,以視此冊,手跡宛然。非惟墨本為望溪自書,即朱筆亦出望溪自記無疑。以其真跡,且又未刻槁也,未敢久置案頭。詳加考訂,亟書數語而歸之。宣統甲寅重九坐雨讀有用書齋,元忠寫記。[澂按:君直先生清室遺老,入民國後仍用宣統紀年。此文收入其《箋經室遺集》,篇末無“宣統”二字。《遺集》為王欣夫先生學禮齋所刊,時在民國三十年辛巳。書中凡用年號者,不論是否入民國,一概刪削。既避時忌,複隱寓陶淵明義熙後但書甲子之意,可謂兩全。]
書後
望溪先生邃於經,尤精三《禮》、《春秋》。其治《春秋》也,不囿於三傳門戶,潛心經文,體貼大義,雅近宋儒,然不取刻深之論。故《四庫提要》謂,“以經求經,多有協於情理之平,則實非俗儒所可及,譬諸前修,其吳澄之流亞歟。”此《春秋發疑》手槁,乃業師封耐公夫子尊人庸庵先生舊藏,己醜庚寅間歸於先君者。封氏華亭舊族,累世讀書,為鄉裏表率。當地踔天駭之會,數百千萬隴畝之民,世業喪於俄頃。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封氏亦難幸免,縹緗萬卷,掃地以盡。破家前,耐公夫子攜舊籍數種至海上,售與友朋以易米。先君亦得數物,此槁其一也。十餘年後,所謂文化大革命者起,秉鈞軸者發蹤指示,密布網羅,公然抄掠,遍及九州,往史所未有也。寒家亦在劫中,物無論大小,凡視爲值錢者,悉橐載以去。又十餘年,時局丕變,海宇稍澄清。被掠諸物,陸續賜還,然已失大半矣。而此望溪手槁,赫然在賞還者之列,不可謂非天幸也。今友人虞君萬裏,主《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編纂事,命澂施新式標點於望溪此作,刊印集中,公諸學界。點畢口占二絕雲:
褒貶是非尊大義,紛紛門戶不須論。
白頭想見青燈下,朱墨淋漓證聖言。
清芬傳世今何在,殘帙摩挲一慨然。
穀變陵遷經幾劫,憑誰沈恨訴當年。
歲次丁亥二月廿二日上海嚴壽澂識於星洲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